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在側 第270節
“是?!?/br> “我這兒干不了,這世間哪里都做不到!你想照著那天下大同的樣子做事,就是還飄在天上,遲早摔下來?!?/br> 余盛蔫蔫地垂下了頭,道:“我知道的,不過能做一點就做一點嘛!比如學校,要是一個人有潛力,就因為窮點、沒條件,就上不了學,那多可惜呀。我也不要所有學童都能讀得上書,我試過了,辦不到。不過,對那種上了一半兒的,總能幫一幫吧?只要學習好,給點補貼嘛~” 公孫佳搓了搓胳膊,大外甥撒嬌,要命!她故作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什么補貼?” 余盛飛快地恢復了活力,說了什么助學之類的。公孫佳一聽,這也沒太多的新意,宗族里有時候也有這種資助某個有出息的子弟的舉動,只不過現在變成了由官府來辦。余盛見她沒有反對,膽子更大了,搜腸刮肚地將自己還沒忘光的教育、選拔知識統統倒了出來,其中有一些是忘得差不多了,當了縣令之后因為要管自己縣里的事情硬從記憶的角落里摳出來的。 公孫佳當初套過余盛的話,不過她對“后世”并不了解,有些細節她不問余盛也想不到,現在正好可以問。姨甥倆說到蠟燭燒了一寸才停下,公孫佳滿意地說:“很好。我也不指望你能把這些編纂成文了,不過還是要寫一寫,練一練。我這里也會出一份章程,到時候咱們倆的拿在一起比一比,看看都差在哪兒了。你去吧?!?/br> 余盛傻了,他是來給學生們增加痛苦的,為什么還要去寫作業??。?! 公孫佳看到他呆滯的表情,終于開懷大笑了起來:“好啦,去吧!不急著交,你回去之前給我就成?!?/br> 余盛拖著沉重的腳步,走了。他不介意干活,也不介意計劃做事,寫作業就真的很陰間了! 公孫佳樂了一回,低頭看著京城的信件文書笑容就消失了。元錚又給她添了枝蠟燭,案前更明亮了些,拖了張椅子坐在她身邊,問道:“擔心有壞消息?” 公孫佳道:“那倒不是。有陛下在,壞又能壞到哪里呢?我就怕他們又催我回去?!币膊皇钦挛醮?,不然一道旨意她再賴著不走也沒用。催的人是朱勛等賀州老鄉,他們既是長輩,在公孫佳喪后之后也給她撐過場面,不好一口回絕,但又不能不理。 拆開了私信,第一封是鐘源寫的,說京里有點混亂,雖然有章熙鎮著,周廷拉了好幾個人已經授官了,與京派的子弟爭執得很兇,一群小鬼吵架,大招沒有,就是亂烘烘的,煩得要命。周廷拉過來的南方士人與賀州泥腿子還不太一樣,賀州泥腿子拎得出手的文斗人才也就出自霍系,其他人都是粗人,南方士人也是飽讀詩書、家族歷史淵源流長的,他們與京派鬧起來就精彩得要命。本來南派勢力不及京派,霍云蔚在中間拉個偏架,不動聲色再給南人撐個腰,讓兩邊弄了個旗鼓相當。 章熙要所有人同心協力,可想也知道,大家都是陽奉陰違。事關切身利益,真是想退都退不下來。 鐘源截取復述了一部分雙方的爭吵內容,公孫佳看了第一眼就把這張紙扔給了元錚:“這個還是你來看吧,我看著就眼睛疼!”她雖然有個書庫老師,自己卻不是書庫,誰能記得了這么多?!且她的書庫老師現在也死了,問都沒人問,還是讓元錚去看吧,他書讀得多。 