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在如此繁忙而熱火朝天的氣氛中,藍盛的幾路大軍已經各就各位。 魏大妞救太上皇有功,被陛下封為大將軍及燕京城守備。 她帶著魏家軍和大伴伴去了燕京城,為北伐做準備。 溟鯊、顧小北和鎮守碧海藍天的03白珊,正式成為海軍的三個師,分別駐扎在翼州港、燕京港、福州、番禺、和碧海藍天等港口。 溟鯊和03的訓練,主要針對海戰,而顧小北的訓練多一些在江河上的作戰練法。 若要取江南,除了海上圍堵登陸,過天江也是個挑戰。 燕京南連著大運河,再修一條與東部河流連起來的小運河,就徹底打通了水道,隨時進入祖河進行訓練。 榆林和張鐵,統領西北軍,聽從齊錦的指揮,隨時配合大妞的北伐。 伏都和赤沙的騎兵作為精銳,依然由雁洛兮直接領導,暫留在幽州的跑馬地繼續訓練。 而中原的主力大軍,通過建筑部、農業部、和商務部的通力合作,幫助安置了多余的‘老兵’,進行了三次成功的瘦身減員運動。 僅剩了十萬精銳,交給沈言進行嚴格訓練,直指江南,專門用來對付耳郭的大軍。 沈音沐在孩童中推廣鉛筆,迅速減少了寒門學子讀書買紙張的費用。許多高門對此不屑一顧,只有頭腦清晰的人看透了其中的關鍵,這是要普及教育。從此,讀書再不是高門的專利。 比起毛筆字看著好,陛下更重視鉛筆和未來的鋼筆‘用著方便省紙’。 而雁大人選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真才實學,心胸寬廣,能經世濟民。 科舉考第幾?字寫得好不好,根本就不在意,當然最低也要有秀才的學識。 朝廷中的風氣在緩慢地改變著。新朝的第一次科考就如期而至。 雁洛兮受過考場臟亂差的苦,尤其茅廁的臭氣,真的是能把人的神思都給熏暈了。這次與以往不同,所有考試分上下場,不過夜,中午有免費吃食,可以休息一個時辰。 新朝急需實用性人才,各部都缺,所以主考的經賦科,全部都是命題作文。 上午寫一到兩篇,下午再給新命題,如此三天考下來,會給八個命題來考察這個考生是否可用。 三天之后,舒夫子帶著翰林們,把挑選過的文章呈到沈音沐和雁洛兮面前,題量十分之巨大。 每一個命題都有不少試卷,要從中挑選出百名進殿殿試。 妻夫二人幾乎連軸轉,還是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才看完。 總體來說還是讓人失望的,可用之人少之又少。 盡管舒夫子已經盡力挑選,但迂腐氣重的學子占多數,茫茫試卷中也就幾份閃閃發亮的文章。 一個月后六常試全都考完。 初審結束后,雁洛兮招來各部委與教育部和翰林院的相關官員一起來審一甲進士。 工部尚書主要看以“匠人”為題的文章,終于看到有一篇讓她定睛細看。 這個考生自取的標題就與眾不同,叫“大國匠工”。把匠人對國家的重要性細細闡明,并指出匠工的發展對經濟、軍事、建設、農業、水利、甚至醫療等各領域,都將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這個考生甚至提出了如何鼓勵匠工更有文化,考取秀才后就可以分科學習的重要性。 宮大人激動,馬上被這篇文章驚艷到!文章的表達尚屬籠統,但條理已經十分清晰。 宮大人興奮地傳閱給眾位大人看。 雁洛兮自然早就看過,贊道:“這文,確有問鼎三甲的實力,等切開糊名,看看此人其它文章?!?/br> 此時戶部尚書也拿來一篇關于‘戶籍’的文章,全部聚焦在男戶的合法化上。 這名考生提出:允許男子立男戶本身就不合天理。應該是不管女男,從成人禮那日起,就都該有屬于自己的個人身份證明,不管婚嫁與否,都應被當成獨立戶來對待。 這考生的膽子不可謂不大,別說在坐的官員們,這天下也沒幾人敢說這樣的話。 這考生的文章卻是說到了雁洛兮的心里去,讓她起了惜才之心。 -------- 第189章 東隅失,桑榆收 最后,眾人在八個命題中各選定十篇文章,傳閱之后,臉上的表情各異。 有激進想要戶籍,稅法需盡快改革,提高商稅可以富裕國家,同時給與商人平等的待遇。 有擔心一再給商戶匠工等提高地位,將養成社會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不良風氣! 說得都很有道理! 雁洛兮吩咐:“切開所有糊名,看看考生的名字吧?!?/br> 八篇文章都中選的學子,其中三位是碧海書苑來的,而另一位是江南舒家旁支的平常人家,一位寡夫帶大的孩子,想來如舒夫子幼年般,得到了家族的資助。 沈音沐和舒夫子心里倍覺欣慰,那都是他們親自教過的孩子,心性品行都是了解的。 沈音沐知道這次不便欽定世家或寒門,最好就是普通平民當狀元,以鼓勵百姓送孩子們進學堂,他甚至想著若皇莊的糧食夠,可以管三年初等教育的孩子一頓午餐。 想到這兒,他拿起江南學子的文章,再仔細讀了一遍。 這位考生比另外三位年長些許,二十有五,經歷過幼年喪母之痛,后家鄉突然從中央直接獨立出去,全族夫幼被迫遷徙之痛,看問題要謹慎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