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他富可敵國 第102節
于是便有人想出了這種古老的取暖方式。 不得不說,效果奇佳,省時省力的同時, 也足夠保暖。 到了后來,即使華夏恢復了供電供氣, 末世中的人依舊沿用了這樣的取暖方法。 顧硯書的住處自然也改造了這樣的地暖, 裝修施工之時, 顧硯書不僅見過設計圖,同時還親自去過現場。 在修葺王府主院時, 天氣已經日漸寒冷,顧硯書自然是想也沒想, 便將這種地暖給搬到了王府的主院來。 現在聽到諸位大臣詢問,顧硯書也沒有藏私,直接便將現在厲王府現在所用的地暖以及其原理告訴了眾人。 然而這些大臣們雖然一個個都能出口成章, 隨手寫詩,但對于顧硯書的此時所說的什么火道,什么熱氣流,卻是聽得云里霧里,不知其所云。 顧硯書觀其表情, 也察覺到了大臣們可能沒有聽懂。 略微沉思片刻后,便不再講述這地暖的原理: “其實這地暖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東西,替王府修葺施工的工匠們也都學會了如何鋪設,若是諸位大人有需要,將這些瑣事交給工匠去做便可?!?/br> 顧硯書這話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那些大臣原本還在糾結著顧硯書口中的熱氣流到底是何物,火道又要如何鋪設。 現在卻突然反應過來: 沒錯啊,他們又不親自去鋪設這個地暖,為什么一定要弄懂其中的原理? 只要能有辦法讓自己家中用上不就好了? 當即便有一人笑瞇瞇地接過了 話頭: “老臣年齡大了,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到冬日便覺得難熬,往日里屋里放上五六個炭盆也不夠用,今日到厲王府來,倒是松快了不少,若是老臣家中也能鋪上這地暖,想必冬日里也能輕松很多,不知這工匠……” 此話一出,顧硯書還沒來得及點頭答應,坐在一旁的其他人就有人忍不住了: “我說海大人,你年齡大了,可本官的年齡也不小,真要說起來,本官還比你虛長了半年呢!厲王妃殿下明鑒,老臣這身子骨也差,冬日里也難過啊,前些日才因為吹了風,著了風寒,所以這工匠……” 這人前面半句話對著同僚,可謂是極為不客氣,然而轉頭同顧硯書說話時,又是客氣有加,甚至還頗有一股可憐兮兮的模樣。 變臉速度之快讓顧硯書嘆為觀止。 然而這位大臣的這番舉動與言語,卻像是給了其他人啟發。 甚至沒有給顧硯書開口的機會,一個個便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為了讓自己能夠早一些用上這地暖,這些臣子們可謂是竭盡自己所能為自己爭取福利。 于是顧硯書便在短短的一刻鐘時間里,觀看了由不同的大臣上演的戲劇經典曲目—— 川劇變臉。 只見這些大臣們先是懟上自己的同僚一番: 什么你年齡大了?我比你還大上一歲還沒說話呢,更有甚者,還有說比同僚大上幾日的。 然后便是賣慘,年齡大了,身體差了,冬天也難熬了。 什么前些日子感染了風寒,昨日夜里才被凍醒之類的話,簡直就是張口就來。 最后總結,核心思想就是,想問顧硯書借工匠。 或者說是,想讓顧硯書優先將工匠借給他們。 顧硯書一邊在心中鼓掌感慨,都說在官場沉浮的老油條們人均奧斯卡,古人誠不我欺。 一面也知道,在這些人里面,最好是一個也不得罪。 這對于旁人來說或許會感到為難。 畢竟工匠的數量有限,借給了海大人便不可能再借給孫大人,借給了齊大人便不可能再借給沈大人。 但對于顧硯書來說,卻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 待到大臣們終于表演完畢,一個個都眨巴著雙眼看著顧硯書,等 待他做最后的決定時,顧硯書便開口了: “諸位大人的想法本殿都了解,但諸位大人也知道,這工匠數量著實有限,的確不能同時滿足各位,現下本殿倒有一法,倒是可以勉強滿足各位大人的想法,不知諸位大人是否愿意接受?!?/br> “什么法子?” “不妨先說來聽聽?” 道理大臣們都懂,原本大臣們已經做好了排隊的準備,現在聽顧硯書說可以都滿足,焉能有拒絕的道理,連忙追問著。 顧硯書也不賣關子,直接說出了心中的想法: “當初替王府修葺主院的工匠數量雖然有限,但也有三十有余,不若本殿畫下這地暖的煙道圖,再各派一人到諸位大人府上,為諸位大人鋪設這地暖,只是這樣一來,恐怕速度會慢上些許?!?/br> “這法子好!” “若是大家能同時用上,慢上一些也不打緊!” 