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她有點想家了。 不是現在這個家,而是她娘家,那個她生活了十六年,記載了她成長的地方。 她只是恍惚了一下,緊接著就恢復了平時的利索,跟自己閨女一起將飯端到堂屋榻上的小桌上。 她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并且堅信自己的未來會越來越好,她閨女越來越懂事兒,等她開始打燒餅了也會更加努力。 當初老頭子說她會哭著求他,她就是要讓老頭子看看,她一個人帶著閨女也能生活得很好。 馬里堡,馬正鐵家。 村長家兒媳婦來了她家,說招娣姐一個人在城里怕是受了委屈。 馬里堡離縣城不遠也不近,富裕的人家天天進城也不稀罕,拮據的人家只有逢年過節才會進一次城。 村長家就屬于富裕的人家,村長兒媳婦每隔幾天都會進一次城,名義上是為家中添置東西,這回的消息也是她傳來的。 馬招娣與章老太太鬧的那一出。以非??斓乃俣葌鞅榱苏麄€縣城,村長媳婦聽人說閑話聽來的,回來以后把買的東西放回家里,然后就直沖馬正鐵家來了。 馬正鐵媳婦李氏聽完以后臉色就不太好了,只是因為有外人在,也沒說太多,打發走了村長兒媳婦,就一個人默默地抹起眼淚來。 她是馬招娣的娘親,她這一輩子總共也就生了四個孩子,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閨女向來是比兒子貼心的,再加上三個兒子都在眼前,閨女卻遠嫁,她就難免不放心。 閨女沒有嫁人的時候沒感覺,自從閨女嫁人,她就更能感覺到女兒的好。 去年女婿出了事,家里這邊兒想讓女兒改嫁,最好是嫁個近一些的人家,離娘家近,來往也方便些,只是女兒不愿意,還為此與丈夫產生了爭吵,兩個人都是倔強脾氣,誰都不愿意低頭認輸后退一步,至今仍舊沒有來往。 她不覺得丈夫做的有錯,也曾經心寒于女兒不懂他們為人父母的想法,甚至惱怒的覺得就算是不來往也沒什么,但是從古至今,沒有哪個父母是能夠長長久久的生兒女的氣的。 時間越過,她就越是想念女兒,越后悔當初態度不應該如此堅硬。 女兒一個人,帶著外孫女,日子肯定過得不如意,一想到這,她就更加難過。 今天村長兒媳婦帶來的消息就如同導火索一樣,一下子就把她的心火給燒起來了。 竟然有人欺負她女兒!還傳到她這里來了,要知道他們村距離縣城可是有五里地,消息能傳這么遠,證明事情已經很嚴重了,那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是不是招娣也受了委屈? 她清楚自己女兒,脾氣硬膽子大,等閑人不能給她氣受,都給自己女兒氣到要撞墻了,那日子是有多難過呀。 李氏的三個兒子都已經娶妻,大兒如今育有一子,二兒有一女,三兒還沒有孩子,三個兒媳婦都在家里,一看婆婆在村長兒媳婦來了一趟以后就開始抹眼淚,三個兒媳婦不由得心中惶惶。 李氏就是這個時代很普通的婆婆,她待兒媳婦算不上是苛責,當然也沒有多好,只是畢竟有三個兒媳婦,三人之間難免有比較。 小兒媳婦周氏比較機靈,說:“肯定是大姑姐的消息,不然娘不能如此難受?!?/br> 李氏是個堅強的女人,平時家里家外一把手,除去馬正鐵她最大,在后輩眼里是個輕易不示弱的角色。 老二媳婦吳氏認同妯娌的判斷:“要說咱大姑姐也真是,說生氣就真生氣了,半年多不回一趟娘家,我看爹娘都挺難受?!?/br> 老大媳婦鄭氏不發表任何意見,她是家中的長媳,又生了家里的長孫,在倆長輩面前最有排面,這種時候,吳氏跟周氏都看向了鄭氏,希望她能做個決定。 鄭氏心里好笑,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平日里有好事不想她,碰到這種事看她?看她她也不出這個頭,怎么做都是里外不是人。 何況,這跟她有什么關系呢?她跟大姑姐的關系打的不錯,可大姑姐終究是已經嫁出去的人了,她肯定是從自家看事情的。 周氏跟吳氏對視一眼,心想還真是狡猾。 等馬正鐵回來,李氏已經哭完了,看起來跟平時沒有什么區別,三個兒媳婦都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該干活干活,該抱兒子抱兒子。 家里一共煮了三個雞蛋,說的是兩個是老人的,一個是家中長孫馬乃眾的,李氏日常把自己的雞蛋給了孫女,孫女年紀還小,正應該多吃點兒好的。 馬乃眾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自己的雞蛋給了祖母,說:“祖母,吃雞蛋,雞蛋好吃,吃了雞蛋就不要難過了?!?/br> 第32章 孩童是最天真無邪的,他們不懂的衡量利弊,也不會猶豫不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種果斷的天真,有時候會讓人惱怒,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暖心。 如同此時,一桌子上的人的心里想法,馬正鐵抬眼看向李氏,問怎么了。 李氏本來就想晚間同老頭子說說這回事,女兒脾氣倔強,他們為人父母的,包容些就算了,難道還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吃苦不管不成? 不過她習慣在兒媳面前保持自己威嚴的形象,她暖心于自己大孫子的貼心,又把雞蛋給了馬乃眾:“祖母不喜歡吃雞蛋,眾眾吃?!?/br> 馬乃眾是目前為止馬家唯一一個男子,在一家人心中的地位都頗高,哪怕他目前為止還不到六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