第185章 高度決定思考問題的廣...
艦艇迅速劃過城區上空,直接帶著馮梁去了審判大殿。 其他人被帶去了別的地方,雖然不知道去了哪兒,但不用想也能想到,一定是收押犯人的地方。 雖然暫時保住了性命,但卻淪為了階下囚。 只要人還在,就一定會有機會。 接下來就看決策院如何處理萬物森林了。 按照馮梁的計劃,如果他們要輕掃萬物森林,那么留下來的徐洪以及徐東萬一眾,便再無生還的可能。 當然這一切已經不再是馮梁所能左右的事了。 直到飛艇停留在審判殿的那一刻,馮梁才意識到自己所謂的生存計劃有多么的愚蠢。 僅僅只是讓這些人活了下來,還只是暫時的。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與決策院那些人比起來,馮梁顯得那么的稚嫩。 然而馮梁不知道的是,他的計劃所帶來的影響絕對不止他眼前看到的這些。 在背后所隱藏的,絕非眼前局勢所能比擬的。 “跟我進去吧,里邊有人想問你?!?/br> 古特押著馮梁便下了飛艇,徑直的走向了審判大殿。 古特明白,這次艙民的動亂,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已經做好了受罰的準備了。 對于制度森嚴的審判使而言,釀成大錯,受罰必不可少,雖然他帶回了馮梁,但功不低過,向來便是如此。 對此他也沒有任何的怨言,自己的好奇所犯下的錯誤,就必須由自己來承擔,天經地義。 “把他帶過來,你下去罷?!?/br> 走進審判大殿,一個發須斑白老者直接讓押送馮梁的古特退了出去。 至于古特心中所揣測的那些,似乎并沒有任何的表示。 見狀沒有絲毫的遲疑,古特巴不得趕緊離開,生怕首領反悔一般。 當然這一切都不過是他的猜測罷了。 哪怕他事先已經直到了馮梁的計劃,也根本沒有任何組織這場艙民動亂的辦法。 在馮梁身后一手鑄成這一動亂的始作俑者是歐藍,中央數據庫最優秀的天才工程師。 她有一百種方法能夠讓這場暴動如期而至,他們根本防不住。 古特退走之后,大殿之內,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馮梁身上。 “馮梁,你知道為什么要將你活著帶回來嗎?” 與古特所好奇的事情不同,老者開口直接詢問道。 對于說話的老頭,馮梁認識,科研院的主席巴頓,與鄧恩屬于同一等級的人,不過眼下的局勢來看,他似乎遠非鄧恩所能比的。 畢竟一個審判使就已經碾壓了法學院。 “不知道!” 馮梁果斷而干脆的回答道。 對于這個問題,他還真的沒有深想過,只是感覺是這么一回事,不過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 論身份,他一個法學研究院的分院院長,徐東萬的資歷遠遠超過他,都能被無情的舍棄,所以他馮梁不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論價值,馮梁想不到自己有任何價值能夠讓決策院選擇讓他活著的理由。 這最關鍵的兩點,馮梁自己分析完全分析不出結果,至于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那是因為你還有用?!?/br> 巴頓解釋道,至于馮梁活著有什么用,他沒有在說下去。 馮梁自己也是一頭霧水,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自己又有什么用,能夠讓自己活下來。 “我想知道你對決策院治理方艙的看法,是什么原因讓你選擇放棄你的地位,資源站到了我們的對立面?” 巴頓接著說道。 對于馮梁這種人物的栽培,方艙不可謂付出的不少,從出生就開始傾注資源,直至他一路成長至今。 這中間,馮梁所享有的資源都是優質的,在如此大量資源的傾注之下,馮梁依舊選擇站在了方艙的對立面,他們想直到根本原因。 “問題還用我細說嗎?你們不可能不知道吧?!?/br> 對于這種問題,馮梁都不想去回答。 “所以你寧可相信那些罪民所說的那些,也不愿意相信真相是嗎?” 巴頓沒有因為馮梁冒犯的回答而生氣,反而繼續問道。 “罪民?” 馮梁一臉的不解,他不知道罪民一詞從何而來,不過能猜道,巴頓口中的罪民,指的應該就是潛藏在萬物森林中的人。 不過他們為什么是罪民?馮梁不得而知,方艙史上對此也沒有任何的記載。 “任何一個群體在形成的途中都會產生各種分歧,不討論對錯與否,在許多觀念上都會有沖突?!?/br> “然而最終孰對孰錯,時間都會給出答案,對的人便成為主導統治者?!?