公孫佳提起筆來寫了張條子,讓李元宏加緊整理雍邑的典籍,不然她要到哪里查典故去?她接著又寫了一張條子:“不行,我還得再找一個小書庫!”她又想起來當初給余盛、元錚當老師的虞清,雖不及陸書庫,肚里也有幾本書,就他了,趕緊叫過來!未來爭吵,還是得有個能一眼看明白他們在吵什么的人。 辦完這些,她就把鐘源的信收好了。下一封又是三舅母的來信,三舅母是朱勛的女兒,也是為朱勛說話,問她什么時候回京城,京城已經鬧得亂七八糟了,她打個馬球現在要被兩撥人挑刺,太慘了! 其余又有鐘秀娥的信,公孫佳把親哥親姐都弄到雍邑了,鐘秀娥倒空落落的了,她又想念兒女,又擔心公孫佳累著了,親自寫了厚厚一疊信。公孫佳認真回了這一封,說自己累不著,哥哥、jiejie她都會照顧好的。叫哥哥過來是因為京城里亂,怕哥哥應付不來,雍邑安全。叫jiejie過來是因為外甥被他叫過來住幾天,讓母子團聚,秋后把外甥就放到雍邑當官,jiejie就不用在京城跟那些妯娌磨牙了。 公孫佳現在卻無法安排鐘秀娥,趙司翰出孝,就在京城任職,鐘秀娥是離不開的。如果公孫佳沒有猜錯,章熙會再任用一個南方士人擔任要職,即使不入政事堂,也得是六部九卿。為了安撫、平衡,趙司翰可能就要入政事堂,那鐘秀娥短時間內就更不方便離開了。 她給鐘秀娥回信:秋收前我就回京。 處置完家事,才拆開公文,大事沒有,小事如鐘源信中所言,吵得厲害直接的結果就是雙方各有人被彈劾了。公孫佳數了一下,彈劾的件數比之前漲了一倍。這些彈劾并不都是口水官司,它還包括了互相挑剔工作上的疏失、生活作風上的問題等等。 公孫佳心里有數,也不對這些作任何評論,只管讓元錚代筆給她寫奏本,匯報雍邑的情況。她約摸是五日一本,掐著大朝的點兒給章熙遞本子。 又有單良給公孫佳的消息,他又從兩派相斗的池魚里撈了兩條看起來不錯的之類。 公孫佳一一都回了。她有元錚與單宇相幫,文牘的工作倒不覺得勞累。雍邑的事情布置下去也自有人辦,公孫佳到雍邑之后竟是難得的每天能睡得比在京城還要早一些。 推開身前的文書,公孫佳說:“我可得在這兒多住些日子?!?/br> ~~~~~~~~~~~~~~~~~~ “那我就要在這兒多住些日子啦!” 說話的是喬靈蕙,她帶著丈夫與丁晞一家結伴而來,到了雍邑先到公孫佳的府上,公孫佳給丁晞安排在了自己府邸附近居住,見了面就先派人帶他們去安頓卻將喬靈蕙留下來與余盛在自己府里說話。 公孫佳說:“他還在這兒多住幾天才回去?!眴天`蕙就有了多住幾天的話。 公孫佳道:“秋后讓他遷到雍邑來,喏,也是縣令,行么?” 喬靈蕙大喜:“那敢情好!”做官的門道她可能比余盛還懂一些,做一任就升官,這是非常順利了,升的還是雍邑,那就絕對是自家人的待遇。公孫佳還把余威又給撈到了雍邑來,讓他做這行官禁衛的副職。此處行宮不比別處,如果章熙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來年避暑,那就是提前安排了一個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 喬靈蕙說:“那咱們可一家團聚了,”又拉下了臉,“就缺阿娘啦。也不知道她……” 公孫佳道:“趙叔父拜相也是早晚的事?!?/br> “你知道的,我不是說這個?!?