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49節
溫清霄的聲音并不算大,但在他說話之時,旁人都非常有默契地保持了安靜,力求能夠聽清楚溫清霄所說的每一個字。 “對于這紅榜上的明細,清霄也可以向諸位保證,完全屬實。若是大家還有疑問,報社可以接受監督和檢查?!?/br> 說話間,溫清霄直接向身后的護衛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將厲王府捐來的錢款讓眾人看看。 人群中立即便有人表了態: “若是清霄公子作保,定然是做不了假的,也不必查驗!” 這個說法,頓時便引來了不少人的贊同。 紛紛表示既然是溫清霄負責此事,那就一定不會有問題。 從這些人臉上的表情不難看出,他們也的確是這樣認為的。 就是顧硯書,在聽到這番動靜之時,都忍不住感慨溫清霄的人格魅力。 常言道人走茶涼,溫清霄的輝煌始于十五年前,止于三年前。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仿佛轉瞬即逝,但也足夠讓人將一個人完全忘卻。 但溫清霄卻經受住了這個考驗,即便三年閉門不出,也依舊能夠在學子之中一呼百應。 這樣的魅力,這樣讓人信服的力量,絕非常人所能比擬。 但溫清霄接下來的舉動,似乎也向眾人說明了,為什么他能夠在三年避世不出之后,依舊能夠在學子們心中擁有這樣的聲望。 只見溫清霄對最先表態之人露出一個淡笑: “多謝諸位對清霄的信任,清霄不勝惶恐,只是既然有人對此尚有疑慮,作為募捐的發起方,報社便有接觸大家心中疑慮的義務?!?/br> 恰逢這個時候,剛剛收到了溫清霄指示的護衛,已經帶著另外幾個侍衛打扮的人,抬著幾個大箱子從報社內走了出來。 甚至不需要溫清霄吩咐,幾個護衛便直接將箱子擺在了報社外的空地上,直接將其打開。 放在箱子里的不是別的,正是由顧硯書帶頭,名下的產業以及厲王府送來的五十五萬兩募捐款。 看著這一箱箱擺放整齊,白花花的銀子,幾乎所有人心頭都顫了顫。 依舊是那一句話,知道五十五萬兩不是一個小數目是一回事,親眼所見,又是另外一回事。 甚至有定力不足的,看著這白花花的銀子,都忍不住直咽口水。 若不是在這幾箱銀子旁站著幾個人高馬大,腰間別著繡春刀的侍衛,恐怕還真的會有人忍不住上前動手。 “從左至右,分別是陶然居送來的二十萬兩、邀月閣送來的十五萬兩,以及歸園居厲王府送來的十萬兩。若是心有疑慮,可上前親自清點?!?/br> “不……不用了!”當即便有人搖了搖頭。 溫清霄作保,還將這些銀子放在這里給他們查驗,如此大的誠意,他們還能有什么不愿意相信的? 當即便有人低聲感慨了一句: “沒想到厲王府真的愿意給紹城捐上五十五萬兩的賑災款!” 幾乎所有人都還沉浸在親眼見到了五十五萬兩現銀的震撼之中,現下根本沒有人說話。 這道聲音雖然低,但在此時,卻尤為明顯,直直地敲進了眾人的心中。 幾乎有腦子的人,都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這次被派去紹城賑災的總負責人是大皇子,若是此時辦得好,于大皇子而言便是大功一件。 而與大皇子關系最為緊張的厲王府,卻愿意在這個時候,拿出五十五萬兩用以賑災。 這與替旁人做嫁衣,又有何區別? 溫清霄政治觸覺甚至還遠在顧硯書之上,又怎么會聽不出來這句話的含義? 當即微微笑了笑,輕聲道: “厲王府說,國家之前無恩怨,百姓面前無對手。賑災一事,功勞在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災民平安,而這,恰巧也與報社成立的初衷不謀而合?!?/br> 報社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沒有人比這些十日里每日都會買一份日報學子更加清楚。 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當初在日報上看到這句話時,不少人都感覺心靈受到了震蕩,甚至還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 現在聽到溫清霄這番話,又想到當初在看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時的震撼,頓時便為自己剛剛那一番想法而羞愧不已。 羞愧之下,頓時便有人表達了自己的意愿: “我也想為紹城百姓盡綿薄之力,但囊中羞澀,至多只能拿出十兩銀子……” 說到這里,那人像是說不下去了。 