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278節
這段時間里,皇帝一直沒有放松過對厲王府的施壓。 在這個時候將他招入皇宮,或許會有讓步的意思,但秦戮更加明白,皇帝讓步后的結果,或許也不會達到他的預期。 而且依照秦戮對皇帝的了解,在第一次讓步之后,皇帝幾乎不可能做出第二次讓步。 故而在離府之前,秦戮略微思索片刻后,還是將兵符帶在了身上。 本只想著用來以防萬一,誰知最后,到底還是將其給交了出去。 第180章 雖然交還兵符,是顧硯書與秦戮早就計劃好的一步。 然而現在的時機并不算成熟。 顧硯書也能看出,在交還兵符之后,自家小鹿其實并不像是表面上所表現出來的那般輕松。 眼底多少還是有一些遺憾以及不舍。 顧硯書不過是一眼,便看出了秦戮心中所想。 不過略微思索片刻,便能明白秦戮此刻的心情。 從十五歲開始,邊疆、戰場、三軍……幾乎涵蓋了自家小鹿的整個青春。 可以說自家小鹿人生最重要的時刻,都是在軍中完成的。 第一次立功、名聲大噪、三觀的養成…… 現如今將兵符交還,雖然絲毫不會影響小鹿在軍中的名望以及地位,但到底還是有些什么地方,與以前不太一樣了。 思及此,顧硯書便在心中思索著,應該說些什么話安慰一下自家小鹿。 誰知道還不等顧硯書開口,那邊秦戮便已經有所察覺,先一步開了口: “別多想,將兵符交回去,并非什么壞事?!?/br> “嗯?”顧硯書抬眼,略帶一絲疑惑地看著自家小鹿。 “在溢州的時候,本王便想過,是不是本王太霸道了,讓底下的人沒了出頭的機會?!?/br> 秦戮此話一出,顧硯書便立刻明白了其話語中的含義。 秦戮想說的是他后繼無人,偌大一個天齊,除了他的之外再也沒有一個可以挑起大梁的人的情況。 “王爺怎么能將此時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 顧硯書想也不想便反駁道,自家小鹿可從未打壓過任何人,什么叫做太霸道了? 秦戮也跟著搖了搖頭: “但王妃不能否認,是本王的存在,助長了他們心中的惰性,也讓他們少了一絲血性?!?/br> 這下,顧硯書卻是是的找不到話來反駁了。 沒錯,顧硯書曾經因為自家小鹿后繼無人的情況,勸說過其盡快找接班人。 自家小鹿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卻還是依照他的提議,起了一點心思。 誰知道將青年將領都篩選了一番后,秦戮才發現,這個繼承人,并不是他想找,便能隨隨便便找到的。 因為秦戮的橫空出世,百戰不殆,讓天齊的將領們心中似乎都少了一絲必須要向上爬的念頭。 因為無論如何努力,他們最后的成就都不可能超過秦戮。 甚至還有人覺得,反正天齊有秦戮在,還有沒有其他出色的將領,都沒有關系。 因為無論情況到了多么糟糕的地步,只要有秦戮在,便能轉危為安。 這個時候,顧硯書也明白了他家小鹿想說的到底是什么: “厲王”這兩個字,帶給天齊將領的,除了安心之外,還有可以不用努力的念頭。 只要他家小鹿還在軍中,這些人心中的這般想法便很難轉變。 只有秦戮離開了,或許才能讓他們幡然醒悟。 但在以前,秦戮卻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這樣做。 而現在,與皇帝的爭執,便是秦戮覺得比較恰當的機會。 見自家軟軟明白自己的意思了,秦戮唇角微微向上揚了揚,又不緊不慢地加上了一句: “除此之外,若是本王還在軍中,又怎么能夠讓軍中的那些狐貍,露出他們的尾巴?” 李明鵬給出的供詞的確很有用,秦戮根據他的供詞,也的確查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順著這些蛛絲馬跡,秦戮甚至還查到了一些意外之喜。 但因為時間過于久遠,其中還有兩年的休戰期,大多證據都已經被掩蓋。 秦戮回京之后,整頓三軍的進展一直不如人意,便是因為他雖然知道了軍中蛀蟲是誰,卻一直找不到證據以及理由將其合理拔除。 秦戮在軍中威名在外,他在一日,這些人便一日不敢妄動。 只有他離開了,這些人放松了警惕,才能看出來某些人到底是人是鬼。 