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太子妃:宿主大大求放過、我在妖界開初中、再嫁后我又當上了皇后、總有繼子想給我掙誥命、我給男主當嬸嬸、八十年代女反派、人魚不是法外狂徒、隱秘疼愛[快穿]、孩子他爸讓我多喝熱水、她與白山茶
按照趙承能在熊瞎子手底下活下來的水平,宿知袖覺得這波她真不虧。 宿知袖和趙承這邊說好了,回家拎上小胖子直接坐馬車往后山那邊去。 今日是繡坊休息的日子,孫氏垂著頭拿著個繡活慢慢做著,陪著裴澹在屋里看書。 一見到宿知袖,裴澹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差點沒扔下筆跑過來。宿知袖帶著不情不愿的小胖子進門,揉了揉裴澹發頂,他坐在桌前比站著時矮了一截,宿知袖此時摸著倒正好。 孫氏拿出幾樣親手做的糕點,瞧著小胖子吃得開心,臉上露出淺淺的笑容。 宿知袖吃了塊栗子糕,擦凈了手才同孫氏說明了來意。這是好事,孫氏當然沒有不同意的,立刻高興地答應了,學武功差不多是所有男孩子的夢想,裴澹眼眸晶亮,小臉上激動地紅通通的。 反倒是宿大壯不屑地撇了撇嘴,顯然是很不情愿自己也被抓了壯丁去學武,不過被宿知袖武力鎮壓了。 這小崽子,白撿的學武機會還不要,若不是為了小澹,還沒他的份兒呢,一點也不知道學好。 而且瞧他這架勢,武都不想學,將來學堂開了這家伙還指不定要怎么鬧呢。 一想到小胖子在家里鬧騰的勁兒,宿知袖感覺自己拳頭硬了! 第79章 將這個消息告知孫氏她們后宿知袖便回去了。 接下來的兩個月,宿知袖酒廠繡坊兩不落,沒事還去縣里同徐氏商量賣酒到京城的事,早上坐馬車離開前的保留節目便是欣賞宿大壯蹲馬步時的猙獰表情,不知不覺間,時間如細沙從指縫間溜走。 轉眼便到了收獲紅薯的日子。 宿知袖當初只提供了紅薯苗和種植注意手冊,剩下的田間事都交給村長來負責,她對趙平的為人還是很相信的。 趙平組織了一批村民整日在地里忙碌幾個月,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大家伙紛紛摩拳擦掌,顯然興奮極了。就連縣里那邊沈嘉奕都親自帶人來了,這幾乎成了整個縣的大事。 系統提供的紅薯苗果然也沒叫人失望,盡管受到某些時代條件的限制,畝產還是高達5000斤,實在讓禹朝這個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人們大吃一驚,甚至有不少村民在親眼見證這個結果后直接捂著臉哭了出來。 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看到剛從地里□□的一筐筐還沾著泥塊兒的紅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老人家地里刨食了一輩子,還是頭一回見到這樣高產的糧食種類,激動地熱淚盈眶。 一位全身打了好幾處補丁的大娘捂著臉倒進身旁的人懷里,聲音哽咽道:“……如果亮子能多撐幾個月,遇到這種好時候,哪里還會被活活餓死在家里呀……”無名的悲傷在人群中蔓延,大家都是從饑荒的年代里咬牙撐過來的,忍饑挨餓的痛苦記憶沉甸甸地鐫刻在柳家村每個人的腦海中。 宿知袖雖不曾親身體會,卻依然能從這樣的氛圍中感受到一種沉重感,沉默著抿緊了嘴角。 最后還是沈嘉奕沉聲道:“諸位放心,朝廷始終沒有放棄過大家,前幾年饑荒的時候也從岷廣一帶調救濟糧,還從京中派了我等幫助各個縣發展脫困,如今更是有了紅薯這樣的好東西,以后的日子我們會越過越好的!” 醇厚的嗓音極具穿透力,給低迷中的柳家村人打了一劑定心針,更何況比起搜刮民脂民膏的前任縣令,沈嘉奕可以說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自來到河陽后一直致力于減輕各村的負擔,為村人從郡里爭取更好的政策,更是經常下訪各村了解民情,河陽縣在他的治理下可以說是日新月異。 要知道在他上任前,河陽縣簡直是郡里的老大難,畢竟這里地域偏遠、土地貧瘠,又沒有可以挖采的礦井一類的資源,實在是窮得叮當響,每次過來收賦稅都讓差人們頭疼不已。 如今卻是大不一樣了,最起碼各村勒緊肚皮,日子好歹還是過得下去的,各種賣兒鬻女的慘案也少了許多。沈嘉奕本人的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宿知袖明白憑他這么精彩的履歷,家里在朝中地位也不一般,回到京城后必然大受重用,從此平步青云,故而一直沒放棄和對方打好關系,當然沈嘉奕自身的為人處世也值得敬佩。 收獲了這么多紅薯,不僅是柳家村人高興,整個河陽縣都沸騰了,縣里對于“發現”紅薯的大功臣宿知袖也另有嘉獎,不僅送來一塊象征榮譽的匾額,還免了宿家三年賦稅。 來自各村的村民們圍在柳家村田邊許久,至晚方散。而沈嘉奕及村長、宿知袖等人則早早從人群中撤了出來,幾個人圍坐在村長趙平家商量在全縣劃地種植紅薯的事。 這件事其實早有風聲,河陽縣就這么大,各村之間互通姻親,每天都有村人在村子間走動,就如柳家村不少小媳婦回自己娘家的村子看看,彼此嘮嘮八卦家常,不消幾天紅薯的消息就在全縣傳開了,如今還有柳家村這樣第一年種就收獲開門紅的例子,各村村長可不就坐不住了么,早就圍到縣衙里請沈縣令做主讓柳家村帶著其他村子一起發展。 聽縣里的師爺把其他村子的訴求說了,宿知袖端著茶杯沒說話,趙平先笑著打了圓場。 這件事柳家村內部也早就開會討論過,像紅薯這種能救命的東西不可能由柳家村一村獨占,其他村子遲早要跟著一起種,糧食無論在那個年代都是頭等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