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79節
“那就麻煩溫六公子了?!?/br> 溫家的人一個個可不好糊弄,今日他這番話也是在聽到溫清霄提到四公子的時候,一時興起想到的法子。 溫清霄相信他,才會被三言兩語打動,待到和四公子詳談之時,少不得需要拿出一個詳細可行的計劃書出來,才能說服對方。 想到這里,顧硯書便忍不住開始在心中起草起了計劃書的雛形。 第127章 溫清霄不是一個喜歡拖延的人,當天回去,便將顧硯書的話帶給了溫清衍。 溫清衍現在的確是在為了開源之事焦頭爛額。 畢竟溫清衍比誰都清楚,現在皇上對他的器重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 若是開源之事遲遲沒有進展,少不得會讓皇上心生不滿。 現在聽聞自家六弟帶來的話,又想到顧硯書手底下那幾個日入斗金的鋪子,深知顧硯書在這方面本事非常。 溫清衍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向顧硯書遞了拜帖。 顧硯書那邊的回應也很快,第二日,兩人便在歸園居見了面。 兩人見面之時,溫清衍依舊沒有忘記為了當初顧硯書的那番提點的,同顧硯書好好道了一番謝。 為此,顧硯書倒是與其寒暄了好一會兒。 從溫清霄便能看出,溫家的教養極好。 溫清衍既然能被稱為溫家除了溫清霄之外,最優秀的一位少爺,才學同樣不俗。 不一會兒,兩人便天南地北地聊了許多。 就兩人此時相談甚歡的模樣,任誰看了也不會相信,今日只是顧硯書與溫清衍的第三次見面。 雖然與溫清霄的交談極為愉快,但顧硯書也沒有忘記,今日他與溫清衍見面,是為了談正事的。 在寒暄了片刻后,顧硯書便率先提起了話題: “聽聞四公子進來遇到了一些煩心事,恰好,我也有一事想與四公子合作,想必清霄已經與四公子提過了?” “殿下說的可是水泥路一事?” 溫清衍略有些不確定地詢問,畢竟溫清霄同他說的時候,并沒有說這是與顧硯書的合作。 顧硯書微微點頭,而后將準備好的計劃書放到了溫清衍的面前: “關于水泥路的種種好處,想必清霄已經與四公子說過了,至于其他的細節,四公子可以先看看這個?!?/br> 這份計劃書,是顧硯書昨日回府之后,連夜趕出來的。 說是連夜,其實也并不準確。 因為認真說起來,顧硯書寫這份計劃書,前前后后也只不過用了一個時辰不到。 別看顧硯書沒寫多久,但這份計劃書上的內容卻十分詳盡。 修路是一個大工程,即便是顧硯書手底下有著幾只下金蛋的母雞,想要將水泥路鋪滿天齊,也少不得會侵家蕩產。 別說顧硯書不行,就是天齊任何一個人,也做不了這件事兒。 所以顧硯書便直接將后世的承包制給挪用過來。 一個人想要出資將水泥路鋪滿整個天齊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若這個人只需要出資修建一座城池的水泥路,或者是一個城鎮的呢? 但凡是有些家底的,都能拿出這一筆支出。 所以顧硯書的方法,便是化整為零。 將天齊的版圖按照城池的劃分,拆分成若干個板塊,然后再來為每一個板塊,尋找修建水泥路的出資人。 從顧硯書從不吃虧的性子便能看出,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愿意做虧本生意。 所以要想讓這些商人心甘情愿地掏錢來鋪這水泥路,便需要讓這些人從這水泥路上發現商機。 那套“要想富,先修路”的言論,對于唯利是圖的商人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畢竟這交通發達之后所帶來的經濟流動,并不能夠讓那些商人直接變現。 所以這個時候,顧硯書又引入了后世的另外一個辦法: 高速公路收費站。 這水泥路放在天齊,可不就是高速公路嗎? 至于這個收費站要如何建立與分配,顧硯書也做了詳細劃分。 就以京城來舉例,誰若是承包了京城極其周邊的水泥路建設,誰就可以在上面建立一個收費站。 每一輛從水泥路上行駛過的貨車或是馬車,每一匹在水泥路上行駛過的馬,都需要交這“過路費”。 當然,為了防止有人利益熏心,違背朝廷修建水泥路“為百姓服務”的初衷,設定高額過路費,每一個站點過路費的標準,都必須由朝廷來制定。 當然,顧硯書所說的,可以解除溫清衍的燃眉之急,為朝廷開源的方法,也在這收費站之上。 每一個收費站所收取的過路費,都需要與朝廷五五分成。 