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24節
第94章 這道聲音, 讓顧硯書略微有些耳熟,似乎是曾經聽過,但更多的卻是陌生。 下意識轉頭望去, 便看到了站在一旁, 微微朝他行禮的人。 從此人身上的服飾不難看出, 這應當是朝中的四品文官。 四品。 聽著好像并不高。 畢竟在京中, 從來不缺一二品的大員。 就是今日的宮宴, 五品也才堪堪具有入場的資格。 但若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 此時站在幾人面前的這位四品文官,年齡并不大。 最多也不會超過而立。 而立,大部人恐怕在這個年齡才堪堪通過會試, 步入官場,但眼前之人卻已經坐到了四品的位置。 足以見得其學士與才干的出眾。 就在顧硯書打量面前這個人的時候,秦戮則是微微抬了抬手: “溫大人免禮?!?/br> 溫? 聽到這個姓氏, 顧硯書下意識想到了溫清霄。 這個時候,顧硯書也終于看清楚了這位溫大人的面容,風度翩翩, 英俊瀟灑。 最關鍵的, 便是眉宇間的確與溫清霄有三四分相似, 就連身上這分氣度, 也隱隱約約透著溫清霄身上那股子置身世外的味道。 而后, 顧硯書也終于明白,他剛剛為什么會覺得這人的聲音耳熟了。 溫清霄的嗓音, 也是空靈中帶著一絲冷清的模樣。 心中有了猜測,顧硯書干脆干脆直接詢問出聲: “這位溫大人是溫六公子的……” “溫大人是溫六公子的大哥,名諱清殊, 如今在翰林任職?!?/br> 顧硯書與溫清霄交好,又將報社事宜交由溫清霄負責,秦戮自然是對溫家進行了一番調查的。 在秦戮回答顧硯書的同時,溫清殊也微微向顧硯書俯了俯身: “下官溫清殊,見過厲王妃殿下?!?/br> 一見溫清殊這番舉動,顧硯書便明白了,這恐怕是來找他的: “溫大人免禮,不知溫大人有何事?” “下官是為了清霄的事,專門來向殿下道謝的。本應登門道謝,可父親與清霄說殿下事務繁忙,貿然打擾,反而不美,恰逢今日見到了殿下,失禮之處,還望殿下見諒?!?/br> 溫清殊微微笑了笑,直接說明了來意。 顧硯書與溫 家的唯一的交集,便在溫清霄身上。 在聽到溫清殊是溫清霄的大哥時,顧硯書心中便已經有了猜測。 但真正從溫清殊口中聽說時,顧硯書依舊有些意外: 畢竟溫清霄之事,當初溫大人已經當面同他道了謝,甚至還向他行了一大禮。 現在溫清殊又如此鄭重同他道謝,看來溫清霄在溫家似乎極為受寵。 這個時候,顧硯書又聽到了溫清殊的嗓音: “下官家中其他幾位兄弟也想同殿下當面道謝,又怕冒犯殿下,不知殿下可否應允?” 說話間,溫清殊向自己身后看了看。 順著溫清殊的目光望去,顧硯書一眼便看到了在不遠處,正在向他張望的四名風格相似卻各有千秋的男子。 從那四人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容貌,顧硯書幾乎不用思考便清楚了這幾人的身份: 向來是溫家的其他幾位公子,溫清霄的兄長。 從溫家其他幾位公子此時身上的服飾不難看出,溫家而幾位公子,恐怕各個都非等閑之輩。 就是其中看著最為年輕的那一位,身上穿著的服飾也并非普通的世家白身可以穿著。 顧硯書雖然長袖善舞,為人處世方面沒有任何紕漏,但認真說起來,并不十分喜歡社交。 像是眼下這樣的情況,放在以往,顧硯書是想也不想便會拒絕的。 但在觸及到溫家那幾位公子的眼神時,顧硯書便不由想到了顧家大哥,猶豫了片刻后,還是微微點了點頭,應允了溫清殊的要求。 在顧硯書點下頭的瞬間,溫家幾位公子臉上rou眼可見地出現了一絲喜悅的神情。 甚至不需要溫清殊開口,幾人便已經走了上來,一同向顧硯書道著謝。 顧硯書自認為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擔不起溫家這般感激。 但很快,顧硯書便從溫家幾位公子的言語中,明白了他們如此激動的心情。 