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進兵
“既然陳公子有這個把握,那就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了?!标愑廊市判臐M滿,楊旭也就不用再瞎cao心什么了。 即使在投降的官兵中,有心懷二心著。就算他們想要反,也會猶豫。只要他們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連城攻下,不給他們考慮的時間。 在看到他們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氣勢后。就算他們有心,也沒這個膽了。 其他的,就等攻下了連城后,安定下來,再慢慢安撫人心。 返回主樓時,見斐千葉、柳千曲兩女也回來了。 也不知道柳千曲跟她說了什么,回來后,斐千葉的情緒明顯好轉了許多,也沒有剛才那么憂愁了。 見眾人都在,陳永仁也不耽誤,取出地圖來,確認明日的進軍路線。 考慮到他們是首次攻城,且也沒有多少經驗。再加上這次情報不足,陳永仁不敢堂而皇之地領兵出征。 反而是選擇了一條較為偏僻的小路,從側方進兵,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一點上,所有人都沒有其他意見。 修整了一天,到了翌日清晨時分,陳永仁起了個大早,將寨中所有人全部集中起來。 看著軍容整齊的隊伍,陳永仁更是增添了幾分信心。 一聲令下,六千人的隊伍,開始往山下進發。抄小路,往連城方向行軍。 連城,距離神風山并不遠,急行軍的話,一刻鐘便能趕到。 因為繞了小路,加上隊伍龐大,行進速度緩慢了不少。用了將近半個時辰,才見到連城那低矮的城樓。 “此時城門大開,從這里殺過去的話,用不了盞茶功夫?!弊叱瞿渖淼臉淞智?,楊旭上前獻策道:“要不要,直接從這里沖鋒過去,一舉奪城?” “還是算了吧?!标愑廊释O履_步,望著城墻上的城樓,沉吟片刻后,還要否決了楊旭的建議:“我答應過他們,給連城軍民一個投降的機會?!?/br> 此時,他們距離連城的西門,只有不到百丈的距離。若是從這里直接沖過去的,確實用不了多長時間。 若真是這般做了,把守城門的守軍,甚至連城門都來不及關閉,陳永仁就能殺進城中。 只是,陳永仁不想造成過多的不必要殺戮。況且,他昨日才答應過投降的官兵,會讓他們先去勸降,如若不成,才會刀兵相向。 “陳公子言而有信,在下佩服?!睏钚耠m然有些無奈,但也還是順從了陳永仁的意思。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點距離,只要直接沖過去,就能把城池奪下。既然陳永仁有言在先,便依照計劃行事。 已經來到這里,陳永仁也不想多做耽擱。再度下令前進,帶領著六千人,浩浩蕩蕩地走出了樹林,向著連城西門直奔而去。 而在此時,連城城樓之上的哨兵,忽然見到樹林中冒出這么一大群人,嚇得連忙跑回去稟報守城主將。 懷東縣,本就只是楚國境內的一個邊陲小縣。就是戰亂時期,戰火都蔓延不到這里。更何況,在停戰協議的兩百多年的現在。 這些所謂的城防守軍,防的也不是來犯的敵國軍隊,頂多就是協助一下其他城偶爾出去剿匪而已。 除此以外,做得最多的,就是負責一下城內的安保工作。這年月,也沒幾個人頭鐵鬧事的。 長期下來,這原本用來抵御外敵的城防守軍,就成了一份閑職。 現在這個時間點,城防的主將都尚未起床,被外頭的哨兵吵醒后,滿臉不耐煩地咒罵道:“瞎嚷嚷什么,大清早的?!?/br> “馬將軍,西門三木林那邊忽然來了一群人,黑壓壓的老多了?!鄙诒狼闆r緊急,也顧不得主將的責罵,急忙匯報道。 “來點人,慌什么?”停戰協議尚未到期,國內又無戰事,這主將也渾然沒當做一回事,打著呵欠再問道:“來了多少人,都哪里的?” “不知道打哪里來的,約莫有數千人馬?!蹦鞘剀娚砸凰剂?,便應了出來:“都穿著甲胄,帶著兵器?!?/br> “打的什么旗號?!”聽到有數千人,還全副武裝地逼近而來,已年過四十,留著虬髯大胡的馬將軍,一瞪眼,瞬間就來了精神,急忙追問道。 “未見旗號?!鄙诒鸬溃骸翱此麄円录撞积R,不像是咱官家的人……” “他娘的……出事了……”馬將軍心里咯噔一響,暗叫一聲不妙。這些年因為沒有什么戰事,導致軍心渙散,軍士中也多有散漫。但馬遠達能做到一城守軍之將,也有些真材實料。 聽到屬下將士的匯報,腦海中立刻便想起了幾天之前,官軍被土匪大敗的事情。再聯想到,那神峰山的匪首,距離連城及近。瞬間的功夫,便已經推斷了出來,前來進犯之人,必是山中惡寇。 一念,馬遠達連臉都來不及洗,急匆匆地跳下了床,披上件衣服就往城頭的方向跑去。 上去一看,見黑壓壓的一群人,身著兵甲,手持利刃,雄赳赳地就往連城西門趕來,頓時就慌了起來,立刻下令道:“敲響警鐘,命令所有人回城戒備,關閉四門??!馬上過去通知城尉,就說有匪寇攻城??!” 一連幾道命令傳下,再看主將馬遠達都露出這等慌色,余下人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其下士兵們,依照馬遠達的命令,火燒火燎的地到各處傳達,原本平和寧靜的偏遠小城,在這一刻忽然就變得忙碌了起來。 在這種時候,馬遠達更是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居高遙望著逼近城池的那一隊人馬,心中開始琢磨著退敵之法。 沉思中,不知多久未曾有人碰過,已經蒙上了一層厚厚灰塵的警鐘,被再度敲響。 當、當、當……一陣陣急促的鐘聲,響徹整個連城,收到指示的城防軍火速撤回城中,緊閉城門。 突兀響起的警鐘,把城中百姓也嚇得不輕。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聽過的鐘聲,今日忽然響起,也不知出了什么事,都在走街串巷地相互打聽著。 而在此時,陳永仁率領的六千人馬,正不急不慢地向連城西門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