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216節
有些時候忙起來了,甚至一整個白天都見不上一面。 在發現這個情況后,在每日晚膳之后或是睡覺之前,顧硯書便會要求秦戮空出半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與他獨處,美其名曰交流感情。 而在這段時間里,顧硯書便很喜歡與秦戮說一說他白日里都做了些什么,遇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人或者事兒。 一開始秦戮還覺得有些別扭。 畢竟在他前面二十年的人生中,鮮少有人如同顧硯書這般,與他分享自己的生活。 但慣來對旁人的情緒異常敏銳的顧硯書,當時卻像是完全沒有察覺到秦戮的異樣似的,依舊我行我素。 秦戮對于顧硯書的這一做法,雖然別扭,卻不覺得討厭。 特別是在顧硯書的聲音本就很好聽,帶著少年特有的清朗,卻又比一般的少年,多了一絲溫潤。 說起每日里發生的事兒時,總能將一件平平無奇的事,說得極為有趣。 再加上其說話時,總是用一雙眼睛巴巴地看著秦戮,眼中閃爍著異常絢爛的光芒,似乎很期待秦戮能夠有所回應。 對上這樣的眼神,秦戮又怎么忍心讓它的主人失望? 漸漸地,秦戮便克服了心中那股別扭的感覺,會偶爾給予顧硯書一定的回應。 在離京之前的那段日子,秦戮也早就習慣了顧硯書這樣交流感情的方式,甚至有些時候,還有些期待每日的獨處時間。 甚至習慣之后的大多數時候,秦戮也會如同顧硯書那般,與顧硯書說一說自己遇到了什么事。 不過與顧硯書能夠將一件小事都說的非常有趣不同,在講故事這一方面,秦戮似乎是差了一些天分,說出來的內容也有些干巴巴的無趣。 但顧硯書對此卻毫不在乎,甚至在秦戮開口之時,還極為捧場。 不僅會用一種“我很感興趣”的眼神看著秦戮,甚至還會在秦戮停頓的間隙,適時詢問事情的發展。 用顧硯書的話來說,他與秦戮屬于包辦式婚姻,兩人在成婚之前連一次正常的會面也沒有,甚至比不上尋常夫妻,至少尋常夫妻在成婚之前,總是要相看一番的。 想要感情長久,不僅需要互相包容理解,也需要雙方對彼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像是這樣互相交換信息的過程,就是一個彼此互相了解的過程。 故而無所謂故事乏味與否,只要秦戮愿意開口分享,便是一個進步。 現在看著信紙上,顧硯書所寫的那些與水泥路、柳如溪以及邀月閣即將開設分店的種種言語。 秦戮仿佛已經聽到了自己王妃如同往常一般,清朗中帶著一份溫潤,又夾雜著一絲笑意的聲音出現在了自己的耳畔。 唇角微微揚起一絲笑意,翻看手中的信紙,秦戮又向下看了看。 隨后,便看到了信紙上,顧硯書所寫的與丁一白以及戶部和大皇子一脈有關的事。 剛剛還在想待到桐潭縣之事傳回京都,大皇子一脈少不得會借題發揮的秦戮,一時間甚至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從懂事開始,秦戮便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之人。 生在皇家,卻毫不受寵,在那深宮大院之中,他與母妃二人幾乎人人可欺。 好不容易看著日子稍稍好過了些許,母妃卻死在了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之中。 后來到了戰場上,人人都說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年紀輕輕能夠由此成就,算得上是氣運加身,卻不知道他曾經贏得有多艱難。 甚至于現在秦戮只稍稍一回憶,便能感受到刀鋒距離自己的要害不過方寸的壓迫感。 然而現在,秦戮卻覺得,自己似乎……的確有些幸運? 想著那個帶給自己幸運的人,秦戮唇角的弧度又微微加深了些許。 垂眸繼續向下看,秦戮一眼便看到了顧硯書提出來的幾點不解,唇角剛剛揚起的弧度,有了微微的凝滯,就連眼神中,也多了一抹沉思。 關于顧硯書所提出來的第一點疑慮,秦戮倒是能夠說出一個一二三來。 丁一白的確爛泥扶不上墻,但也正是因為其深入人心的紈绔形象,在外人眼中便是最好的遮掩。 有道是燈下黑,誰也不想到,戶部會與這樣一個看起來極為不靠譜之人合作如此危險之事。 再有便是放印錢這種事,需要三教九流都認識,才方便行事。 無論是二皇子還是戶部的官員,都自持身份,不會愿意去與下九流的人相交。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他們愿意,也有諸多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向來只與身份相當的人交往的二皇子,突然多了一個不入流的朋友,其醒目程度無異于在自己身上明晃晃地插了一面鮮艷的旗幟,告訴旁人自己有問題。 丁一白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了。 丁一白本就是個葷素不忌的,與他交好的雖大多都是與其家世相當的紈绔子弟,但京中那些不入流的流氓混混,也幾乎都能與丁一白說上兩句話。 