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 之前回鶻可汗帶著使團來訪之后,兩國之間便約定了定期兩國之間互訪,好叫兩國友誼長存。 這一年恰好便是由代朝使團去回鶻了。 定下了趙縈為正使,王萱等三人為副使,足足有五十多個人,再算上護衛護軍等等,便是浩浩蕩蕩的隊伍了。 護送他們這一路往回鶻去的將軍是秦琳,他如今在兵部,之前在分化解決昭部的時候立功不少,頗讓趙如卿刮目相看,便叫他進了兵部,給了實職。 一行人在半個月后出發,一路向西,暢通無阻地到了涼州,再繼續往西便要出關。 這一路上商賈車隊也眾多,有許多由代朝出發的商隊便跟在了使團隊伍的后面,想著既然是同路,便跟著朝廷的使團走,到了回鶻也能順便做一做生意了。 趙縈倒是不怎么在意這樣的行為,如今代朝是鼓勵行商,在這上頭的限制也并不太多。 倒是秦琳提起了十二分的小心,是怕這其中有什么心懷不軌的人,會趁著離京之后做出什么事情來。 就這么到了玉城,使團特地停下來修整一日,再補充一些糧草之物,等出了玉城便就要過關,出關之后便不似關內這么繁榮方便了。 . 趙縈這是第一次走到這么遠的地方,到了玉城之后便帶著王萱一起在城中逛了一逛,大約是習慣使然,兩人是先跑到了市集上看了看小商小販賣瓜果蔬菜,然后又跑到官學外面看了看這地方是不是有如趙如卿所說那樣叫人人識字認字。 從官學逛完出來,兩人正一邊說話一邊往驛館走,忽然趙縈瞥見了一個頗有些眼熟的人,背著行囊牽著馬,正從臨近的城門走進來。 趙縈連連拍了王萱好幾下,聲音都抖了:“萱萱萱萱看看看看那個人!是君佩不?!” 王萱被拍得差點一屁股坐到地上去,她尋著趙縈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是個很眼熟的身影——但她不敢確定:“進城時候還看了公憑你忘了?這要是他,早就上報到京城去了!” 就她們猶豫的那會兒,那人已經拐了個彎,就朝著前面一片街坊進去了。 趙縈追了兩步,但那邊摩肩接踵全是人,竟然一下子就找不著了。 “可我覺得我不會看錯?!彼欀碱^自言自語,然后轉頭看向了追著自己過來的王萱,“我們去找衙門看看等級就知道了,他們這種小城,進出也就這么多人,我就不信我會看錯?!?/br> 第123章 一二三 他知道趙如卿在找他——但那…… 趙縈回到驛站, 拿了公憑印信等物,又叫上了秦琳,一行人便去了玉城縣衙中。 她一邊讓縣令把這幾年的戶籍變動說一說, 一邊又讓人直接去北城門那邊問他們今天進城人之中那個高個子牽馬的到底是誰。 趙縈大概是這縣令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 他幾乎是一邊討好, 一邊慌忙地就底下的小吏把玉城這三年的戶籍更改記錄都翻了出來。 “先前圣上下旨的時候,城里面其實已經篩查過一次了,是沒有顧蘭之這么個人的?!笨h令小心地看著正在翻戶籍記錄的趙縈, “連同名同姓的都沒有,否則的話,早就已經上報到京城了?!?/br> 玉城的人的確不多,這地方也就只是因為靠近關卡, 最初只是一個歇腳的小集市,后來漸漸變成村子,再變成了鎮子, 商路越來越通暢之后,才變成了一座城。 趙縈沒廢太多工夫便把這些翻過去,的確便是如這縣令所說,就是沒有這個人的。 她合上冊子, 掃到了冊子上標注的代朝二字, 忽然又想到了一些什么,于是問道:“這兒若是有突厥人或者回鶻人來,會記下的么?” 縣令忙道:“是會記下的,就不是用戶籍來記的,另外是記在了治安簿子上面?!?/br> 趙縈想了想,道:“把那簿子拿來給我看看?!?/br> 縣令急忙打發了人去拿另一些冊子,正好看到守著北城門的小吏進到了衙門里面, 便急忙叫那人過來,又向趙縈道:“這就是今天守著北城門的那位小吏,現在我們玉城進城門都是要登記名字的,您就描述一下相貌,他一定能想起來?!?/br> 趙縈于是轉而看向了那小吏,先是和善地笑了一笑,然后才問道:“今天快中午的時候,有一個差不多這么高,背著行囊,牽著馬,穿了一件淡藍色衣服,頭上戴著紗巾的男人,你見過么?”她比劃著描述了她見到的樣子,然后充滿希冀地看向了這個小吏。 那小吏略回憶了一會兒,道:“大人問的是阿爾斯蘭老爺?” “阿爾斯蘭?”趙縈有些意外,“是突厥人嗎?” 小吏道:“回大人,這個阿爾斯蘭老爺是從突厥來的,常常會到咱們城中集市上面來買賣一些突厥的小玩意,有時候還會跟著商隊出關往沙洲那邊去,每個月都要來來往往十幾次,是經常會見到的?!?/br> 聽著這話,趙縈有些失望了,一個突厥人,背影像顧蘭之,大約是巧合吧? 另一邊,縣令要的那些治安簿子也送了過來,上頭記載的都是經常出入御城的異國人。 趙縈接過來翻了幾頁,倒是沒怎么費力就找到了那個阿爾斯蘭的名字,上頭記載了他的來歷,的確是突厥,再往下看,她愣住了——這個阿爾斯蘭有個漢族名字:顧芳。 幾年前在云京府衙門里面與顧蘭之那幾乎平淡如白水一樣的對話在她腦海中浮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