/br> 說白了,就是成王敗寇的另一種說法罷了。 巴頓自言自語的講述起了為馮梁所不知的方艙秘辛。 那時候人們剛進入方艙不就,一切都還在開拓建設之中,為了方便統治管理,選舉成立了決策院。 也就是最初期的決策院,在決策院幾大研究院共同的管理之下,方艙飛速發展,社會很快就穩定了下來。 但任何事物的變化,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風順的。 正在所有人都認為方艙會是人類最幸福的生存艙的時候,決策院內部產生了分歧。 光元367年,決策院內部出現了重返地表的說法,當時支持的人不在少數。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的正確性,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里,決策院先后派遣了數百名探索地表的研究員去驗證。 結果傳回來的數據都否定了地表宜居的存在,他們在地面完全沒有發現任何生物活動的跡象。 本來以為就這樣結束了,但總有那些異教徒認為都是有人故意cao縱著這一切。 所以決策院產生了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暴動。 由最初的觀念沖突直接演變成為了武裝沖突,戰爭一觸即發。 那時候方艙無比的脆弱,根本經不起戰爭。 為了避免戰爭的爆發,同時為了平息動亂,決策長讓返地一黨前去地表探索。 后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他們似乎并不服氣,從那以后,便不斷地發動暴動,好幾次都險些讓方艙系統直接陷入崩虧狀態。 直到那時候,決策長以及大多數人才反應過來,他們想要的并不是重返地表,而是想爭奪權力罷了。 而后便直接采取了鎮壓,但由于那時候決策長心慈手軟,加上方艙的制度不完善,所以只能將他們流放到萬物森林。 這就是罪民的由來。 馮梁不明白巴頓告訴他這些有什么目的。 “所以,你看見的那些所謂的事實,你認為真的就是事實嗎?” 巴頓問道,對此馮梁不可置否。 與聽人口述相比起來,馮梁當然更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 “很多事,并不是你看見的那樣,更不是你所想的那般不堪?!?/br> 巴頓給馮梁解釋著,盡管馮梁對此并沒有任何的表示,但巴頓依舊自顧自的說著。 諾大的方艙城,五大區加起來足足上億人口,要知道最初進入方艙的不過百萬有余,這才多少年,人口翻了百倍。 人類的繁衍速度,不能說不強大,而且與其他生物相比起來,人在自然界站在最頂端。 能夠直接無視天敵的存在,營造出最適宜生存的環境。 方艙的存在便是最好的證明。 起初方艙空間足夠大,對于爆炸式增長的人口數量并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 認為所有的生物數量增長曲線都滿足‘s’型增長。 但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除了病毒之外,人類的增長根本沒有天敵能夠抑制。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除了人類自己,人類再無天敵。 哪怕是病毒,在醫療科技的發展之下,都能夠被戰勝,還有什么是無法攻克的。 而且最初人口數量銳減,為了增長數量,對于人口增長的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非但如此,反而還持以支持的態度。 這就導致后來,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人口基數已經上去了。 雖然不足巔峰時期的百分之一,但方艙的空間決定了人口的上限。 針對此問題,決策院數年來沒少花功夫去解決。 然而其成效微乎其微,能做到的都只能減緩人口增長的速度,并不能抑制增長。 如果不加以制止,方艙的生態一定會因為人口太多而直接崩潰。 對于這個問題,馮梁的確沒有去深想過。 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思考的問題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