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殿下,那些胡人是西蠻來的嗎?”小院兒好奇地悄聲問鄭瀾。 鄭瀾悠閑地端著三才蓋碗,用蓋子輕輕推一推碗中茶水,飲一口潤喉,對小院兒輕輕嗯了一聲。 “百花宴為什么要邀請胡人呢?”小院兒不解,進而猜測道:“難道陛下要和西蠻和親嗎?” “是啊,”鄭瀾看著小院兒,戲謔道:“勒丹王和王后,是來選兒媳婦的??上坼呀浖藿o本王,沒機會了。做不成王昭君,愛妃是不是很遺憾?” 小院兒不理他的陰陽怪氣,只去頭腦里搜索勒丹王三個字。 勒丹王……小院兒想起來陶娘子對她提過,勒丹部是西蠻最強大的部落,因為領地與大鄭接壤,近年來成為西蠻可汗溫爾度與恒昌帝都想拉攏的力量。勒丹王一直很向往中原文明,所以有意與大鄭聯姻。是以,百花宴便邀請了勒丹王夫婦,那幾個少年,是勒丹部出色的王子和公主。 “陛下是想以聯姻和親,不戰而屈人之兵?!毙≡簝焊袊@著,皇家的所有事情都圍繞著朝綱展開,連百花宴也一樣。 “愛妃連兵書都讀過,真是博學 ,不去考功名可惜了呢?!编崬憭咭谎坌≡簝?,心里很想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讀過兵書。 “殿下玩笑了,臣妾的確對兵法韜略很感興趣,殿下書房里的兵書卷帙浩繁,臣妾都沒讀過,您要不要親自授課?”小院兒說這話的時候,眉目含情,故意挑動他的心弦,實則是不想認輸,總讓他調侃戲弄。 鄭瀾冷冷一笑,不顧在眾目睽睽之下,就靠過她身邊,在她耳邊用只有他們兩個人聽得見的聲音說:“授課好啊,不過不是在書房,而是要在浴房?!?/br> 小院兒雙頰緋紅一片,有心人看到小兩口這般說著面紅耳赤的悄悄話,更是悄聲議論紛紛,看來湛王和湛王妃確實是如膠似漆呢。 鄭瀾對著小院兒說悄悄話的一幕,李秀蓉也看在了眼睛里,心頭如割。 吳凡蕓讓人尷尬的舞,終于結束。忽聽到西蠻座次之間,有人大聲說著西蠻語。通西蠻語的使臣翻譯道:“西蠻賀蘭公主也要獻舞?!?/br> 恒昌帝眉頭微微皺一下,有些許不悅,今日參與獻藝的大鄭名媛,是事先排好了節目單的,勒丹王不是不清楚,這時候突然獻藝,無異于一種擾亂,加上吳凡蕓的舞姿跳得不怎么樣,更有一絲挑釁之意。 恒昌帝便找借口道:“勒丹王一行,沒有帶樂隊,只是清舞不足以展現舞姿之美,還是繼續欣賞我大鄭女子獻藝吧?!?/br> 眾人皆安靜下來,剛剛還是欣賞獻藝的閑適心情,一轉眼因西蠻的突然發難,有了一絲兩軍交戰般的緊張。 勒丹王身后突然站起來一個身量高大的小伙子,看上去也就是十七八歲的樣子,有人悄悄議論,這就是勒丹王最喜歡的兒子伊哈桑。這少年胡貌梵相,眼睛湛藍深邃,金色頭發在一側編成束辮,裝飾著鑲嵌碧血石的金扣,身穿牛皮胡服,袖口裝飾刺繡纏枝蓮紋樣,胡靴及膝,更顯的身材高大威猛。 “小王帶著琵琶,可以為小妹伴奏?!币凉i_口,言語流利,沒有一點異族口音,眾人驚呆,紛紛議論起來。 “聽說這位小王子,是在中原學習過大鄭詩書的,外皮是個胡人,里子是個大鄭通?!毙≡簝荷砗髠鱽韺@個王子過往的議論,也很驚訝勒丹部的王子,對大鄭語言如此精通。 恒昌帝只好應允道:“既然如此,那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賀蘭公主的舞姿吧?!?/br> 賀蘭一個縱身飛躍到舞臺之上,底下的大鄭貴族和大臣們一陣驚呼, 伊哈桑從侍從那里取過一把琵琶,橫抱在懷中,用指尖輕輕調試了一下音律。 小院兒沒去看公主,也沒看伊哈桑,眼神緊緊盯住了他懷抱里的琵琶。螺鈿鑲嵌的牡丹圖案,在太陽下熠熠生輝,黑色大漆涂滿琴身,顯得優雅又威嚴。小院兒自幼跟隨瘦馬販子學過這種胡地琵琶,一眼看出伊哈桑的琵琶是人間絕品。 四弦一聲,琵琶奏起,音色洪亮如爆,脆如玉珠落銀盤,賀蘭公主與吳凡蕓的年紀相當,也只有十三四歲的樣子,聞樂起舞,舞姿婀娜多姿,韻味十足,隨著琵琶音律的起伏,舞動得如鷹隼、如駿馬,硬朗的風姿展現出草原與大漠的廣闊,引人入勝。 一時間,看呆了大鄭的眾人,曲終舞歇,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 勒丹王滿意地捋了捋胡須,笑得十分得意。 恒昌帝卻心有不悅,但為了大局不能計較,道:“公主舞姿果然出眾,不同凡響?!?/br> 勒丹王微微一笑,用蹩腳的官話說:“哪里,哪里,伊哈桑的琵琶也很棒?!?/br> 皇后微微皺眉,這個勒丹王真是不懂得謙虛,便匆匆為恒昌帝解圍道:“好了好了,下一個是誰?” 大鄭眾人停止了歡呼和贊嘆,看見李秀蓉抱著琴走上舞臺。她演奏的曲子叫做《問歸期》,并不是眾人所熟知的曲目。 但坐在皇后身邊的安泰公主卻知道,這支曲子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鄭瀾。鄭瀾十三歲時,已經能夠譜寫樂曲,這支曲子是他當年知曉了生母的生平之后,以她的視角譜寫的一支樂曲。曲譜當時被李秀蓉收藏起來,除了太學里的幾個同窗,沒人知道。 安泰公主明白了,今日李秀蓉的這支曲子,是有的放矢,奏給某人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