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18м.ⅤI
周文笙在附近的書院里做教諭,他前年已經考取了舉人,但名次不高會試成績不佳,自然也沒有殿試的機會。 這兩年周文笙一邊在書院做教諭,一邊努力用功,準備等到后年再戰春闈。 在這個遍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大環境下,周文笙與黎青青算是十分罕見的自由戀愛。 這個自由戀愛跟現代當然有差距。 黎青青是一位穿越人士,穿越已有十年有余。 穿越之前,她在一家醫院做護士,碰到了醫鬧的病患家屬,一把刀插進脖子大動脈,幾乎是立刻就沒了生息。 一開始,黎青青十分迷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慢慢適應了在古代的生活。 她在現代叫黎青,這個古代的女子叫黎青青,二人只差一字,樣貌更是除了眼角的小痣外別無二致,黎青青只當這是她的前世,心理上也就更能接受。 黎家也是世代行醫,黎父守著一個小醫館,雖并不富裕,但一家四口父慈母愛的也算和美。 只可惜,黎父醫者不自醫,他有極嚴重的頭疾,黎青青為此在淮南附近遍尋名醫,甚至跟著一位大夫學了針灸也無用。 四年前,黎青青十四歲的時候,黎父死于頭疾。 事發突然,黎家也因著他的離世陷入了泥潭。 黎母秦氏性子柔弱,黎青青雖然比她好一些,但也不是什么強悍之人,家里雖然還有一個小男人,但黎青則那時候才九歲,半大的孩子又能頂什么用。 最后,黎母寫了信向哥哥求助,黎家舅舅在金陵做鏢師,為人古道熱腸,當即便告了假來到淮南幫黎家處理后事,隨后黎母拍板決定,賣了藥堂,全家搬去金陵,有她哥哥在,往后也有個照應。 就這樣,黎家舉家遷往金陵住了下來。 起先黎家住在秦氏哥哥秦世昌的家中,秦家的嫂子雖然也是個好相與之人,但兩家住在一起,秦世昌又不是什么富裕戶,長久下來磕磕絆絆就難免。 黎青青建議母親覓了個小院子搬了出來,當時在淮南的家產盡數變賣,在金陵買個小院子還是綽綽有余的。 這一搬,就搬到了周文笙家附近。 周文笙彼時年方十七,長得斯文俊秀一表人才又剛中了秀才,是金陵這住滿了叁教九流之徒的杏花巷子里難得一見的好后生。 眾人的吹捧聽多了,周文笙的母親袁氏也就飄飄然起來,只覺得自個兒家里的金疙瘩除了皇帝老兒的公主外誰也配不上,謝絕了一切說媒求嫁的人家,卻不想后院起了火。 住在杏花巷里十幾年,穿街游壁的都是市井煙火氣,而黎青青就像一股清潤的風。 周文笙對純美嫻雅的黎青青一見鐘情。 黎青青年歲漸大,又模樣漂亮,自從搬到金陵就不乏說媒的人上門,但看了一圈,誰也沒有周文笙合適。黎青青對他不排斥,無論是模樣前程還是家境年齡,周文笙都堪稱良配。這一來二去的接觸下來,黎青青也對他生出一絲情意來,在家只等婚書了。 最大的障礙自然是袁氏。 彼時周文笙還是一個給她遞封信就要臉紅的靦腆男子,卻為了可以與黎青青成親而和袁氏鬧得不可開交。 終究是胳膊拗不過大腿,袁氏敗下陣來,于兩年前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如今黎青青嫁過來已有一年多,雖然袁氏仍舊對她橫挑眉毛豎挑眼的,但好在周文笙的態度始終如一,也算彌補了她好些委屈和遺憾。 …… 烏金西垂,橙色的陽光拉出長長的斜影,巷子里陸續開始飄散起飯香味。 黎青青燉上了魚沒多久,就聽到房門處的動靜,她還未往外看,袁氏已迎了過去。 聽得外面的人聲,黎青青趕忙把小灶上的菜盛出來。 “娘子?!敝芪捏先巳缙涿?,文雅俊秀,眉目疏清,連聲音也是明朗清透的。 黎青青沖他笑了一下,他端坐在正廳的餐桌邊,等著黎青青把飯菜端齊了。 君子遠庖廚,就算不論這些東西,便是看到黎青青忙活也不能去幫忙,否則過不了多久黎青青定要吃袁氏的數落。周文笙知道袁氏與他娘子之間,大多是他母親蠻不講理的在挑刺,但他幼年喪父,是他母親漿洗衣物將他和長姐拉扯大,他因著婚事已經違逆了袁氏,在母親與妻子之間,也就只能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燒的都是江南小菜,金陵一品鮮、紅燒魚、熗時蔬并一份酸莓山藥,黎青青起先在家中就經常幫著母親秦氏下廚,她手藝不錯,心里又有現代的菜譜,每每弄出來一些古代不曾見過的新菜品,都會叫她弟弟黎青則贊不絕口。只是這廚藝到了袁氏跟前,就少不得被挑叁揀四。 袁氏夾起一口她做的酸莓山藥,這是黎青青仿照現代的藍莓山藥做的,只是她把藍莓改作酸莓,這是一種她沒見過的紅色莓果,但味道與藍莓差不多,還帶一點回甘的味道,一到了春天,樹林里生的到處都是。 暗紅色的酸莓醬撒在白色的山藥泥上,白靜姝還摘了兩片薄荷葉做點綴,紅綠相間,叫人看著便覺得亮堂,大增食欲。 袁氏卻仍要找不自在。 她心里別扭,黎青青不是她相中的媳婦,然而每一個跟他們家中有交集的人都要夸她有福氣,兒子娶回來這么一個貌美賢惠的小妻子,性子柔和又能干漂亮,還會賺錢。 她越好,恭維夸贊的人越多,就顯得袁氏好似那戲文里的惡婆婆般里外不是人,便總要挑她一些錯處,才叫自己心里好過一點。 “這山藥也不煮一煮,撒點爛果子就當一盤菜了,日后可別弄這個,沒得以為我們周家沒米下鍋了?!边@道開胃小菜酸甜適口,沒甚毛病可挑,袁氏只好嫌棄它上不得臺面,一邊說著,一邊又夾了一口。 黎青青不吭聲,周文笙與她對視一眼,眸中有安撫之意,眼風掃見袁氏似還有話要說,連忙道:“母親今天這發簪是新買的?” 袁氏一聽兒子問這個,立刻來了精神,挺直了有點佝僂的腰板道:“看得出來呀?這是娘在福金坊買的,要四百文呢!你看這雖然是鍍金,但色澤跟那真金一般無二,連花樣子都是最時興的,說是京城的貴人也喜歡這樣子……” 袁氏如開了閘一般滔滔不絕的介紹她那發簪,周文笙和黎青青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一年多的相處下來,黎青青早已摸透了袁氏的性子,她本也是個簡單的婦人,雖然有些刁鉆,卻并不難纏。 總的來說,這日子尚且過得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