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259節
秦戮此刻在溢州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一種空前的位置,現如今知道秦戮要離開,百姓心中自然是舍不得的。 但他們也知道,厲王殿下并不屬于溢州。 心中有再多不舍,也只能按下,在秦戮一行人離開之時,跟隨著溢州知州一起,在城門處送別。 若不是在離開之前厲王府三令五申不會收百姓的任何物品,指不定這次秦戮離開之時,能帶走小半個溢州。 當然,秦戮離開溢州之前,也沒有忘記去一趟驛站,給京都發上一份八百里加急,告訴皇帝他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了,也算是給皇帝那兩封催促的信件有了一個交代。 八百里加急沒幾日功夫便被送到了皇帝手中,看著信中的內容,皇帝這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就說皇帝是迷信吧,反正自從秦戮感染上天花的消息傳回京都之后,皇帝便對溢州也多了一絲埋怨。 他的三兒子在馳騁疆場,在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三年沙場也沒有遭過這樣的大難。 結果才到溢州城多久? 便感染上了那要人命的天花? 故而在收到顧硯書平安信后,皇帝心中的第一個念頭,便是讓自家三兒子離開溢州那個不祥之地。 誰知道兒子大了,翅膀硬了就不聽話了。 去修個堤壩還搞什么“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花花頭,非要親眼看看自己修筑的堤壩到底如何,就是不愿意離開。 氣得皇帝那叫一個一佛出竅二佛升天。 若不是情況不允許,皇帝甚至想直接親自去溢州,將那不肖子孫給帶回京都。 現如今收到秦戮已經踏上歸途的消息,皇帝這才算是狠松了一口氣,而后便開始掰著手指頭算。 這八百里加急路上需要耗時四天,也就是說是三兒子一行人已經在路上走了四天了。 按照厲王府的腳程,就算是會因為那幾個太醫有所拖累,也應當只需要再用四五天的時間,便會回京。 想到這里,皇帝的心情頓時便好了不少,連帶著連上的笑容也多了些許。 皇帝這樣明顯的變化,每日里都要來上朝的朝臣們自然都看在眼里。 朝臣們按照皇帝以前的性子推測,以為皇帝這次的好心情最多能夠維持兩天。 誰知道三天過去了,四天過去了,皇帝依舊一副笑瞇瞇的模樣。 這樣明顯的變化,雖然讓朝臣們有些摸不著頭腦,但對于他們底下的官員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君不見這些日子即便是他們工作有所疏漏,皇帝也只會笑瞇瞇地說上一句“并無大礙,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嗎? 五天過去了,六天過去了,就在朝臣們習慣了皇帝春風化雨一般的性子,以為他們的天子是換了性情的時候,卻發現不知什么時候,皇帝的心情又開始由晴轉陰,甚至還有愈來愈暴躁的苗頭。 今日朝堂上,一官員不過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結果卻被皇帝罵了個狗血淋頭。 若不是旁邊與其交好的同僚求情,少不得還會因為這個小錯誤被貶官。 這與前幾日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皇帝的心情變化如此突然又明顯,這讓朝臣們難免在心中泛起了嘀咕: 所以皇上前些日子是因為什么高興? 這些日子又是因為什么而龍顏大怒? 也就是王公公不知道這些大臣們心中給的小九九,若是知道,少不得會告訴他們答案: 還能因為什么? 自然都是因為厲王殿下了! 前些日子龍顏大悅,是因為厲王殿下傳信,說是不日便能歸京。 這些日子龍顏大怒,是因為到了日子,依舊不見厲王殿下的蹤影,派去城門處迎接的人已經連續兩日空手而歸了! 而造成皇帝心情喜怒無常的罪魁禍首,對于此刻朝臣們水深火熱的情況毫不知情不說,甚至還在與自家王妃玩兒的不亦樂乎。 秦戮的確是在傳信當日離開溢州的沒錯,但這回京又不像去溢州時那么緊急。 顧硯書與秦戮在踏上歸途的第二天便合計了一下。 左右京中也沒有什么非常要緊的事兒等著他們去解決,反而是他們倆一同出京的機會難得,不若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看看天齊的大好河山。 兩人幾乎可以說是一拍即合,直接讓止戈將的隊伍行進的速度慢了下來。 這一路上可謂是走走停停,看到了什么好看的風光,便停下來好好欣賞一番。 路過了什么有意思,或是恰逢正在過節的城鎮,便停下來參與一番。 一路走來,顧硯書與秦戮可以說是看星星看月亮,看云起云落,看朝陽看夕陽……看了不少平日里來不及看的風光景象。 又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簡直是不亦樂乎,就連感情也在急速升溫。 短短不到十日的路程,硬生生讓他們走了將近一個月。 這一個月的時間里,顧硯書與秦戮夫夫二人是心情舒暢了,可憐了朝堂中的那些朝臣。 