畢竟十兩銀子,與厲王府動則十萬二十萬的捐款相比,著實是有些拿不出手。 “捐款一事,多多益善,少少無拘,別說是十兩銀子,就是十個銅板,哪怕是一個銅板,能夠讓災區飽受饑寒的百姓們多喝上一口熱粥,也是我們的心意?!?/br> 這話一出,那人心中的顧慮頓時便消散了個一干二凈,想也不想便上前,表示自己要捐款十兩銀子。 溫清霄示意他到報社前的那張書桌前登記。 不多時,報社外墻上的那張紅紙的明細,便有了新的內容—— “花開霽花公子,捐款十兩銀子?!?/br> 花公子明顯沒有想到,十兩銀子居然也能被寫在上面。 對比前面的幾筆捐款,頓時覺得有些無措。 但接下來,報社中人的道謝,以及溫清霄感謝的眼神,頓時便打消了他的無措。 花公子這番舉動,像是給其他人做了一個示范,當即,便又有人上前捐款。 這個人捐款的數額,甚至比花公子更少,只有一兩銀子。 但報社之人依舊將這一筆捐款仔仔細細寫在了身后的明細之中,依舊真誠地對這人道謝。 如同溫清霄所說的那般,多多益善,少少無拘,他們并不會因為捐款數額過小,而區別對待。 有了良好的開頭,其他人也像是反應了過來似的,紛紛上前,表達自己想要捐款的意愿。 不一會兒,那墻上的紅紙上,便密密麻麻地寫上了不少明細。 從明細上的內容的變化不難看出,一開始的捐款數量都在一兩銀子及以上,到了后來,便逐漸出現了幾百文錢,或者是一百文錢的數字,夾雜其中。 而那些想要捐款,但囊中羞澀之人,在看到這些一百文錢的明細時,也拋卻了心中的顧慮,紛紛慷慨解囊。 如同那募捐啟示上所寫的那般,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京都報社》如此大的動靜,除了這些學子與百姓之外,其他商賈以及店鋪的掌柜當然也都有所耳聞。 眼見著厲王府以及陶然居和歸園居、邀月閣,因為捐款之事名聲大噪,被京中百姓交口稱贊,這些人也發了愁。 他們到底要不要捐款? 不捐吧,那報社外的明細可寫著呢!誰捐了誰沒捐,簡直就是一目了然! 現在京中已經隱隱有了買瓷器就要去陶然居,陶然居良心店鋪,不僅僅會賺錢,也會做善事,買陶然居的瓷器,同樣也是在做善事的聲音。 若是他們不捐旁人捐了,是不是會損失不少客戶? 捐款吧,捐多少合適? 現在已經捐款的三家店鋪,明顯是按照賺錢的能力捐款的,陶然居日進斗金,所以捐款最多。 歸園居掙錢速度不如其他兩家,所以捐款較少。 他們賺錢的能力雖然比不上這幾家,但好歹也是京中有頭有臉的商家,捐個幾千兩明顯是不合適的。 但捐多了,他們也rou疼??! 這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送出去,誰不疼? 就在諸位掌柜為此頭疼不已的時候,又有新的消息穿了過來。 那韶華路上第二大的胭脂鋪子花想容,捐款十萬兩。 連帶著還有韶華路上第二大的首飾鋪子琳瑯閣,捐款二十萬兩的消息。 與這個消息一同來的,還有另外一個消息。 那便是花想容同琳瑯閣捐款的消息一出,便立即拿到了不少貴女的訂單,一時間店內的客戶竟然比街上最大的胭脂鋪子和首飾鋪里面的人多。 甚至還有不少人說,花想容同琳瑯閣的掌柜對紹城之事如此慷慨,完全不像其他商家那般冷酷無情。 想來為人也差不了!以后胭脂和首飾便在這兩家買了! 聽到這些消息,其他掌柜可謂是眉心一跳。 當即也顧不上考慮其他,也顧不上心疼之事,紛紛派人去京都報社之處捐款。 力求不要在客人心中留下冷酷無情,只認錢財不認人的形象。 頓時,報社外的紅紙上,明細又有了一番新的更新—— “聚友酒樓,捐款三萬兩?!?/br> “盈香茶樓,捐款五萬兩?!?/br> “楊氏綢緞莊,捐款八萬兩?!?/br> …… 不少前來捐款的人,在看到這樣的內容時,原本略微緊繃的神情都有了一絲微微的松動: 雖然報社一直在說多多益善,少少無拘,即便是一個銅板,也是對紹城百姓的幫助這樣的話。 但眾人看著那明細上,幾十兩銀子、幾兩銀子、甚至是幾百文錢的內容,內心都有著隱隱的著急。 這樣你一點我一點,要捐到猴年馬月去? 要是到最后,大家的捐款依舊不夠紹城用,該怎么辦? 現在在看到這些商家們大手筆的捐款數量后,他們也終于可以稍稍放下心了。 只要這樣的商家多一點點,相信紹城所需要的銀錢,很快便能湊足。 除了這些百姓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微微松了一口氣。 那便是眾人心中風光霽月,視錢財為糞土的溫清霄溫六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