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下山
當然了,如果小叔沒有一個副國級的老爸,也做不成這種買賣的。 在他們那個所謂太#子#黨的小圈子了,經常會出現套取國家資金的現象。比如,花個幾萬買個水電站,包吧包吧,花點小錢裝飾一下,轉手再賣給國家,一般都能弄到幾百萬的資金。 但二爺爺對于這種坑害國家的行為是嚴厲反對的,所以小叔也從不做這種偷竊國家資金、養肥自己的買賣。 只是利用二爺爺的這面大旗,小打小鬧的做點倒賣生意,但前提是絕不占國家便宜。這在小叔那個小圈子里,是非常少見的行為。所以其最終結果,就是在太#子#黨的那個圈子里,小叔是屬于窮人一類的。 但小叔對于他自己的“貧窮”,到不怎么在意。他長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雖然不是君子,做不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我也不會做小人,偷取國家的財富來養肥自己?!?/br> 打完電話,王恒晃晃悠悠的漫步在小縣城的中央大街上。也奇怪了,自從h市中央大街出名后,幾乎所有的小縣城都會建一條步行街,冠名為中央大街,這可以說是大夏特有的一種現象吧。 在大街的兩旁,商鋪毗鄰而立,一家連著一家。有賣服裝鞋襪的、有賣家用電器的,但最多的還是掛著紅色圓筒狀布幌的飯店。但掛著倆幌的比較多,很少有掛四個布幌的。 在八十年代初期,飯店的規格大小,一般是通過門前飯幌來區別。 四個布幌的是大飯店,飛禽走獸,樣樣俱全,顧客甚至可以隨便點菜單上沒有的,四個幌的飯店也能立馬做出來。假如做不出來,顧客就可以踩著凳子給飯店摘幌。 兩個布幌的是中檔飯店,只做菜單上有的菜,規格相對小一點。 一個幌的就是小飯店了,只有大眾菜譜,簡單的普通溜炒。 沒有幌的,那就更簡單了,只是把一些店內提供的食物、菜品,寫在白紙上或是直接寫在窗戶上,這樣的飯店就叫做小吃部。 王恒轉悠了一圈,隨便找了個沒有幌的小吃部,走了進去。 這小子雖然不缺錢,但他從小對一些所謂的大飯店就不感冒。認為那種大飯店,不但菜不好吃,還死拉的貴。而一些相對門面小的民間小吃部,往往就存在著你意想不到的美食。 這不,王恒進的這家叫做黃老四小吃部,里面的醬骨頭做的就相當地道,連天獅靈獸都被香味饞醒了。在儲物戒里也呆不住了,自己主動要求上桌吃飯,而它自己就干掉了一大盤的醬骨頭。 王恒自己則是要了一小盤的醬骨,外加個皮蛋豆腐,就著兩瓶地產啤酒,吃的是溝滿壕平。 對于啤酒,那是這小子的最愛。而且有個習慣,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定要喝上兩瓶當地地產啤酒,來比較一下味道。 王恒一向認為,各地的啤酒釀造工藝幾乎差不多,但最重要的是水質的關系。在他走過的這些地方里,各地的啤酒味道都是不同的。但相對而言,h啤和青島啤酒的味道最是醇厚正宗,而京城的燕京啤酒牌子雖然響亮,味道卻是一般。 松原啤酒,一個地產的小牌子。在八十年代的大夏,幾乎每個縣城都有啤酒廠,但產量都不大,一般只供應本地。 縣城的啤酒企業,也不是不想往外地推銷,但有兩個客觀因素限制了外銷的策略。 一是地產啤酒牌子太小、產量過低,而推銷費用卻很大;二是當時各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很嚴重,本地政府會以行政手段限制外產啤酒進入本地銷售。所以很少能有外地啤酒進入到本地,即使有,也是偷偷摸摸私下里買賣。 原有記憶中,在王永桓上學的時候,每逢想要喝大品牌的新三星啤酒時,往往在飯店先要兩瓶地產啤酒做做樣子,然后飯店老板會偷摸的給弄一箱新三星啤酒,放在餐桌底下,整個過程搞的像地下接頭似的。 松原啤酒的酒瓶是普通的綠色玻璃瓶子,容量是七百四十毫升的,外觀看是一個很大的瓶子。 倒了滿滿的一杯啤酒,白白的啤酒花盈溢著,像冬季的雪花一般,散發著清清的啤酒香氣。 一杯啤酒入口,額,涼中帶著沙口,淡淡的麥芽香味在口中充斥著。 這瓶啤酒應該是從室外直接拿進來的,啤酒的溫度較低,但就是溫度低,使得啤酒的口感無比醇厚、綿長,回味無窮。 醬骨做的也咸淡適中,rou中帶有一股焦糊的香氣。這是砂糖在經過熱油高溫后,糖中的微粒子產生了的分解,而分解后微物質會自然而然帶有一種特有的味道。 通過微粒子上帶有的、稍顯濃烈的焦糊氣味的長時間熏蒸,使得骨頭上rou質不斷的吸收這種特有的香味。 一旦入口,經過口中的咀嚼與唾液的充分混合,那顯現出味道不是一般的好。淡淡的焦糊香氣,混合著rou中的微甜、稍膩的油脂,真是唇齒留香啊。 吃完飯,一結賬,才一兩多,哇哇,真是便宜的美味呀,下次有機會,一定再來光顧一下。 走出店門,初秋的夜晚已是寒意暗生了。涼冷的秋風拂面,一個激靈后,王恒的精神為之一振。 看著夜晚華麗、溫馨的小城夜景,伴隨身邊的縣城居民時走時聽、漫步游逛,淡淡的慰藉感、安逸感悠然而生。是啊,有多長時間沒有這么安逸的享受生活了。 正在王恒這微微的感慨著、閑閑的東張西望時,突然,一種被窺視的感覺傳到心頭。 嗯?一定是被人盯上了,王恒對于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熟悉了。 這小子裝作毫不之情的樣子,左看看、右瞅瞅。表面上顯得漫不經心,實際上是在機警的察看。 幾次簡單的回顧扭轉,王恒很自然的發現,在他身后一百多米的地方,赫然有兩個穿灰色夾克衫的兩個人,不時的在向這邊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