/br> 公孫佳笑笑:“明白,我看著辦吧,秋后我還回京,這里的事兒你們就多給我盯一盯。尤其是哥哥,不能叫他出事兒。他,我就交給你了?!?/br> “放心!” 待公孫佳在府里擺了個家宴,大家客客氣氣用了一餐飯,公孫佳看丁晞的面貌也還不錯,順便說了讓孩子讀書的事兒。丁晞聽說是塞進國子學里讀書,還有些猶豫:“只是我教了他們一些功課,師長不會嫌棄吧?”口氣一點也不堅定,他還是想兒子能跟著名理由的。容泓在士林里也算是小有名氣,關鍵是系出名門。 公孫佳道:“那有什么?就這么定了?!?/br> 大長公主忽然說:“你娘要是看著你們這樣該多高興??!就差她一個了?!闭f完也意識到自己這話說得有點不太挑時候,咳嗽一聲,借喝酒遮過去了。 公孫佳等三人也不再提這個,只有余盛個二逼說:“外婆會回來的!” 公孫佳瞪了他一眼,余盛又慫了。 他這慫樣逗笑了所有人,連丁晞都說:“你這孩子,怎么比我還直腸子?”余盛他弟與哥哥見得少,兄弟二人不太親近,這會兒也覺得這哥哥有趣,湊到他身邊,兄弟倆漸漸混熟了。 元錚低聲道:“都說他呆,卻有一片赤誠之心,有點心的人都不會討厭他的?!?/br> 公孫佳也低聲道:“那咱們都是沒良心的,煩他多少年了?”說著,兩人想起當年在府中的舊事,都笑了起來。 喬靈蕙心情極佳,揚聲問道:“你們兩個咬什么耳朵呢?” 公孫佳道:“都咬耳朵了,就是不要告訴你的?!?/br> 姐妹倆對著扮鬼臉兒,大長公主笑罵:“你們都還小嗎?” 氣氛重又活躍了起來。 自些,喬靈蕙就與大長公主接上了線,將以前沒有的祖孫情加深了許多,大長公主動口、喬靈蕙動手,倒將這一家子照顧得妥妥帖帖。 眼見兒子的膘被養起來了一點,哥哥也好了一點,喬靈蕙卻仍有一塊心病——我妹咋還沒懷上呢?! 喬靈蕙的心里,meimei是重要的,同時繼父公孫昂的恩情也是不能忘的,所以,你咋能沒個孩子呢? 終于,在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送走兒子之后,喬靈蕙當晚就鉆進了meimei的房里,把旁人一趕,低聲問meimei:“你懷上了沒有?” “???什么呀,沒呢,不急?!?/br> “哎,不急是不急,可也不能太不急了呀!小元……他行嗎?” 公孫佳難得臉上一紅:“問這個干嘛?” 喬靈蕙從懷里摸出一本泛黃的小冊子:“行,那就該懷上了呀。不行,咱就另想辦法嘛!來,給你看個東西,你看看,你們行房是不是……” 公孫佳臉上的表情變得詭異了起來。 第263章 鋪路 姐妹倆面面相覷。 喬靈蕙把大兒子送走之后, 一顆心就撲在了meimei身上,小兒子和丈夫都先放在了一邊。她眼睛一錯不錯地看著meimei,就怕meimei說出什么讓她暈厥的話來, 比如“這是什么?”之類的。 我怎么就沒記得在她新婚前告訴她點男女之事呢?喬靈蕙懊悔極了。 公孫佳則是一臉的生無可戀, 這jiejie是怎么了? 公孫佳垮著臉拉著喬靈蕙到了一個柜子前,打開柜子拿出一個匣子來, 鄭重地交到喬靈蕙的手上, 說:“你自己看吧?!?/br> 喬靈蕙還以為出了什么大事兒, 也鄭重地捧著匣子, 很認真地打開, 看到里面的東西之后不由瞳孔震蕩,手一抖, 匣子里的小冊子小人兒散了一地。