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新聞報道
武林廣場靠近武林門客運碼頭,這座碼頭不僅船票便宜,沿途還能欣賞兩岸的風景,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客流。 同時周圍還有長途汽車站,作為這個年代杭州最大規模的車站,一天發車200個班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從這里進出。 再加上周圍的展覽館、杭州劇院、八少女噴泉等等,讓武林廣場自然而然地成為杭州的商業中心,廣場周圍擠滿了來做小生意的商戶。 黃勝發也在這里擺了個地攤,靠著每天來往的大量客流,這兩年倒是也賺了不少錢,但今天,他卻遇到了麻煩。 “來,大家伙都看看啊,這就是我從他這兒買的皮鞋,買的時候跟我說是正經的牛皮皮鞋,結果穿回去還不到一天功夫,鞋底就裂開了!”一名青年男子手里舉著皮鞋,怒氣沖沖地喊叫著。 “我順著裂縫往進一看,這里面竟然是馬糞紙,只在外面刷了一層油漆!鞋幫子也是一樣,整雙皮鞋別說牛皮了,牛毛都沒看見一根!” “我掙點錢容易嗎?好不容易買雙皮鞋想穿著去相親,結果倒好,和人家姑娘剛走了沒幾步,鞋底就裂了!” “人家姑娘當時就走了,說人窮點沒啥,買假貨充面子就沒意思了,說我這人有問題;這下倒好,我名聲都給壞掉了,以后還怎么娶媳婦?” 八卦之心人人有之,一聽到這么勁爆的新聞,吃瓜群眾一下就把黃勝發的攤子圍的水泄不通。 “天地良心啊,這可是我花了整整二十塊錢買的!”小伙子氣得直跺腳,指著黃勝發罵道,“你今天要是不給我個交代,咱們就到公安局說去!” “小伙子,這事兒該歸工商局管,你把他拎到工商局去,讓工商局好好罰他一筆!”有吃瓜群眾起哄道。 “小伙子,有話好好說!我黃勝發做生意從來不坑人,你問問周圍的朋友,我啥時候賣過假貨來著?”黃勝發也急了,這么多人看著,要是爆出他賣假貨的名聲,他的生意可就完了。 “你就說吧,這皮鞋是不是你這兒賣的?”小伙子眼睛尖,一下子就看到了黃勝發攤位上還擺著同樣款式的皮鞋呢,于是二話不說拎了起來,“大家伙看一看啊,這兩雙皮鞋是不是一樣的?” “嘿,還真一模一樣的!”有人幫著出主意,“老板,你不是說你不賣假貨么?要不把這雙也拆開看看?讓我們瞅瞅到底是不是用牛皮做的?” 黃勝發呆住了,這兩雙皮鞋好像都是從義烏小商品市場里那家叫江南皮革廠的攤子上買的,要是其中一雙有問題的話,那另一雙肯定也有??! “哦,老板不敢拆嘍,這肯定是假貨!”一看黃勝發這反映,大家伙頓時明白了。 就在這時候,外面傳來呼喊聲,“讓一讓,麻煩大家讓一讓,我是《杭州日報》的記者!” “哎呀,記者都來了,趕緊讓讓,讓記者瞅瞅jian商長什么樣!我說記者同志,你可得管管啊,看把人家小伙子坑的!”嘩啦一聲,大家伙讓開一條通道,然后周圍的人繼續涌過來,圍觀的人更多了。 “你好,請問是黃勝發同志么?我是《杭州日報》的記者,這是我的證件!”小毛把記者證遞了過去。 黃鶴也從他后面鉆了出來,定睛一看還真是前幾天在他那兒買皮鞋的人,連忙上前握著他的手,“老哥,我對不住你??!上次進貨的時候被人坑了,把假皮鞋賣給你了!” “黃廠長,你可是把我給坑慘了??!”黃勝發也認出了黃鶴,他苦笑一聲,無奈地看著眼前的場景,這么多人都以為自己是賣假貨的,這下大概是沒辦法在這兒混了。 “都是我的錯,我的錯?!秉S鶴連連鞠躬致歉,然后轉身看向大家伙兒,“各位父老鄉親,這次的事真的不怨黃老板,是我不小心,沒有仔細檢查貨物,連累了黃老板,我給大家道歉,我也愿意承擔責任!” “哦,整了半天原來是你搞的事情??!承擔責任?你承擔得起么?你給我賠一媳婦兒?”小伙子就更火了! “媳婦兒我賠不起,不過小伙子你長得這么精神,找媳婦兒還不容易??!”黃鶴還是挺能說會道的,一句話就讓小伙子火氣消了不少。 他接過小伙子手里的破皮鞋,認真分辨著,“嗯,這確實是我前幾天不小心賣給黃老板的貨,按照我們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規定,假一賠十!小伙子你的皮鞋是二十塊錢買的?那我賠你二百塊好了!” 講完黃鶴二話不說,就扯開了小包,從里面摸出一把錢來,數出二十張大團結遞給小伙子。 他批發給黃勝發的時候是十五塊,但誰讓這雙已經賣出去了呢?既然要道歉就道的誠懇點,糾結那幾十塊錢沒多大意思。 “還真給??!”小伙子愣住了,看著手里的二百塊錢,怎么都覺得不真實,我來退雙皮鞋,竟然賺了好幾個月的工資? 這下別說是襯衫、皮鞋了,買輛自行車都差不多了吧?到時候騎著自行車去相親,這肯定沒跑??! “黃老板,你這兒還剩下多少雙?一二三四……七八九?!睌登宄?,黃鶴長出了一口氣,只賣出去一雙,那可就太好了,省得自己再想辦法繼續追回了。 “這九雙皮鞋我也假一賠十?!比缓罄^續當著大家伙兒的面數了一摞大團結遞過去,把那九雙皮鞋收了回去。 同時向大家伙兒幫忙解釋,“黃老板每次都是去我們義烏小商品城進貨,我們那兒沒人敢賣假貨,你們就放心地買吧!” 一場危機就這么化解,買到假貨的小伙子得了十倍賠償,黃勝發的名聲也維護住了,還額外賺了上千塊的賠償。 小毛拿起相機,將這一幕記錄下來,他已經想好了,回去后就抓緊時間寫文章。 第二天一早,在《杭州日報》上,便出現了關于這件事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