現在交還兵符的確比計劃中提前了一些,同樣不算是最好的時機。 但總的來說,還是利大于弊。 原本還想著好好安慰一番自家小鹿,必要的時候犧牲一下色相也不是不可以的顧硯書。 在看到自家小鹿如此生龍活虎,還有精力盤算著怎么徹底清掃三軍的模樣,頓時便將自己心間的想法,給按了回去。 秦戮這邊算盤打的是噼里啪啦地響,全然不知道自己撥弄算盤的時候,錯過了什么樣的福利。 說過了兵符之事,顧硯書便忍不住與秦戮分享起了這次王府出海隊伍的成果。 首先拿出來給秦戮看的,自然是這次收獲最大,也是最意外的驚喜—— 紅薯了。 旁的不說,這生紅薯的外表,確實算不上好看。 即便是洗干凈了,也像是一個灰撲撲的土疙瘩,屬于放在路上,旁人都不會多瞧一眼的模樣。 秦戮雖不是以貌取人之輩,但在看到這灰撲撲的土疙瘩的第一眼的時候,也沒有怎么將其放在心上。 直到自家王妃說到這名為紅薯的物件,可以達到畝產六千斤的驚人產量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個灰撲撲的土疙瘩,到底有多珍貴。 “畝產六千斤,王妃說的可都是真的?” 饒是秦戮知道顧硯書的性子從不會說一些假大空的話,此刻依舊有些不敢相信。 “畝產六千斤,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根據土壤的肥沃程度、溫度以及施肥等其他的外界因素,這個產量都會有浮動?!?/br> 顧硯書摸著下巴,正色道: “若是精細的養著,或許還能超過六千斤這個數字,即便是條件不好,達不到六千斤,上心一些,也至少能有四千斤的畝產量?!?/br> “四千斤也不錯了!”秦戮想也不想便回了一句。 即便是秦戮對農田之事只是一知半解,也知道畝產四千斤,甚至是六千斤是個什么概念。 就是現如今,天齊最好養活,產量最高的農作物,畝產也才堪堪達到八百斤上下。 就這,在消息傳回京都的時候,也讓天齊的朝臣以及皇帝高興了好幾天。 這物件即便不能達到畝產六千斤,就如同自家王妃所說的那般,條件不怎么好,達到四千斤的畝產,他天齊日后都不需要再為了糧食而發愁了。 想到這里,秦戮頓時便有些坐不住了。 當即便忍不住起身,找人將這紅薯種植下去,觀察一番。 結果秦戮剛有了一些動作,便直接被顧硯書給拉了回來: “王爺這么急做什么?這紅薯喜熱,現在馬上便要入秋了,京都可不算是一個好的種植地?!?/br> 要顧硯書來說,這紅薯來的時機其實并不算十分好。 紅薯雖然好養活,在冬日也能活下來,但天齊京都的冬日溫度實在是太低,對畝產的影響也會很大。 在秦戮回府之前,顧硯書便想過了,將試驗田放在京都,并不算是很好的選擇。 同時顧硯書還翻看了一番天齊的地圖,最終找到了一個比較適合的地點—— 南城。 沒錯,就是穆小姐的娘家,顧硯書的外家所在的地區,南城。 選在南城,顧硯書固然有一定的私心在,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它合適。 首先是氣候,南城雖然算不上四季如春,但冬日也比京都暖和不少。 根據顧硯書翻看縣志的了解,南城在冬季溫度最低的時候,也能有大約零上十幾度的樣子。 到時候再想一些保溫措施,用外力幫助一番,便能直接達到紅薯最理想的生長溫度。 再有便是光照。 紅薯其實是喜光的植物,充足的光照也能提高紅薯的產量。 南城地勢平坦,光照方面,也能夠滿足這一條件。 除此之外,便是人脈以及熟知度了。 想要推廣新的農作物,必然會對以前的農作物有一定的影響。 農田也就那么多,種植了紅薯,同一塊兒地上便不能再種植其他的農作物了。 更別提對于一些一年兩熟以及一年三熟的地區,這新的一批農作物才剛剛播種下去。 要換成紅薯,便需要將田里已經種好的幼苗全都拔出來。 若是找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想要做這些事,無疑是十分困難的。 但南城就不同了。 穆家在南城盤踞已久,在南城也具有一定的名望。 若是選在南城,顧硯書完全可以借助穆家的勢力,來完成以上的一系列cao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