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運籌帷幄
周瑜再一次沒有想到,對面會給他來這一下。 魯肅的話,完全就是殺人誅心了。 雖然聽起來也并不是十分可信,然而一旦這些話傳開,總會有人相信那個仙師,也總會有人把曹劉治下和江東作比較。 這就是軍心的問題。 再加上,黃蓋突然冒出來,逼得他不得不在這個時候,施以苦rou計,做給魯肅看。 而戰前直接就鞭打他們的一位名將,對于軍心更是一種非常大的影響。 “都督!” 周瑜視察了一下先鋒大營的情況,也算是一種安撫人心的舉動。 視察了之后。 這才坐鎮主賬內,召開了一次會議。 “各位且小心,這魯肅一番話,實在是有一些妖言惑眾,以免有人輕信了去,對軍中造成一些影響?!?/br> 幾位武將抱拳道:“都督放心,我們知道該如何做?!?/br> 或許,他們自己的內心都已經有了一種,都督是不是運籌帷幄,把他們所有人都當做成為棋子了。 當然,也是有人甘愿當這個棋子。 他們的榮華富貴都是江東猛虎孫堅和孫策給他們的,人要講究仁義忠孝,他不能因為敵人的強大,就產生了畏懼之心。 周瑜回到后方的主營,見到了孫權。 把魯肅渡江之后的事情,都敘述了一遍,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實孫權已經得知了消息。 “公瑾,你的意思是,對方已經對我們有所察覺?” 周瑜喝了一口茶,回道:“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在一開始,這蔡瑁被問罪之后,我就總感覺,這一次的謀劃,有一種很大的破綻,至于到底是什么破綻,到現在卻也沒有察覺?!?/br> “那魯肅渡江之后說的那些話,看起來,是想要擾亂軍心,可是卻又像是讓我們施以苦rou計?!?/br> “就像是我的每一步,都在對方的意料之中?!?/br> 孫權沉默了一下。 然后對周瑜安慰道:“不可能,公瑾之才,世間少有,你的謀劃乃是上上策?!?/br> “對方怎么可能會想得到,而且,還能夠做出這樣的布局來?!?/br> “依我看,這可能是對方的謀劃,正好和公瑾你不謀而合,正中下懷!” 孫權說到這里,似乎是理順了這個思路。 稍有一些洋洋得意。 “我們想要出掉這個荊州水軍的統領蔡瑁,結果,這蔡瑁就犯了錯,要被諸葛亮殺死?!?/br> “我們想要演一出苦rou計,對方就派來了魯肅?!?/br> “這便是天時地利人和,天助我也!” 而孫權的這一番話,卻更加讓周瑜沒了自信,有一種事事都被牽制了。 “多謝主公指點,周瑜知道該如何做了?!?/br> 又是一番商討。 周瑜離開了后方的主營,去了中軍坐鎮。 卻想著,還是要試探一番對方,不然他這心中也就非常不踏實。 而周瑜走后,孫權叫來一個親信之人。 “去打聽一下,看一看,其他的一些將軍對于這件事情的看法?!?/br> “還有,多去對面打探消息,我想要知道,對面的人,到底在做什么?!?/br> 這個時候的探子,都是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得到了消息之后,繞道而行,把消息傳出去。 孫權想要看一看,魯肅的那些話,對自己這邊的將士們,是否真的有影響。 畢竟就是他自己聽了之后,也是心有感動。 天下、萬民、盛世。 這些的最終之意思,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名利。 如若也能夠參與到這個建造盛世之中,那可能是要比他現在還要大的名聲。 孫權如何不心動? 然而,他也不能讓別人看輕了他這個江東第三代繼承人。 周瑜對顧雍說道:“禮尚往來,對方派來了一個魯肅,那我們就不能忍了這口氣?!?/br> 孫權手下的左膀右臂之一的張昭,已經帶著家小投靠了曹劉。 如今,能夠派出去的使者,也就顧雍可以一用。 顧雍也沒有推辭,直接欣然領命,也只身渡江,去了對面。 “貴客前來,有失遠迎?!?/br> 諸葛亮帶著人,親自迎接了這位江東的使者。 顧雍則是不卑不亢地回了一禮,說道:“早在江東,就聽聞諸葛孔明之風流,如今一見,果然如那傳聞之言?!?/br> “只是,如你這般之人,為何就看不清楚那朝堂之上,曹賊和劉賊兩人期滿天子年幼,把持朝堂呢?” 魯肅見面之后,就開始數落他們江東的不是。 來而不往非禮也。 顧雍這一見面,就開始數落他諸葛亮的不是。 然而,論辯論,就算是十個顧雍,也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元嘆兄又何出此言,正是因為天子年幼,玄德公和孟德公才會盡心盡力輔佐天子?!?/br> “什么叫做天下大勢?” “我們有仙師指點,你們江東有嗎?” “這便是大勢?!?/br> “而你們則是逆勢而為,必將會被打敗?!?/br> “玄德公治理徐州,把徐州和兗州治理的夜不閉戶,讓那些遭受戰火影響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br> “這便是人心?!?/br> “你們江東可有得人心?” “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此乃圣人之言?!?/br> “元嘆兄,我帶著你來看一看,這荊州上上下下,你就明白了?!?/br> 諸葛亮對顧雍還是非常禮貌,讓他看看荊州的這些官員是如何治理荊州,又是如何選拔等等。 又提了一下,蔡瑁因為掌控世家大族從而不想分田地,還要誘導別人來暴亂,所以被問罪。 還有真心勸說顧雍,要識時務等等。 諸葛亮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這顧雍,似乎是真的被諸葛亮的一些說辭打動了,有心想要投誠。 但是似乎又像是礙于面子,最后還是回到了江東。 雙方的第三次交手,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僅僅是在戰術上,嘲諷了對方。 可是卻又像是,在實行一個非常大的謀劃。 雙方都有著自己的打算。 周瑜聽完雇傭在對岸的所見所感,這才打消了心中的那點顧慮。 然而,事實真的就像是他想的那樣? 真的就是顧雍所見到的那般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