大臣們共事十余載,別看剛剛掙得是面紅耳赤,其實最后無論是誰先請到了工匠,其他人也不會有任何不滿。 現在發現有一可以兩全的方法,當然也就不會在意這速度較慢的缺點。 知道自己家也能用上地暖之后,便又有人問到了顧硯書院中的那個玻璃花房。 這次修葺王府主院,顧硯書在主院中搭建了一個玻璃花房。 花房所占的面積不大,但也不算小,在王府的主院中還算是較為顯眼。 不少大臣在剛進院子的時候便看到了,只是因為彼時顧忌著秦戮與顧硯書的身份不好詢問。 顧硯書會讓人搭建那座玻璃花房,完全是受夠了天齊一入冬便吃不到綠色蔬菜的日子。 雖然王府的廚子除以不錯,rou也很好吃,但吃多了也膩啊。 但冬日里也沒有蔬菜賣,這種情況下,顧硯書也就只能想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所以那個玻璃花房,其實是顧硯書搭建出來的暖房,用來種植蔬菜用的。 只是現在蔬菜還未播種,顧硯書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成功。 所以聽到有人提及玻璃花房,顧硯書先是愣了愣,隨后才給出了答案: “那是玻璃花房,像現在天氣較為寒冷,或者是下雨的時候,便可以將一些比較嬌貴的花草搬進去,能夠提高 存活的幾率?!?/br> 大臣們聽聞此言,紛紛恍然大悟地連連點頭。 而有幾個愛花的大臣,頓時便起了心思: 有些花草的確嬌貴,不能見風,還不能淋雨,冬日里被雪一壓,第二日或許就敗落了。 偏偏還有些喜光,白日里若是沒有光照,第二日便會蔫上不少。 為了這些嬌貴的花兒們,這幾個大臣可謂是費盡心思,白日里搬出來照太陽,到了晚上又搬進屋子里防止其被風吹折。 可就算是再上心,偶爾也會因為政事繁忙忘記。 若是天氣好倒也罷了,若是遇到天氣不好的日子,說不定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心血都在一夜之間付諸東流。 這玻璃花房能夠在確保光照的同時又避免風吹雨淋,那不是可以讓他們省心許多? 至于一些對花不怎么感興趣的大臣們想到自己家喜花的老祖宗或是妻女,也有了一絲心動。 當然,這一次,這些大臣們就沒有開口再向顧硯書討要這花房了。 畢竟才收了厲王府上的地暖設計圖和工匠,再來要玻璃花房難免顯得有些貪得無厭。 索性厲王妃剛剛也說過了,待到陶然居開業便可上門購買玻璃,待到那時,再為自己府上添一座玻璃花房也不遲。 顧硯書是什么人?從一些老臣臉上的神情變化也能看出其心中的想法。 不由端起面前的茶杯,為自己控制不住上揚的唇角打了一番掩護。 一場宴會下來,可謂是賓主盡歡。 待到散場之時,顧硯書沒有忘記讓府中的下人送上這次禮物,也就是這些大臣們來厲王府的另外一個原因: 放大鏡。 大臣們一場宴會下來,不僅拿到了放大鏡和老花鏡,甚至還多得了玻璃與地暖,自然也是喜不勝收。 當然,其中最高興的,莫過于首輔裴大人以及翰林學士溫大人。 待到眾人離去之后,溫大人才找到了機會,單獨和顧硯書說上幾句話。 這邊顧硯書才送走一位大臣,轉身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的溫學斐。 甚至還沒來得及阻止,溫學斐便已經向顧硯書行了一大禮: “清霄已經將事情同下官說過了,厲王妃大恩,下官沒齒難忘?!?/br> 都說大孫子,小兒子 ,老人家的命根子。 溫清霄是溫學斐最小的兒子,同時也是溫學斐老年得子的意外之喜,自然是寵愛至極。 后來溫清霄遭逢一連串變故后一蹶不振,閉門不出,溫學斐自然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在想盡了辦法也沒能讓溫清霄主動走出房門之后,溫學斐只能選擇滿足溫清霄的要求,聽之任之。 他從未想過,自己這個兒子還能有重新走出來的那一天。 現在見到溫清霄走出陰霾,又被顧硯書委以重任,溫學斐又怎么會不感激? “溫大人快快請起,本殿其實什么也沒做?!?/br> 顧硯書卻覺得這個大禮受之有愧,溫清霄是自己走出來的,和他并沒有什么關系。 連忙上前,將溫學斐扶了起來。 溫學斐卻不這么認為: “這兩年清霄承蒙顧大公子照顧,又得殿下看重,才能有今日的振作,理應受此一拜?!?/br> 提到了顧硯禮,顧硯書也不好再反駁,他沒有辦法替大哥否認功勞: “既然如此,那便讓溫六公子以后對報社多上心一些,便是對本殿有了報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