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萬利
百姓們有錢了,損害的是誰的利益? 是那些放印子錢的商號。 而在這朝堂上,幾乎有很多大一部分的人,都是有著自己的商號。 這樣做,自然讓他們無法再把錢放出去,收取高額利息。 可相反的。 百姓們有了錢,對誰又是最有利的? 是那些個商賈。 而朝堂上的百官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商鋪,有些家產在外面。 百姓有了錢,那肯定會花出去??! 這個錢的來源,是皇帝控制的青茶還有商稅等等。 相當于是收取了他們手中的商賈的一些錢財,然后給了百姓。 本來,是損失了一些他們的利益。 那現在,他們完全可以從百姓的手中給賺回來! 朝堂上,為了這個以工代賑,也是爭吵了起來。 有大臣說。 這是在重徭役,重賦稅。 百姓到時候肯定承擔不起,而大漢和前朝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百姓們活不下去。 對于地方上的治理來說,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大唐不能開這個先河。 也有大臣認為。 以工代賑是一個利國利民之策。 李治靜靜地看著他們的爭論。 直到幾位朝中的大臣,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站出來。 才算是真正為這個政令做最后的決策。 “陛下,臣以為……?!?/br> 長孫無忌開口對這個以工代賑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 優點在于。 可以讓天下百姓又有了一個可以養家糊口的生計。 還能讓大唐順利治理好兩河流域的水患。 的確是非常好。 只不過,卻也有著缺點。 那就是以工代賑,如若找不到百姓,又該如何? 這工錢一次又能給多少? 少了。 百姓自然不愿意。 多了,朝廷定然是負擔不起。 所以說來說去。 最后也不過是一個從長計議。 長孫無忌沒有說,自己是絕對支持。 只是在這一會兒的時間。 把以工代賑的利弊都想到了。 說了出來。 最終就看李治自己的抉擇。 他這個右仆射,算是已經仁至義盡了。 當真是好一個和稀泥的長孫無忌。 而第二個人。 卻是馬周。 此人乃是寒門出身,當初還給人養過馬。 所以對于以工代賑,他有著更為全面并且比較細致的想法。 大唐百姓千千萬,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從事耕種,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經商。 剩下有著不少百姓,都是無所事事。 又或者是,成為了那些個富家的傭人,打一些短工,又或者成為長工。 還有一部分,那都是直接簽訂了賣身契,成了富家的傭人,一身都靠著富家生存。 一旦富家出現了意外,他們將會變成無主之奴。 到時候。 有辦法的人。 或許還能繼續生存下去。 而沒有辦法的人。 只會淪落成為一個乞丐,一個苦力,一個燒殺搶掠的惡人。 馬周的一席話。 讓在這朝堂上的官員們,也都靜下心來。 他們知道。 這件事情,是仙師之意。 那坐在上面的陛下,是很有可能會施行。 攔,可能是攔不住了。 那能怎么辦? 只有同意,并且想辦法在這件事情中,獲得一點兒利益唄。 馬尚書都已經說的如此打動人心了。 他們不可能一點兒感觸都沒有。 李治點點頭。 他一直都是錦衣玉食,也無法體會到,沒了錢之后,會過上什么樣的日子。 但是不妨他可以想象。 想到馬周說的那些,想到沒了錢,也沒有耕地,就算是有耕地,卻也不會耕種。 就算是耕種,那也要等到農物成熟。 在此之前,他可能就因為沒了吃的而餓死。 李治有對仙境之中的李世民詢問過一些政令的疑惑。 其中就有以工代賑。 而李世民則是詳細描述了大唐在有了以工代賑這個國策之后。 如今變得多么的繁榮與昌盛。 工人的身份再一次被提升了一個臺階。 以前是士農工商。 但是商人不過是被大環境所鄙視。 然而商人卻也是過得最為舒坦的一方。 工匠還有農戶,卻是最底層。 如今則是不一樣。 以工代賑之后。 其他的那些個個人,想要建造房屋,想要做一些什么。 都是要給工錢的。 要是不給工錢,工匠們完全可以去找衙役和縣令等等,申請工部的裁決。 大唐的律法算得上是非常完善,用律法保護了一些弱者。 深得民心! 李治一直都想要超越自己的父皇,做出一番成績。 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馬周之后。 自然無人再提起弊端。 相比較讓百姓可以有一個養身之所,其他的一切弊端,那都不是問題。 想要反對的官員們,最終也是認了。 不過幾天。 大唐要以工代賑的消息,也就通過大唐國報傳到了各地。 首先開啟的工地。 就是兩河之地的河水治理問題。 常年的水土沖刷。 兩河之地的河堤已經比較高了。 可是一旦洪水來臨之后。 這樣的河堤很容易就被洪水給沖破,造成決堤,然后淹沒很多地區。 堵不如疏。 既然如此,那就在容易引發洪水的地方挖渠。 把河水給引出去。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灌溉田地,還可以解決水患。 聽到會有工錢。 而且,如果不結算工錢,可以直接去長安。 向京兆尹舉報。 而如今的長安京兆尹則是王玄策。 對于王玄策這個大官。 百姓們早已經熟知。 既然如此,很多人都到了兩河之地的工地,報上自己的籍貫,還有身份證明。 發了腰牌之后。 就開始動工。 工部也得到了一些圖紙。 用來建造水閘。 并且利用這個時代的技術,建造一個可以泄洪的泄洪渠。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這兩河之地就有了差不多十萬余工匠。 而一個月的時期到了。 朝廷的第一筆以工代賑的錢,也到了工地,每個人都發了一筆。 工期按照一個月結算,每個人,一個月可得多少錢。 發了錢之后。 也可放人。 有人想要離開。 在這一個月到了之后,可領了工錢,自行離開。 而想要進來的人。 在這一個月工期滿了之后,可以進入。 在工期之內,是不會放人,也不會招人。 看起來是有一些捆綁了。 其實也是方便能夠計算每個人的工期,給他們結算工錢。 以免有人會在其中弄虛作假,騙起工錢。 不用征徭役。 只需要少許的錢財。 就可以讓那些個毫無生計的百姓,有了收入。 就可以解決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帶來的隱患。 也可以解決一些隱藏的矛盾。 簡直是一本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