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書迷正在閱讀:泥洹夜巡、我靠撒糖拯救演技[娛樂圈]、我在末世開農場、小白花他不裝了、燃燒(1V3 高H 高干)、渣攻火葬場后,跟小奶狗假戲真做了、報告!我已婚、我可以吃掉你嗎[快穿]、原來愛是膽小鬼(骨科H)、雀歡(出軌,高H)
可她皺眉提醒道:“十弦琴流失海外,那是日本侵略者做的錯事,跟貝盧先生又有什么關系?他可是文物保護者!” 鐘應聽得出她的不贊同。 周俊彤就像每一位學生都會維護自己尊敬的老師一樣,不斷提醒著他:貝盧保護了這張琴、保護了中國的文物,我們應當心懷感恩,永生銘記。 感恩加害者、銘記偷盜者,勾起了鐘應心中無盡哀傷。 他忍不住想要揭開掠奪者的真面目,即使,會惹怒這位單純熱情的文物修復師。 他沉默片刻,終于說道: “因為,你所尊敬的哈里森.貝盧趁人之危,在沈先生被捕之時,從遺音雅社騙走了十弦琴,讓它遠離故土七十九年?!?/br> 傷痛的歷史,時至今日重新提起,也帶著戰爭的硝煙怒火。 鐘應毫不意外的看到了周俊彤錯愕的神情,“這樣的人,算什么文物保護者?!?/br> “你胡說!” 周俊彤果然憤然怒起,堅決維護自己尊敬的先生的名譽。 “我接觸的貝盧先生,心系中國文化,珍惜博物館收藏的每一件中國文物,根本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十弦琴是他于2007年在意大利拍賣行偶然發現,怎么可能被他從國內帶走?” “而且,我的老師說,如果不是貝盧先生花費重金請來古琴修復師,還組成了專家修復團,這張十弦琴不可能恢復得這么快、這么好?!?/br> “也是因為他不留余力的搶救,我們才有機會知道意大利存在一張唐代的十弦琴!” “2007年……”鐘應并沒看她,視線仍舊落在古琴泠泠琴弦上。 “也就是說,貝盧把這琴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困了它整整六十五年,直到琴身狀態變得極為糟糕,才舍得把它拿出來,請專業人士修復?” 周俊彤欲言又止,轉頭看向周圍的參觀者。 她確定沒有人注意他們之后,才略微靠近鐘應半步,低聲說道: “你根本不懂得意大利人對文物的重視程度,更不懂得貝盧先生。即使這件事沒有史料記載,我也必須讓你明白——” “貝盧先生是沈聆先生的知音,根本不是你幻想中的強盜!” 周俊彤講述了一個高山流水式的故事。 哈里森.貝盧十六歲來到中國,與遺音雅社的沈聆先生成為忘年之交。 那時候正值戰爭時期,沈先生作為愛國義士,拒絕給日本軍官表演,不幸被捕,貝盧先生竭盡全力,也難以抵擋日軍的專橫跋扈。他沒能救出沈先生,最終遺憾的隨著父親撤離中國,回到意大利。 山高水遠,留在中國的沈聆音訊全無,遠在意大利的貝盧先生,依然沒有放棄打聽關于摯友的消息。 直至1950年,貝盧終于得知沈聆早逝,才悲痛欲絕的成立了私人博物館,用盡一生去紀念曾經的摯友。 “他比任何人都珍惜這張十弦琴,他曾經無數次告訴我、我的老師、我的同學——” 她說,“他這一生都會為找回這張琴感到驕傲,因為它是沈聆先生這輩子最為珍視的東西?!?/br> 鐘應聽到周俊彤的聲音顫抖,仿佛這個故事,觸動了她感性的靈魂,堅定了她守護這些貝盧捐贈文物的信念。 他隨著周俊彤的話語,都能想象一位年老衰弱的意大利紳士,時常背脊佝僂的站在十弦琴展臺前,透過這張琴,睹物思人。 少年貝盧遇沈聆,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果把周俊彤所說的一切,寫在公眾號和新聞報道上,絕對是一出中外友好的佳話。 可惜,鐘應不為所動,只是安靜的看她。 哈里森.貝盧知道沈先生有多重視十弦琴,他更知道這張琴對于沈先生的意義。 然而,貝盧仍舊殘忍的帶走了它,讓它與沈先生相隔萬里,還編造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講述給這些懷著敬意去到貝盧博物館的留學生聽—— 讓他們相信,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友誼! “一個小偷將自己偷來的贓物,小心保管在博物館里欣賞,還編了一個故事自欺欺人,終于在死前幡然悔悟,選擇物歸原主?!?/br> 比起周俊彤的激動,鐘應顯得異常平靜,“我不認為,這樣的行為值得尊敬?!?/br> “你!”周俊彤氣急敗壞。 她似乎還要說些什么,駁斥鐘應不知道哪里得來的錯誤印象。 忽然,主廳門外傳來人群攢動的聲音,博物館走進來一列隊伍。 為首的男人年余五十,精神奕奕,身穿舒適對襟長衫,一派大師風范,一看就知道是名聲在外的古琴大師樊成云。 他左邊是貝盧家族資產經理人馬克.斯坦福,右邊是清泠湖博物館館長,樊成云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樊大師來了?!敝芸⊥渤鐾?,如遇救星。 她視線掃過鐘應的琴箱,說道:“你就算不信我,也該相信貝盧先生的好朋友樊成云先生。我這就去請他給你講講,這琴到底是怎么回來的!” 鐘應見她轉身走向剛剛進館的人群,鞋底砸出憤怒焦急的腳步聲。 然后沖著為首的人說道:“樊大師您好,我是清泠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師周俊彤,我以前在哈里森.貝盧博物館工作,非常高興能夠見到您?!?/br> “貝盧博物館的修復師?”樊成云似乎覺得稀奇,“你這是跟著我們的文物歸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