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書迷正在閱讀:泥洹夜巡、我靠撒糖拯救演技[娛樂圈]、我在末世開農場、小白花他不裝了、燃燒(1V3 高H 高干)、渣攻火葬場后,跟小奶狗假戲真做了、報告!我已婚、我可以吃掉你嗎[快穿]、原來愛是膽小鬼(骨科H)、雀歡(出軌,高H)
那些聲音,或蒼老或年輕,或清朗或沙啞。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發色姓氏國籍,唯一相同的是—— 目光堅定,永生銘記。 一首完整的《凝視星空》結束,眾人都紅了眼眶,沉浸在懷念的哀傷之中。 他們曾經困惑于毛特豪森的紀念音樂會,為什么要用中國琵琶作為主樂器。 現在,卻深深沉浸在這獨特弦音,切身體會到死難者的痛苦、掙扎,令他們瞬間明白了曲子飽含的樂思,并為之潸然淚下。 這必定是那把神奇的唐代琵琶的功績。 否則,如此年輕的演奏者,怎么能彈奏出如此直達靈魂的音調。 又怎么能像正在經歷過那場滅頂之災,將悲傷痛苦的哀悼,傳遞到每一個人的心底。 直至中場休息,他們都低聲感慨著這場獨特的紀念。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痛恨那場可怕的戰爭?!?/br> “因為琵琶的旋律太獨特了,它就像專門為這首《凝視星空》誕生的!” “難怪弗利斯肯出一千萬歐,這琵琶確實是世間珍品,我聽到樂手撥響的琴弦,靈魂都在隨之顫抖?!?/br> 對《凝視星空》的贊美,漸漸變為了對弗利斯的祝賀。 祝賀這位慧眼識珠的猶太商人,擁有了一把舉世無雙的好樂器。 然而,弗利斯面對他們的恭維,只覺得好笑。 “你們見到的根本不是我拍下的琵琶!” 他無情的抨擊這些家伙,“你們為什么不夸獎中國樂手的彈奏出神入化?你們為什么不贊美厲勁秋的作曲動人心魄?” “偏偏要吹捧一把琵琶的身價,顯得你們好像很懂樂器似的?!?/br> 弗利斯一貫囂張跋扈,眾人卻沒想到恭維還會被罵。 他們明明白白看到了琵琶上獨特的木蘭花,但他說什么? 不是他拍下的琵琶?! “怎么可能?你在開什么玩笑?” 他們瞪大眼睛,難以置信,根本不相信弗利斯的話。 “我可是記得清楚,剛才中國人彈奏的琵琶和報紙上刊登的唐代琵琶一模一樣!” 可弗利斯暢快笑出聲,“因為這琵琶有兩把?!?/br> 他視線溫柔,語氣期待,“今天,它們總算重逢了?!?/br> 整個中場休息,都在傳遞著兩把琵琶的訊息。 而藝術樂團和維也納之春的相關人士,成為了更多人詢問的對象。 “是的,木蘭琵琶有兩把?!?/br> 莎拉眼神繾綣的講述著來自遙遠中國的賢伉儷,“它們一把屬于毛特豪森的遇難者,一把屬于遇難者的遺孀?!?/br> 一對被殘忍的屠殺分隔了七十六年的夫妻,最終沒能在奧地利重新相聚。 可是他們摯愛一生的琵琶,從中國走到美國,又從美國意外來到奧地利,終于走上了音樂會的舞臺,為死難者奏響紀念樂曲,重新雙宿雙棲。 它們發出的聲音,是生者對死者的悼念,更是逝者對戰爭的控訴。 莎拉富有感染力的講述,讓這些從來不懂得中國、從來沒意識到遙遠東方同樣遭受過苦難折磨的歐洲人,深深感受到了木蘭琵琶承載的期望與悲痛。 于是,當鐘應帶著木蘭琵琶重新上臺,凝視他的眼神之中,多了幾分生者感慨。 有些人是遇難者的子孫,自小聽著集中營苦難故事長大。 有些人是自發的悼念殘酷戰爭,懷揣著守護和平的信念。 現在他們相聚在一起,透過一場音樂,去思考戰爭的意義,去懷念消失在歷史里的故人。 也能夠聽到,在屠殺中犧牲的中國人,留下的樂器,奏響的聲音。 鐘應仍是那身對襟唐裝,可他帶回來的,不僅僅是他剛才使用過的雌蕊琵琶,還有那把即將響徹音樂廳的雄蕊琵琶。 相同的木蘭花,盛放出不同的花蕊。 雌蕊琵琶安穩的擺放在他身邊,下一刻,便是鐘應橫抱按弦,用雄蕊琵琶為所有人揚起了那份藏于時光之中的希望。 在座的歐洲人,不懂琵琶,更不懂為什么一模一樣的琵琶,需要改變彈奏的姿勢。 但他們懂得音樂里迥然的旋律,還有旋律中變得溫柔婉轉的弦音,為他們展現的另一幅光景—— 慘烈的戰爭,無辜的百姓,在人間地獄之中并肩扶持,奔向和平。 鐘應橫彈的雄蕊琵琶,用它輕柔婉轉的弦音,勾勒出逝者的努力與掙扎。 它奏響的音樂,如潔白沁香的木蘭花,在戰火摧毀的廢墟里,迎風綻放,永不言棄。 星空之下,逝者已矣。 可逝者留下的希望,成就了一片獨特的安寧。 鐘應按弦走線,用南音琵琶的點挑落弦演奏技法,一緊一慢,重現了沈聆筆下“行云流水繞指纏綿”的楚書銘。 傳承古音的指法、傳承古音的樂器,比雌蕊琵琶聲音更加高亢,讓維也納的音樂廳盤旋著千年來繞梁的弦音。 真正一千萬歐的雄蕊琵琶,彈奏起《同舟共濟》,沒了之前的肅殺鏗鏘,更像是一張緩緩擦過人們眼眶的絲質手帕。 它溫柔、它執著,在為眾人拭去淚水時,卻偏偏引來了更多的眼淚,匯聚成歷史無情翻滾的洪流。 也許只有弦聲響起,不懂琵琶的聽眾才知道琵琶和琵琶是不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