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但若有國子監認證的書院與縣令同時起意,可加恩科與府試一起考,府試一般在四月底五月處舉行,連考三場。都通過了便可以成為童生,才能繼續院試考秀才。 折騰半天還是為了三年才一次的秋闈,也稱鄉試, 要先在院試上考取秀才功名才能參加秋闈。而秀才,也分廩生,增生,附生三等,只有考取廩生才能得到那五十畝地免稅,見官不跪,可雇傭十位帶甲護衛的福利,好像還能發點錢,也就是說要考到一等才能有。 雁洛兮本不想這么急,但鄉試三年一次,就在今年中秋前后,若不參加還要再等三年。周山長親自給她進行了摸底考,認為可以一試,主要在經科和禮科上要突擊一下,把精力都花在如何破題,承題,原題,起講,寫策論等方面,畢竟只是“小學入學”級別的考試,主要還是要熟讀四書,詩經等。 很快縣里就安排了六??频目h試恩科,雁洛兮果然輕松過關,可以全力準備府試了。 看著要學的課程,她挑挑揀揀。周禮就算了,四萬多字的繁文細節!她直接放棄這塊。 詩賦也算了!開始以為天下詩詞一大抄,她大腦里的庫存多,應該可以應付。等進得書院后,她才明白什么叫年少輕狂。詩詞歌賦豈是會背幾句經典就能糊弄過去的?那是隨時隨地,任何景觀事物,吃個葡萄都有可能被要求來幾句。 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行家面前作詩,一張嘴就得露餡,還是老實巴交做學問,研究經科吧,畢竟寫策論相當于寫議論文,她寫過太多了,形換而魂不換。 幸好算科,醫科和射(騎)科都是她長項,這個時代還沒有八骨文,綜合算起來,希望還是有的。 自從繼承了雁醫天道,雁洛兮明顯感覺到自己記憶力的提高,手腕更有力氣,不論是寫毛筆字還是施針,手都非常穩,練了幾個月的小楷,毛筆字進步很大,談不上寫得好,貴在工整清晰。 柏云書院真得是燒錢的地方,六科俱齊相對應的藏書用具,僅是騎射科的設施場地護養和飼養馬匹,就不是一般書院望塵莫及的。 從這里就能看出這里的寒門比中國古代更難出貴子,要全面掌握這六???,沒有錢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僅靠讀圣賢書連秀才都難,更別談后邊的細化學習了。中國古代從秦始皇就開始與那些門閥世家戰斗,進行了八百到一千年的慘烈爭鋒,才在武則天的鐵腕下基本平穩。 而這藍盛皇朝延續了千年,雖然中途也有各種戰亂分裂,但不曾斷裂,說明門閥世家與皇權都有妥協,反應在科舉上就是要求人才的全面發展,而非僅僅是制造寒門集團與世家集團的戰斗。 盡管她還有無數的事情沒有完成,莊園,沼氣,香露,雁醫館……雁洛兮硬生生把自己按在書院的養性閣里抄書。 養性閣占地極廣,藏書按照六??品謪^,書架有六層高,每一層的架子上書冊一本本摞放著,除了書,還堆疊著一些卷軸幫助看圖說話。 桌前,雁洛兮先抄了一遍《藍盛律疏義修訂版》,逐條律法記到腦子里。這種抄書的方法妙極,一遍下來,雖不能說過目不忘,但記個七七八八不成問題,還練了字。之后開始抄寫《四書章句》,從開始練字起,她就刻意抄寫四書里面的內容,《論語》和《孟子》的內容,早就熟記于心,她現在是在逐章細化,根據原文看注釋,加深理解。 讀多了,認真理解后,再不覺得枯燥,她開始得了樂趣,反而越發投入。 桌案前的《孟子盡心上》: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薄?/br>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br> 這段是孟子問宋勾踐:你喜歡游說嗎?我游說時,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無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無所求。 宋問:如何做到? 孟子答:崇尚德,愛好義,就能悠然自得無所求。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掉義,得志時不背離道。窮困時不失掉義,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cao守;得志時不背離道,所以不會使百姓失望。上古人,得志時,施給人民恩澤;不得志時,修養品德立身在世。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br> 看完注釋,僅僅是這句話,豈止兼善天下,可以兼濟天下,可以兼愛天下……而這獨與兼之間的關系,可以有太多種理解,若能處理好這個關系,就是人能在世界安身立命,幸福生活的至理名言。 爺爺曾笑著說,他那代人,年輕時都在為先掙一個億而努力,奮斗的過程充實而開心。達到這個數字后,錢越來越多,但那份快樂的感覺消失了,好像那錢不是自己的,于是拿出來做慈善,做研究,做各種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后才又找到快樂的感覺。 看這段文,雁洛兮忽有感悟,也許一切都有定數,到了那個度,就是要有兼善天下,恩澤天下的心方能得始終,甚至于……這就是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