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周氏很豪爽地遞出銀兩,馬招娣算完賬心肝兒亂顫。 她原先只想著賣燒餅比她賣菜掙錢,也有前途,可沒想到那么能掙錢呀!這才做成了一樁,十一文錢就到手了,成本算起來還不到五文錢,凈利潤六文錢! 她接錢的手倒是挺穩,只是她不愿意收十一文,只拿了十文錢:“這開門的第一樁生意,零頭就給您抹了,以后多多照顧咱家生意就行了?!?/br> 周氏也不強迫,心里倒是開心,她照顧人生意是自愿,別人愿意承她的情那當然是最好的。 那邊吳掌柜又在自家鋪子里吆喝,讓周氏快些回去。 馬招娣:“要不您先忙著,我這還要一會兒才能做好,等做好了直接讓小小給您送回去?!?/br> 周氏被自家當家的吆喝的煩躁無比,同意了馬招娣的提議,轉頭回去教訓人去了。 林曉敏隱約聽見周嬸子在說什么“催催催,催命呢?就在外面跟人聊會兒天,一個勁兒的叫,我走了你就不能收拾東西啦?”以及一個男聲唯唯諾諾的道歉聲。 林曉敏不由得瞇了眼睛,咧開了嘴角,覺得很有意思。 馬招娣就忙活來了,她先將炭火點上,然后就開始和面揉燒餅,林曉敏沒什么可以幫忙的地方,就站在一旁看著。 這會兒街上的人已經不少,但是大多數都是做生意的,有人發現多了這么一家小攤,過來問這是賣什么的,馬招娣忙著,林曉敏記住了她娘剛才的說詞,一字不落的重復一遍。 林曉敏今日穿的是新衣裳,也認真的梳了發髻,一雙眼睛如同會發光一樣,本來就長得好看的容貌今日更上一層樓,聲音清脆,可見伶俐。 就馬招娣揉面這一會兒,林曉敏就又提前預支出去五六個燒餅,大多都是不帶芝麻也不要鹵豆皮兒的。 馬招娣已經在家中專門練過揉燒餅的手法,只是不太熟練,動作稍微有些生疏,速度不快,她也不著急,她家這燒餅爐子一共有三面可以同時烤,每一面可以烤四個燒餅,這樣就可以同時烤十二個燒餅,這不到十個的燒餅,她一爐子就烤好了。 鹵豆腐皮兒倒是容易,馬招娣將爐子點著就可以不管了。 馬招娣揉好燒餅,貼在爐子上,突然的就問了一句:“這燒餅貼上去,朝下的時候不會掉下去吧?” 這可是純白面,掉下去一個她都得心疼的不得了。 林曉敏無語地看了眼自己娘親,什么都做好了,現在考慮這個問題未免太晚了些。 馬招娣被閨女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明白這是自己在杞人憂天,將燒餅貼在鐵餅上,林曉敏站在一邊控制爐子,馬招娣繼續和面揉燒餅。 再過一會兒,逛街的人也都該上來了,到時候在現打燒餅怕是來不及,因此要提前做準備。 第39章 燒餅出爐第一鍋,首先是守在攤子邊兒的客人吃上了,熱騰騰的燒餅還有點燙手,客人不停的換手拿,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上去。 芝麻與餅的味道在口中迸發出來,這并非什么山珍海味,只是一種原始的,簡單的美味,不精致,但是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樸素的滿足感。 客人舉著燒餅滿意地走了,因為是死面,燒餅很頂餓,這樣一個燒餅,普通女子就已經足夠吃飽了,男子也能吃個半飽。 送走了守在攤上的客人,林曉敏又去給周嬸送去。 吳家的雜貨鋪此時正是最忙的時候,他家的雜貨鋪不僅自己賣,還會批發給一些貨郎貨物,這個時間勤勞的貨郎就來進貨了。 貨郎們有些是???,并不會次次給錢,要賒賬,吳掌柜手里拿著一個賬本子,正在記著什么,周嬸子在為人介紹貨物。 “嬸子,您的燒餅給您放哪兒???”林曉敏大聲問,雜貨鋪里有點亂,聲音小了周嬸子聽不見。 周氏轉頭看眼林曉敏,顧不得多寒暄:“先給你吳叔,你吳叔知道放在哪?!?/br> 于是林曉敏就將抱著燒餅的油紙給了吳掌柜,吳掌柜與周嬸子一樣,也是有些胖胖的,他慈祥地看了眼林曉敏,接過她手中的燒餅。 “挺好,我就好這一口,你們來了我就不用往城南跑了,你嬸子給錢了沒有???” 林曉敏看自家攤子邊又來了兩個人,急忙道:“給過了,我先走了啊,叔?!?/br> 說著就急急忙忙往自家攤子那里跑,吳叔笑著搖搖頭,被周嬸子看見:“剛才老張的賬你記好了沒有?,” 太陽升起來,縣城外漸漸的泛起了一股清晨的霧,空氣是微涼的,街上卻熱鬧的緊。 德興縣相較于其他縣城要更大一些,也更加繁榮,在上個朝代,德興縣還是德興郡呢,整個德興縣被雎河分成南北兩部分,城南城北之間的交互往來靠中間的橋。 這樣的橋在德興縣足足有五座,整個德興縣的商業也都是伴隨著這五座橋運行的,其中以中間的五月橋為最,以五月橋為中心,有一條橫貫南北的大道,可以直接走到城門處。 馬招娣臨的這條橋名字叫做風溝橋,與五月橋相隔并不算遠,也算是繁榮,因此租金收的也昂貴。 馬招娣運氣好,上一任租這個位置的,開的是一家胭脂水粉店小攤,是一個貨郎開的,這貨郎走街串巷許多年,年紀見長,攢下一些銀錢租了一個小攤,不再過那終日奔波勞累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