喬靈蕙顧不上撿,扭頭一臉驚愕地看向公孫佳。 公孫佳緩過來了, 臉上還帶了點紅暈,表情已經很正常了:“我做什么事沒有準備啦?” 完嘍!喬靈蕙一臉的絕望:那這是哪兒出了毛病了呢? “這樣可不行??!你得有個兒子!別瞪我, 閨女也行, 總得有一個呀!瞧大夫了嗎?給小元也請一個瞧瞧嘛!不然怎么跟阿爹交代呀!”喬靈蕙比公孫佳還要著急, 在她看來, 公孫佳還有正事要忙, 她就只有這些事情可以關心, 一定要盯著meimei有了孩子,她才能安心。 公孫佳沒法兒對自己jiejie的這個想法表達什么, 只好雙手推著喬靈蕙:“好啦好啦,我知道啦,你別瞎cao心了?!?/br> 喬靈蕙扒著門框:“我這怎么是瞎cao心呢?你現在……” 姐妹倆歪纏了好一陣兒,公孫佳才送走了憂心忡忡的喬靈蕙。喬靈蕙這頭被塞進了車里, 元錚就從那頭冒了出來,幽幽地道:“她懂的也未免太多了?!惫珜O佳噗哧一笑,拉了拉他的手,元錚輕輕掙開了,人依舊站著不動,像是在生氣又像是在等人哄。 姐妹倆說私房話,元錚也不會硬湊上去要偷聽,可是等他去忙了一圈兒回來,把大外甥的作業給批完了,回來看大外甥他媽那個表情就覺得不太對勁兒了。又不是傻!人類攏共那些個表情誰還不知道嗎? 元錚心里就有點高興,喬靈蕙這人看起來靈活,其實也是一根筋,比余盛也好不到哪兒去,等著看吧,她不知道又要出什么餿主意了。公孫佳攥住他衣襟的一個角,元錚把衣角抽了出來,公孫佳只好勾住他的腰帶,說:“哎,你再掙一掙試試?” 腰帶滑脫了就不好看了,元錚重重地咳了兩聲,嘀道:“她不怎么又說什么了?!?/br> 公孫佳兩指勾著他的腰帶往前一帶,元錚就順著力道跟著往前走,邊走邊說:“眼神怪怪的?!?/br> 公孫佳只管笑:“阿姐向來都是只關心大家過得好不好,從來沒有壞心的。她cao心的事兒多,把日子過好尚且心不過來,哪有精力再作怪的?” 元錚道:“既然這么說了,就一定有怪事!” 兩人回房,公孫佳才說:“她也想做阿姨了?!痹P猛地轉過身,眼睛一亮。 ~~~~~~~~~~~~~~~ 喬靈蕙對meimei兩品口子感情好不好的倒沒有深入的探究,她跑去與大長公主做了一番深入的交流,然后兩人重建起了親密的祖孫情,一力給公孫佳和元錚“補一補”。 公孫佳和元錚有精力都撲到了雍邑和軍務上,見天與這二人玩起了捉迷藏。常是一個人應付,另一個人跑走,又或者一搭一唱地把大長公主給繞搭暈了。 氣得大長公主在背后跺腳:“老娘攆著你們雞飛狗跳的,可不是為了練你們倆這結伴兒跑路的本事的!” 公孫佳心里明白,這是一件大事,確實需要上心,卻又不是她所謂努力就能有結果的。她自己也有些嘀咕,自己是個常年生病的人,內情究竟如何誰也說不好。自己的身體自己也有點感覺,這幾個月來她覺得身體也有些不太好的變化,究竟是不能將生育之事等閑視之。 她不好對大長公主說的一件事是,她之前有那么一次月信未至,自己小心在意,脈相卻是正常。過了兩個月,又恢復了。調整的藥也吃了,佛寺觀道的香油錢都翻了倍的給,卻也不過如此。御醫讓她放寬心才能有好結果,這玩兒它就不能被催,還舉了些例子,有些人在遇到大事前會上吐下瀉之類,其實身體沒問題,都是心情給鬧的。 公孫佳自認一向心大,哪知在這件事情上自己翻了車,竟緊張得讓身體出了狀況。