至于什么驛站的送信員和朝廷官員可以免過路費之類亂七八糟的規定,顧硯書就懶得細寫了。 只粗粗地一筆帶過,然后寫了一句讓溫清衍自己看著補充。 即便如此,顧硯書的這份計劃書,也可以說是十分詳細了。 溫清衍與溫清霄不同,他與顧硯書這才是第三次見面,對這位傳聞中的厲王妃并不十分了解。 現在見到顧硯書一個修路都能想到這么多花樣,心中那叫一個五味雜陳。 想他前些日子為了開源之事焦頭爛額之際,聽到自家六弟說若是他們溫家中有人有厲王妃一半厲害,也不至于如此束手無策。 當時溫清衍還在心里醋了一醋,覺得六弟這是有了知己忘了兄長。 但是現在,看到眼前這份詳盡的計劃書后,溫清衍只想說一句話: 他家六弟真的是太看得起自家人了。 還有厲王妃殿下的一半厲害? 他就是能有厲王妃殿下十分之一的頭腦,前些日子也不至于如此焦慮! “其實除了修路之外,我倒是還有不少其他開源的法子?!?/br> 顧硯書可不知道溫清衍心里在想什么,見溫清衍看完計劃書后久久不說話,以為溫清衍這是對這個方案不太滿意。 修路除了好處之外,也有著不少缺點。 像是耗時耗力,前期投入大,后期收效滿,并且水泥路也需要定期維護…… 這些顧硯書都知道。 在諸多開源的辦法之中,顧硯書將修路一法當做首選,顧硯書也能摸著自己的良心說,他并沒有多少私心。 所以此刻顧硯書只微微頓了頓,便直接將后面的話說了出來: “但在這些法子里,我依舊還是希望四公子可以率先考慮修路一事?!?/br> “溫家雖不善商賈之道,但開個鋪子做點小營生之類的事,向來是難不倒四公子的,但四公子卻沒有選擇這樣做,其中的緣由,應當不用我細說?” “所以四公子想要尋找的,應當是一個既于百姓有利,又能為國庫開源之法,這修路,恰巧便能滿足四公子所求?!?/br> 溫家雖是詩書傳家,卻也能算是鐘鳴鼎食。 至少溫六就從未因為錢財發過愁,要說溫家真對商賈之事一竅不通,又如何能夠支撐滿府的巨額開銷? 溫清衍急的焦頭爛額也不沒有想過開鋪子做生意,其中的緣由,自然要從“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說起。 天齊會有這樣的等級劃分,原因自然也同華夏歷史上的一致。 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做買賣賺錢總比耕田要容易一些。 若是不打壓商人的地位,農民或許就會因為“賺快錢”的想法,棄耕從商。 屆時良田無人耕,國家遲早會陷入無糧可吃的地步。 溫清衍是奉皇上的命令,為國庫開源,其一舉一動都頗受旁人關注。 若是溫清衍帶頭做生意,難免會讓旁人覺得朝廷對于商人的地位地位有所提升,潛移默化地去改變百姓心中“士農工商”的地位觀念。 顧硯書的確想要提升商人在天齊中的地位,但卻絕不是現在。 現在的天齊,甚至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如何能輕易改變一直以來的國策? 溫清衍一聽顧硯書這番話,便知道他這是誤會了,連忙解釋: “修路一法很好,在下剛剛只是有些羞愧……” 無論是造橋修路造福百姓,還是為國庫開源為君解憂,都應該是他作為天齊的臣子應該想到的事。 現在他還需要旁人來提點,讓溫清衍如何能夠不羞愧? “術業有專攻,四公子言重了?!?/br> 顧硯書扶額,這溫家人怎么都一個德行?連忙將糊弄溫清霄的話又拿出來糊弄溫清衍,同時不忘轉移話題: “不知四公子對于這修路一事可有什么建議或是疑惑,但說無妨?!?/br> 溫清衍心中的確有不少疑問,聞言果然不再糾結自己不如顧硯書之事: “在下心中的確有所疑惑,殿下對修路一事如此費心,但這似乎,并不能給殿下與厲王府帶來多少利益?” 對于顧硯書其人,溫清衍即便是從自家六弟平時里透露出的只言片語,便能知其一兩分性格。 從溫清霄平日里的描述便能知道,這位厲王妃殿下,是個典型的商人。 而商人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無利不起早。 而在溫清衍眼中,眼前這份計劃書所能夠帶給厲王府的益處,怎么看怎么也不值當顧硯書如此大費周折地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四公子又如何知道,這對于厲王府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