溫清霄是溫大人的老年得子,相對應的,與溫家其他五位公子的年齡差距也比常人家的兄弟稍大。 就是與溫清霄年齡最為相仿的溫家五公子,也比溫清霄大上將近六歲。 溫清霄出生之時,溫家上下的小輩皆已到了懂事啟蒙的年齡。 可以說,溫清霄是溫家上下所有 人一同看著長大的。 溫清霄幼時便極為聰慧,不僅走路說話比常人早,就連學東西也比旁人快上不少。 所以溫清霄從小便極為懂事。 試問學問好、懂事又長得好看的幼崽奶團子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溫家的幾位公子自然也不能免俗。 五個人曾經還在溫清霄小的時候,為了六弟晚上同誰一起睡而爭論不休。 最后還是家中長輩看不過去了,做主讓溫清霄輪流在幾位哥哥的房中休息,才平息了這場差點讓外人笑話的兄弟鬩墻事件。 單單是從這一件事,便足以見得溫家幾位公子對溫清霄的寵愛。 當初溫清霄出事,幾位兄長也同樣不能接受,甚至一度比溫清霄更加痛苦。 最后還是因為溫清霄的勸說,才慢慢走了出來。 溫清霄被退婚之時,若不是溫府中還有人理智尚存,將人死死攔著,當初溫清霄的那位前未婚妻在退婚之后,能不能走出溫家的大門還要兩說。 后來溫清霄為此意志消沉,溫家幾位兄長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知道想了多少辦法,試圖讓溫清霄放下心事,結果卻都一無所獲。 后來溫清霄搬離溫府,幾位兄長雖然心有不忍,但在見到彼時弟弟的模樣時,也只能依言照辦。 溫家眾人雖然在心中堅信,依照溫清霄的心性,將來一定能夠邁過這道坎。 但在看到隨著時間一年兩年過去,溫清霄也絲毫沒有從哪小院中走出來的意思,大家心中難免也有些著急與害怕。 天知道在前些日子,看到自家弟弟跟著父親回府的時候,溫家的幾位公子心中有多高興。 知道這其中顧硯書功不可沒時,幾人便對顧硯書抱有極大的好感。 后來又知道顧硯書不僅僅是讓溫清霄從小院中走了出來,甚至還讓溫清霄負責報社事宜。 溫家的幾位公子雖然在朝中官職不高,但也能夠從父親口中知道一些重要的事情。 比如說這報社,溫家幾位公子雖然不知道到底為何物,但也知道皇上對此極為重視。 退一萬步說,就算皇上不重視此事。 單單就溫清霄在談及報社之時,侃侃而談的模樣,也足以讓幾個兄長感動了。 畢竟自從 兩年前退婚時間后,幾位兄長便再也沒有見過幼弟如今這般,眼中有光的模樣。 現在負責著報社的幼弟,似乎又找回了當初的自信與意氣風發。 在看到幼弟一如三年前未出事時的神采,溫清殊幾人心中便已經將顧硯書當成了他們的恩人看待。 知道了溫家幾個兄弟之間深厚的感情,顧硯書也大致明白了溫清殊等人此時的心情。 明白歸明白,但有些話顧硯書覺得還是需要和溫家幾位兄弟說清楚。 比如他在見到溫清霄的時候,溫清霄已經靠自己走出了陰霾,心理狀態已經非常好了,他其實并沒有做什么。 報社一事,他與溫清霄更多的是互利互惠。 或許他的確幫助了溫清霄,但溫清霄在這件事上給予他的幫助也不少。 顧硯書完全不知道,自己這番不過是實話實說的言語,落在溫家幾位兄弟眼中,則是成了顧硯書不愿居功和挾恩求報。 一時間,溫家眾人對顧硯書的好感度又向上提升了好幾個臺階。 溫家能夠培養出溫清霄那樣的人物,足以見其家學底蘊。 交談過程中,顧硯書便發現,溫家其他幾位公子雖然名聲不若溫清霄響亮,但才學卻絲毫不差。 雖然不能像溫清霄那般,只需要只言片語,便能明白彼此心中所想,但也能夠說得上是交談甚歡。 顧硯書與溫清殊等人交流時,頓時便放松了許多。 而溫清殊等人與顧硯書相談甚歡的場景,落在其他人眼中,卻成了另外一番模樣: 誰不知道翰林學士溫大人家中家風森嚴,幾位公子皆是人中龍鳳? 別看現在溫家幾位公子在朝堂中地位不顯,但要知道,這幾位公子最大的今年也不過堪堪而立。 而立之年,便已經官拜四品,若是再給其幾年時間,或許溫家便能占據天齊朝堂的小半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