至于雙方是如何搭上的…… 秦戮手指微微點了點信紙,腦海中突然閃過了兩年前止戈向他稟報的一件事。 那個時候他才剛回京不久,與常年盤踞在京都的大皇子相比,對于京中的勢力并不十分清楚。 故而秦戮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經歷,去摸排京中各個勢力的分布與劃分。 也是在那個時候,秦戮查出來長樂賭坊與大皇子有所牽連。 調查到長樂賭坊之時,因著那點稀薄的血緣關系,止戈曾經在報告中向秦戮提過一嘴,丁一白曾是長樂賭坊的???。 賭坊那種地方,管你什么身份,只要跨進了那道大門,便是眾生平等,十賭九輸。 報告中也曾經提過,莫約在四年前的某一天,丁一白在長樂賭坊中幾乎輸紅了眼。 當時有不少人都以為,福寧長公主府偌大的家業,恐怕會被丁一白在那一天之中敗個精光。 誰知道后來這件事卻直接不了了之了。 丁一白雖然在京中甚為出名,但其日常生活到底與老百姓有一定的距離。 再加上那個時候,京中的輿論方向還掌握在大皇子手里,故而這件事,并沒有在長樂賭坊外的地方,驚起任何波瀾。 現在再回想一下,丁一白與大皇子,多半就是在那個時候,便已經搭上了線。 合作干壞事,的確需要雙方的關系足夠硬,但若是一方為主,一方為輔呢? 恐怕只需要主導的那一方,手中握有另外一方足夠大的把柄便足夠了。 而從丁一白當初將那小妾領進府的時間,也能看出這一點。 只有經驗不到位的人,才會將放印錢的對象抵過來的女人給帶回自己府上。 從柳如溪的言辭中也能聽出,在那個小妾之后,丁一白便再也沒有帶過與放印錢有關的人進府。 而那個被抵押過來的小妾,在長公主府上也只住了莫約半年的時間,便被丁一白給帶走了。 柳如溪的說法是丁一白應當是新鮮感過了,所以便將人給打發走了。 然而事實可能是丁一白對放印錢一事逐漸上了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終于察覺到了那小妾放在公主府上的種種弊端,連忙將人給挪出了府。 對于丁一白與大皇子一脈有牽扯之事,秦戮尚且能夠找到一些緣由。 然而對于顧硯書后面的幾個疑問,秦戮同樣也有諸多想不明白的地方。 他的那個大皇兄,的確十分大膽,但很多時候,大皇子的膽子卻小的驚人。 旁的不說,就說上次紹城賑災之事。 膽子大一些的,即便多方關注,也多少會在賑災銀錢上做一些手腳。 畢竟賑災需要用錢的地方可謂是又多又雜,即便是從中貪墨些許,也很難被人發現。 然而在大皇子卻沒有這樣做。 與其說他不想,倒不如說他是不敢。 在容易動手且不易察覺的賑災銀錢上尚且如此,何況是放印這么大一件事? 大皇子就算不找上幾個替死鬼,也會小心小心再謹慎。 對于刑部那些人的行動能力,秦戮甚至比顧硯書更為清楚。 若非沒有外人相助,想要在如此短的時間里,能夠查出這樣成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以那個站在刑部背后,給予其幫助的人,又是誰? 秦戮在腦海之中,將與大皇子有過節之人都細細過了一遍,發現竟然沒有一個符合條件之人。 頓時心中疑慮更甚。 直到在看到最后自家王妃所寫的,大皇子一事對朝堂形勢造成的影響時,才似乎隱隱摸到了一點答案: 有道是法不責眾,既然半個戶部都與放印錢之事有所牽連,父皇即便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也不至于責罰得如此嚴厲。 甚至就連戶部尚書都被革了職。 要知道前些日子禮部侍郎告老還鄉之事,父皇才剛剛說過,新一屆學子即將進京科考,朝堂上不宜有太大的變動。 結果轉頭父皇便動了六部的小半壁江山,這與常理不符。 而這一切的不合理,仿佛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 造成如今這種局面的人,是父皇? 意識到這一點之時,秦戮心中便止不住一跳,指尖的力道也微微加深了些許。 有像是想到了什么,連忙放松了下來,低頭將手中的信紙細細打量了一番,確定沒有捏出褶皺后,又微微松了口氣,接著剛剛的思路向下思索: 若幕后之人真是他所想的那般,那父皇做這些事的目的又是什么? 為了打壓大皇子一脈,還是想要借著大皇子一脈,趁機敲打他? 思索了半晌無果,秦戮只能暫且先將這件事放下,低頭繼續看信。 誰知這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王妃的那一句“都說男人有錢就變壞”,頓時便有些哭笑不得,心中因琢磨朝堂之事而起的隱瞞,也消散了些許: 要真按照王妃所言的那般,最應該擔心的,難道不應該是自己嗎? 畢竟論起有錢來,即便是坐擁整個戶部,也是及不上自家王妃的。 更別說現在王妃已經在開始謀劃著開分店了,以后戶部更是拍馬也趕不上王妃賺錢的速度。 認真說起來,他還在吃自家軟軟的軟飯呢,又如何敢給財神爺臉色看? 心中這樣想著,回信的時候,秦戮也直接將這番想法給寫在了信紙上。 待到看到信紙上最后的那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時,秦戮唇角剛剛消失笑容,又重新浮現了上來。 他家軟軟……還是想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