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71節
秦淵聽過這一番話后,也微微靜下心來,仔細看了看賬本,發現即便是扣除成本,報社一年的盈利也差不多有將近兩百萬兩。 雖然不及三百萬兩多,但也是一個不菲的數字了。 但是很快,皇帝便又發現了一個不妥的地方: “你小子,是不是早就知道報社能賺錢了?” 否則當初怎么非要定下六四分成這個約定? “父皇明鑒,這其中不確定的因素不少,兒臣對于此事,也并不完全確定,也是這個月實施之后,才發現效果遠超于預期的!” 秦戮微微垂眸,貫徹著自家王妃給的建議,死不承認! 好在皇上剛得了八萬余兩,又想到了接下來每年都多出的一百余萬兩的收入,心中也高興,并未對此事深究。 見秦戮一副裝傻充愣的模樣,也不欲與其多說,直接揮了揮手: “你看朕信不信你!現在是越來越會裝傻了,沒什么事了就滾吧!” “是,兒臣告退?!?/br> 秦戮微微俯身,便向后退去。 然而還未退上兩步,就又聽到了秦淵的聲音: “等等!” “兒臣在!”秦戮腳上的步伐微微一頓。 “朕怎么聽說,最近京中新開了一家酒樓,好像叫什么……十日醉?” 秦戮一聽此言,便知道皇上想問的是什么了,也沒瞞著: “回父皇,那是王妃閑來無事開的酒樓?!?/br> “那朕還聽說,這酒樓中有四款酒,每一款都遠勝于夕月酒?” 皇帝眼睛微微瞇了瞇,神情有些不愉。 這老三是越來越不懂事了,以前得了好東西還知道先往皇宮送一份,現在是怎么回事? “回父皇,的確如此?!?/br> 秦戮頓時便明白了皇帝心中所想,好在這一點他也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應答著: “原本兒臣也想送一些給父皇,但想到父皇并不喜飲酒,再加上王妃新發現了烈酒的另一至關重要的用途,只是還不十分確定,兒臣便想著等到驗證過后,再將其與那酒一起,稟告給父皇?!?/br> 皇帝果然不再糾結于這次厲王府沒有率先給他送酒的事,注意力頓時便轉移到了另外一點上: “至關重要的用途?什么用途?” 秦戮臉上出現了一絲難色: “這一用途府內還在進行試驗,還并未完全得出結論,恕兒臣不能相告,若有了結果,兒臣定當第一時間通知父皇,還望父皇見諒?!?/br> 好在秦淵也不是什么完全不講道理之人,見秦戮如此說,便也不再繼續追問,只問了一句: “莫約什么時候能有結果?” “快則三日內,慢則七日內?!?/br> 秦戮幾乎想也不想,便給出了答案。 其實對于烈酒清洗傷口,能夠提高傷口的愈合幾率這一點,于立人那邊已經有了定論。 但是現在還有最后一組試驗沒有結束,本著嚴謹認真的態度,秦戮也沒有將話說死。 三五日的時間,秦淵自認還是可以等的。 但是抬眼看到秦戮這張死魚臉,秦淵又不是那么高興了,于是想也不想便又揮了揮手: “既然如此,那邊等到時候結果出來了再來告訴朕吧,沒什么事你便可以滾了!” “是,兒臣告退!” 秦戮微微俯身,緩緩向后退了兩步,便轉身向殿外走去。 這一次,秦淵便沒有再出聲叫住秦戮了。 待到秦戮離開之后,皇帝到底是沒有忍住,將那錦盒中的銀票拿出來,數了數。 如同秦戮所說的那般,八萬四千兩,一分不差! 八萬余兩,對于皇帝來說,并不是一個多大的數字,甚至還不及當初皇帝拿出來交給顧硯書,創辦報社的錢多。 但這八萬余兩,對于皇帝來說,卻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這是皇帝第一次見到回頭錢,而且看到這筆錢,皇帝便會想到報社日后每月里都會給他帶來盈利這個事實。 這個時候,皇帝終于真正意識到了,當初溫清衍的話說的沒有錯! 天齊的國庫為何一直處于空虛狀態? 為何他作為一國之主,每天還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一切都是因為戶部的不作為! 每次出了點兒什么事,便叫囂著節流! 若是戶部尚書有老三媳婦兒賺錢的一半本事,天齊的國庫也不至于這樣窮! 見識到了開源的好處之后,皇帝對于溫清衍的工作自然便重視了許多。 到了第二日早朝之時,皇帝便不由分說將戶部尚書給斥責了一通,并且責令其回家閉門反省半月,好好想想自己任職期間做的這些糊涂事。 