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胡同養娃記 第29節
到真正要錢的時候,就翻了臉,韓家二老就說錢用掉了,一分沒有。 這也就算了,八四年,范曉娟剛懷孕那會兒,他小姨說是要借點錢周轉,她也不好得罪親戚,也就借了。 后來過了還錢的日子,小姨也沒主動還錢的意思。 家里也確實要花錢,生孩子要花錢也算是個很好的理由吧,就去找小姨還錢。 誰知道小姨大喇喇的說,這錢都還了啊。 還給誰了? 說是還給韓江的爹媽了。 韓家二老聽完要錢,只說沒有。 要她說,人不怕沒臉,到了連兒媳婦的私房錢都能吞得下去這程度,她也不打算給那兩位養老了,以后病了躺下了別找她,有錢還怕沒人伺候? 那一萬塊都是范曉娟婚前辛辛苦苦存的錢,一口氣讓韓家二老套個干凈不說,韓老頭還陰陽怪氣的說:“沒想到老大還學會藏私房錢了,你們也是年輕不懂事,能管得住錢嗎?” 從那回開始,梁子就結下了。 還好意思找他們“融資”,她又不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九十年代,東莞可是國內風口上的城市,全世界的代工廠,滿城都是外資,有色產業也是那會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說比深圳還風光都不過份。 房價也是嗖嗖的,九十年代初期泡沫,全國的房子也不便宜,這會兒東莞的房價,比十年后深圳的房價還貴。 “她也真好意思開口?!狈稌跃隉o語至極。 “上次那事她真不是故意的?!表n江自己都覺得沒臉。 “不是故意的,那就是存心的,這種話以后別在我面前提,糟蹋咱兩的情分?!痹掝^一轉:“她投什么?” “房地產啊,你看報紙沒,現在海南跟廣東的房地產可真是火爆?!?/br> 要不說男人的金融知識都來自于報紙跟各種新聞報道呢。 照范曉娟說,全國人民都知道的發財渠道,離破滅也只有一步之遙了,因為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全員暴富。 錢從哪來,一部分人沒錢了,一部分人才能富裕起來。 但這個道理沒人懂。 九十年代初期房地產泡沫,銀行和房地產到處融資,人人都以為掌握到了一夜暴富的秘訣,可最后只花了半年時間,泡沫就破滅了。 沒有經濟基礎的一夜暴富,那也只是五彩斑斕的泡泡而已。 黃金貴的時候一窩蜂去炒黃金,等到大家都入市了,金價暴跌。 房子貴的時候都去炒房,不過范曉娟等到死的那天,房價還沒跌。 會不會跌,誰也說不好。 但是真理永遠不會掌握在絕大多數人手里,要不怎么說有錢人的占比,不到百分之五呢。 要不是活過一次,吃過一次虧,只要說起來搞房子,范曉娟肯定是舉起雙手雙腳的贊成支持,經濟是在飛速發展,但這會兒東莞好的行業不是房地產啊,而是制造業。 得恭喜他小姨,幾年以后可以喜提個破產記錄。 這也算人生之中很特別的體驗嘛,不知道多少人一輩子都沒破過產呢。 范曉娟放下手里的活,往他對面一坐:“買房,咱們就自己買?!?/br> 韓江手里頭也停下來了:“買房?” 韓星辰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異常興奮的問:“買什么啊,咱們又要買什么好東西?” “說煮粥的事情呢,等會兒你可得多喝一點?!迸畠翰惶矚g吃這種湯湯水水的東西,但是只要孩子多,就能干的呼呼的。 “我能去玲玲家喝嗎?”人多吃飯香。 “你自己帶上粥,再去人家家里,別去別人家要東西吃知道不?”胡家那里也是雞飛狗跳的,范曉娟想了想就說。 今天的韓星辰也太乖了,米飯也是乖乖吃的。 這幾天都是這樣,吃完飯還去門口量身高,她個子小,在班上都是最矮的那一批,范曉娟覺得八成是遺傳了自己的基因,她小時候個子也不高,到初三的時候才躥上來。 就在韓江以為這個話題揭過的時候,范曉娟又開了口:“我說買,咱們自己買,你有沒有想過,咱們以后得有個自己的房子,院子門一關,就是咱們自己的地方?!?/br> 韓江差點沒噴出來。 買胡同里的房子? 這年頭幾乎沒人愿意買胡同,這里面的房子破破舊舊的,買下來一筆錢,翻修又是一筆,相當于兩項支出。 更別提有些鄰居,掐準了你想把院子都盤下來的心里,賣得還不便宜。 就說王奶奶家那個戶型兩間房,加起來三十平米多一點,按照集資建房兩百塊一平方,也不過是六千塊,可賣出去的市價,就要到上萬。 他們買這里的時候才花了七千塊! 商品房另說,按照韓江的說法,只要等下去,單位遲早要集資建房。 一套房子七八十平米,才一萬多,翻新下來說不定比房子還貴。 當初要不是錯過了集資建房,他干嘛要在這里買房子? 