如同一朵朵嬌花一般,每日里的都要迎接來自皇帝的狂風驟雨。 特別是時間一日日過去,皇帝的心情不僅沒有好轉,還一日比一日更加惡劣,短短幾日的功夫,朝中便被發落了不少人。 一時間,滿朝文武提心吊膽風聲鶴唳,就怕那頭頂的鍘刀下一刻便會落在自己頭上。 別說是朝臣了,就是王公公,也覺得皇帝現在的模樣讓人有些受不住。 就在王公公心中想著是否要想辦法,讓人給厲王發一封信,說明一下情況,順便催促一下厲王殿下的歸期時,被皇帝派去城門處駐守的人終于有消息傳回: 厲王殿下回京了! 聽聞這個消息,王公公著實是在心里松了口氣,也顧不上其他,忙不迭地便將這個消息送到了皇帝的案前。 “他倒是還知道回來!” 皇帝直接冷哼一聲,直接“啪”地一下,將手中的奏折給丟了出去: “讓他直接滾過來見朕,朕倒要看看,他是不是腿也瘸了,從溢州到京都也能走上一個月的時日!” 第172章 此時剛到城門處的顧硯書與秦戮完全不知道皇帝此刻心中的想法。 與上次大皇子回京時大張旗鼓的動作不同,這次秦戮回京幾乎沒有驚動任何人。 甚至因為一行人隊伍過于龐大,怕引起旁人的注意,顧硯書甚至還直接將隊伍拆分成了兩部分。 御醫以及御林軍等從宮中派出來的隊伍先行一步,另外一部分厲王府的人跟著他們一起。 這樣的安排,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給顧硯書等人減少了麻煩。 至少除了城門處的守衛以及在城門處為數不多百姓外,沒有驚動任何人。 不過此時,秦戮并顧不上旁人的想法,他的全副心神,都被此刻京都的變化吸引去了。 秦戮看似在溢州停留了不少時日,但認真算起來,其實也不過寥寥數月而已。 幾個人月的時間,看似不短,其實并不長,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罷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眨眼的功夫,卻給京都帶來了驚天巨變。 若不是道路兩旁熟悉的商鋪布局,若不是進城之前的確看到了高高懸掛在城門之上,“京城”兩個大字,秦戮甚至快要懷疑他是走錯了地方。 與其他城池只有要緊的干道鋪上的水泥路不同,京都現如今只要是秦戮目光所能及的地方,幾乎都被鋪上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 也不知是否是這水泥路的作用,秦戮甚至覺得京都似乎比他離開的時候,要熱鬧了不少。 就在秦戮心中如此思索之時,便聽到了馬車外,傳來了百姓們的議論聲: “王老五?你昨兒個不是才進了城嗎?今兒個怎么又來了?” “害!那不是我家婆娘說家里醬快用完了,讓我進城來買嗎?” “你也是慣著你家婆娘!有什么事她也不知道一道說,還累的你單獨再跑一趟!” “這有什么累的?現在這水泥路鋪好了,從我家到城里一個來回這才一個時辰不到,現如今地里也不忙,就算是每日都來一趟,也不耽誤什么功夫,更何況我家最近地里菜出苗了,我也可以順便帶些地里的菜來城里賣,還能貼補點家用?!?/br> “這話倒說的也是,要我說,這水泥路還真的方便,就我家那塊兒,你知道吧?也給鋪上了!現在我們村的人到城里一個來回,也就一個半時辰的功夫,這以前不樂意來的,現在都三天兩頭地往城里跑?!?/br> “可不是怎么的?” …… 這兩人說話的聲音并不小,不一會兒,便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沒多久,便有人出聲附和著,同這兩人一起,說起了這水泥路的種種好處。 什么自從水泥路修建好了,村里的人來城里也頻繁了。 往年那些只能在村里和其它同村的人交換的農產品,現在也能拿到城里來賣了,現如今收入高了,連帶著日子也好過了不少。 說完之后,眾人便不可避免地說到了鋪設水泥路的厲王府。 先是說顧硯書大義,愿意免費給京都鋪設水泥路。 也是因為顧硯書如此大氣,他們才能免費使用水泥路,而不用為了過路費而發愁。 沒見與京都相隔不遠的鹽都,他們村里的百姓,每日進城要用這水泥路,都需要給上五個銅板嗎? 與進城之后能夠獲取的收入相比,這五個銅板雖然不多,但這經年累月下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聽到這里,秦戮便忍不住看了自家王妃一眼。 當初在提出水泥路的設想之時,顧硯書便說到過交通舒暢之后,對于經濟發展的種種益處。 當初朝中還有人批評顧硯書這是異想天開,修個路就能拉動經濟發展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只不過這樣的聲音太小,并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再加上后來戶部修建水泥路,根本沒有動用國庫中的一分錢,這樣的聲音,便直接消失殆盡。 然而現在看來,到底還是自家王妃有遠見。 注意到秦戮的視線,顧硯書想也不想便回了一個理所當然中又帶著一點得意的小眼神回去。 那嘚瑟的小模樣,就像是一只剛剛從主人手中偷了小魚干,在陽光下得意洋洋舔**的小貓,讓人忍不住想要上手揉搓一把。 然而還不等秦戮有所動作,馬車外百姓們議論的事兒又換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