這事兒她也只好自己給咽了,不然這家里上下這么緊張的勁兒,非得給她弄得更緊張了不可!眼前這兩個女人,能把雍邑給鬧翻了。 公孫佳索性帶著元錚、彭犀、趙錦出城巡視工地去了! 雍邑周邊的工程依舊在進行,譬如修路,譬如挖河,此外還有一些必要的建筑之類。趙錦帶著一雙兒女,這姐弟倆也算是開了眼了。大場面、繁華地都見過了,這塵土飛揚喊著號子的場面見得還是少。 匠作還在城內督工興造未完成的建筑,那是一座很高的佛塔。公孫佳本來對佛道不是很熱衷,依規制興建而已。到大長公主來了,對這些因果報應就特別的上心,想起來公孫府里那個佛堂供了舍利,公孫佳平安活了這么大,她就認為得在雍邑再建個求子的廟才行! 匠作工作已在收尾期,既有點閑又很愿意奉承大長公主,兩下一拍即合,拖著人就幫大長公主修佛塔去了。也不知道求子的廟為什么非得要個高塔。反正公孫佳等人去看雍邑糧倉的時候就,匠作已經陪大長公主巡視工地去了。 匠作不在,負責解說的就是關巡,關巡報了一串數字:“雍邑儲糧不多,現在有的還有一萬石是去年朝廷調撥過來剩下的,下個月將有一批南方的陳米運來,夠支應到秋收……”新城建設一開始就是有這個問題,不能自給自足,開頭兩年總是需要補貼的。 這樣,充實雍邑的人口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有人才能開墾更多的荒地,有了更多的良田才能收更多的糧食。公孫佳對彭犀道:“招徠人口的事要上心,我再上書朝廷,再遷徙一些人口過來?!?/br> 建新城向來也是如此,選取人口稠密地區的人填過來。 蘇遜小聲說:“只恐怕百姓不愿背井離鄉。愿意來的,就已經來了,不愿意來的,只好強行遷徙。強行遷徙而來的心中又有怨念,恐怕逃亡?!?/br> 趙錦道:“你對政令知道多少?焉知沒有應對的法子?” 公孫佳不以為意,對蘇遜道:“當然要雙管齊下啦?!闭钸w徙是一個辦法,利誘又是另一個辦法了。墾荒的時候,只要他能開出地來,五年免稅,過了免稅期,按人頭關稅。公孫佳打算再添一條:免稅期過了之后的十年,無論男女,只要你有一個人頭,就再將十畝的田稅減半。一人十畝,童叟無欺。 有人,你就能減稅,你家里戶口上有這么個活人,就是有利可圖的,自然會有人想辦法充實人口。這也是變相的獎勵生育。也會有人設法從外地招徠人口,當然,這個過程中也難免有違法之事,所以公孫佳就把李存中給放在這里來了,嚴刑峻法,就是為了整肅風紀。 趙錦低聲給兒女講解了一些其中的門道,說:“為政不能只是直來直去,有時候得多繞一道彎兒。不能以為自己手握權柄就能任何擺布,發一號令就必是人人遵從、無論你說什么他們都能給你做得到的。陽奉陰違的事是處處可見的……” 公孫佳整日四處閑逛,到點回家吃飯,吃完了飯,小兩口就膩在一處,大長公主與喬靈蕙娘兒倆也只好望而興嘆。 公孫佳倒不是故意的,她有一個想法——現在懷不上,急也沒用,不如專心先做正事。秋收前就要回京了,雍邑必得交給一個她放心的人來看守。彭犀、趙錦等人是要跟著她回京的,相府的事務缺不了他們,公孫佳打算把元錚留下,就要讓元錚先把一些事務上手,屆時以她的名義在雍邑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