韓江認認真真的跟范曉娟講道理,指著自家那墻壁說:“這屋子,磚瓦都是明清時期的吧?!?/br> 范曉娟糾正:“這叫歷史底蘊?!?/br> “多少錢?” “我打聽了一下,王奶奶開價一萬二?!?/br> 韓江一頭磕在桌子上。 當男人真難吶,打一個全國冠軍獎金才發幾千塊錢,可人人都能拿冠軍嗎? 這要是換算成平米價格,得有四百多了吧。 還別說,外頭的商品房都上千了,可那能一樣嗎,商品房走樓梯,通風也好陽臺的隔熱做的是兩層,還通暖氣,樓上樓下都有蹲廁,連倒夜香都省了。 這年頭誰不想出去??? 便利真的是樓房便利,可多少年以后就能見到真章。 現在京市還沒有開啟大規模的拆遷,蓋在二環里的商品房少之又少,按照房地產的理論來說,房子看什么,還得看地段。 現在單位的集資房都往三四環邊上靠了,上班位置也不方便啊。 范曉娟耐心同他講:“王奶奶這房子人家也沒說一定要賣,人也是看著年紀大了,在這里住著不方便,所以就順口一提?!?/br> 她得讓韓江知道,這房子是稀缺資源,買了就是賺了。 韓江鼻孔里面出氣:“這么貴,也真敢想?!?/br> 范曉娟繼續說:“你就惦記著單位分房,可你們單位分房子有準頭嗎,你知道為什么親戚們借錢都來找咱們嗎,就是吃準了咱們錢沒花出去,瘋狂找咱們借錢。 錢,是一毛也別想從我這里拿走,王奶奶這房子咱們先拿下,萬一你單位分房,咱們再買不是?!?/br> 存定期拿利息她都拒絕,親戚們借錢都是沒利息的。 九十年代初韓江給一個同事借了八百,過了三十年他們回國時候才還,還是還八百,這錢還不如白送你得了。 韓江差點沒一腦袋磕桌子上:“都買,咱哪來的那么多錢?” 他努力在外面接私活,還不是因為錢不好賺嘛,范曉娟他們單位一天天的,連工資都要貸款發了,這要是哪天斷了炊火也不是不可能的。 “貸款,借,滿世界的人都想借錢,咱怎么就不能找人借錢了?” “人銀行能隨隨便便給你借錢?”韓老財這概念還是改不過來,他就不喜歡貸款。 “那找朋友借,你那個朋友小金,不是說鐵哥們嘛?!闭f起小金就來氣,借八百的那主就是他。 “你這——” “為啥,關系鐵,就看借錢能不能借,不借咱以后就不跟他玩了?!?/br> “……” 前世兩人回來探親,就經過京市,零五年的京市,房價三四千的地方遍地都是,那會兒首付低,貸款也容易,兩成首付就能拿下房子來,人銀行利率還打七折,隨便放款都不要求什么資質! 范曉娟蠢蠢欲動,就說買一套,萬一以后回來了要住呢。 結果讓韓江猶豫了一下,又算了手里的現金流,當時手里也就十來萬人民幣,這得貸款。 貸款是多可怕的事啊,分期二十年還完。 二十年以后兩人都老成啥樣了,而且貸款個三十萬,利息都有二十萬,他覺得很不劃算,這事兒兩人爭執不休,以韓江全勝告終。 當時韓江還信誓旦旦,說再過兩年,中餐館經營上來了,到時候咱們拎著全款回來買。 剛好國內那會兒有個朋友要買房,許了高額的利息,這錢就借給他了。 韓江當時還唏噓,借了那么多錢,這人以后還能能笑得出來? 可后來怎樣了,再過了幾年回來,京市的房子都上萬了。 他辛辛苦苦的存了三四年的錢,在同樣的地段,只能買一套同樣大的房子,貸款從原來的三十萬要變成七十萬,那哥們還他錢的時候笑的比花還燦爛,給了高額的利息還額外送了一盒燕窩。 可范曉娟氣的,吃龍rou都高興不起來。 這樣一對比,就更覺得不值,還不如幾年前三千塊買呢。 韓江當時還振振有詞,一萬塊一平米,就那么小一個鴿子籠要上百萬塊,老百姓誰能掙到上百萬啊,全家得搭進去幾十年,銀行貸款就是要套住每個人到死,六七十萬的貸款啊,我要還到頭發花白都換不完。 國家都說了房子只住不炒,你看看現在的泡沫經濟,跟當年的東京大泡沫有的一拼,這房子哪能值那么多錢,都是炒作,你再看看九幾年的東莞海南,那會兒跳樓的人還少嗎,天臺蓋得那么高,都是給那些下餃子的人準備的,不用兩年,這些房子準跌回三千,到時候我給你買別墅。 可最后怎樣? 房子一路漲上去,十幾年都沒下來過,請問這房子是蓋給老百姓住的嗎? 兩人就從沒有在買房這方面打成過共識,從來沒有。 一向性格隨和的韓江,在貸款這方面,相當有主意。 他同意買房,但是絕對不貸款。 所以,一提到這個范曉娟就動了氣:“到底買還是不買?” 韓江還沒發現她動了氣:“怎么說呢這個,我也沒說我不買房啊,娟兒我保證,肯定能讓你住上漂亮的大房子。 你看我單位的集資房也有了動靜,咱們總得留點錢對吧,這要是買了胡同里的房子,單位蓋房不就買不成了?要我說住胡同里肯定沒有集資房好,那邊是大三房,一套八十多平米,比咱們這三排加起來還大,那還不夠你???” 范曉娟知道他的,有了動靜,跟這事兒落不落定那是兩個概念,于男人來說就是個“拖”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