緊接著又將溫清衍叫了出來,溫聲細語地鼓勵了一番之后,還讓其在戶部尚書閉門思過的這半個月內,暫且代理戶部尚書的工作。 這一手直接將大皇子一脈打了個措手不及: 怎么回事? 他們這才剛剛準備給溫清衍挖坑,把他擠出戶部呢,這人怎么就莫名其妙得到了皇上的賞識?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皇子一脈摸不著頭腦的同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在接下來的早朝之中,一個個連忙夾著尾巴做人,不知道有多小心謹慎。 至于將溫清衍擠出戶部之事,現在看來是做不成了,只能暫緩計劃,從長計議。 當然,這一場早朝,對于大皇子一脈來說,并非完全是壞事。 因為在臨近下朝之時,皇帝看似極為隨意地說了一句: “前些日子禮部的宋愛卿說自己年齡大了,同朕告老還鄉。朕思及宋愛卿年近古稀,著實不易,便準了?!?/br> 一句話,頓時便引起了不少人的sao動。 皇帝此時所說的,是禮部右侍郎宋大人。 在此之前,朝中已經有風聲說宋大人準備告老還鄉了。 其實這的確是在情理之中,宋大人這個年齡以及職位,眼見著已經升遷無望,后輩也幾乎都在朝中站穩了腳跟。 的確沒有必要在朝中再死磕下去。 然而因為這一切只是傳聞,所以眾人也并不能完全確定。 現在從皇上的口中到這話,眾人便明白,此時應當已經是塵埃落定了。 頓時,不少人的心思便開始活泛了起來: 六部的位置可謂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從前些日子溫清衍被任命為戶部左侍郎,原本的左侍郎便被調走成了詹事府詹士便能看出這一點。 現在宋大人致仕,那這禮部便會自然而然地空出一個位置,他們豈不是都有希望? 然而還不等對這個位置的人想著如何去運作一番,便有聽到了皇帝的聲音: “朕想著,今年恰逢科考殿選,九月便有一批新科進士,在此之前,朝堂上還是不要有太大的變動。恰好老四年齡也到了,故宋愛卿這個位置,便由老四先暫時代理著吧,下朝!” 不得不說,皇帝的這番話,說的的確是合情合理。 每逢三年一次的科考之前,朝中的確不會有太大的變動,而四皇子也的確到了可以在朝中任職的年齡。 禮部侍郎的位置雖然重要,但現在禮部尚書是個能力強的,否則宋大人也不戶年近古稀也無法寸進,有他在前面帶著,也出不了什么大茬子。 況且皇上也說了,四皇子擔任著禮部侍郎一職只是暫代,想來等到新科進士入朝之后,便會有新的安排。 這樣想著,眾人便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而大皇子一脈自從皇上訓斥戶部尚書之后,而鐵青的臉色,此時也頓時好了不少,甚至臉上還隱隱多了一兩分喜氣: 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四殿下的本事了。 皇上現在給了四殿下這個機會,四殿下如今進入禮部任職,假以時日,一定能夠將禮部掌握在手中! 而戶部這邊,皇上只是讓戶部尚書回家反省,并未將其降職,想來其中還有運作的余地,待到禁足結束,讓戶部尚書小心行事,緩緩圖之便可。 屆時六部他們便掌控了其二,厲王還如何同他們爭奪? 至于厲王一脈? 這次甚至不用顧硯書去說,秦戮和五皇子便已經知道了,這是父端水大師·皇又開始了他高端的端水cao作。 放寬了溫清衍在戶部行事的權利,便又給了大皇子一黨禮部的甜頭。 但五皇子還有一點不明白: “父皇為何會突然向戶部尚書發難?” 開始不還好好的嗎? 隨后,五皇子便從顧硯書那里得到了答案: “自然是看到了開源的好處?!?/br> 顧硯書表示,昨日他忍痛讓秦戮將這半月以來報社的毛利送進宮,就是在這兒等著大皇子和戶部呢。 不然他為什么不直接按照最開的規定,送純利潤? 五皇子除了服氣之外,還有什么話可以說? 當然,除此之外,五皇子還有另外一個問題: “那三皇嫂覺得,這一局,又是誰贏了?” 顧硯書唇角微微向上揚了揚,想也沒想便給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