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
劉徹讓人把可樂搬運到了內務府。 有了這個可樂。 他以后賞賜給那些個大臣的時候,也更能夠讓他們接受。 至于拍賣得到的錢財。 對于漢天子來說,他并不是那么缺錢的人。 要知道,劉徹的手下可是有著很多的子錢家,這些人就是最早放高利貸的人。 這也是劉徹允許的。 相當于官方支持,也算是一個官方的銀行。 所以劉徹并不缺錢,想要錢,就直接找這些子錢家就可以了。 他們自己能夠雇傭人去挖礦,然后產生青銅,最后打造錢幣,自產自銷。 順帶承受來自于帝王的伸手。 “這一次,仙師的指點,乃是讓朕在東海之濱建造鹽田,從而造福于大漢的子民?!?/br> “這鹽田每日都可曬鹽,建造的大,建造的多,大漢的子民們也就不會為白鹽而發愁?!?/br> “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眾人我看看你,你看看我。 因為這東海之濱,乃是藩王的領地啊。 要是在他的領地上建立鹽田,那到時候,這白鹽是長安朝廷的,還是藩王的呢? “陛下,臣以為,此事乃是造福子民之策,當大力施行之?!鄙:胙蛘境鰜?,第一個支持。 “至于這東海之濱,很多地方未曾完全開墾出來,不知道,仙師所指,乃是哪一處,在何地適合曬鹽田,如此,也好做出決策?!?/br> 劉徹點點頭,覺得桑弘羊說的非常有道理。 “地圖!” 立即有人呈上來地圖。 劉徹指著東海一處,說道:“應該就在這個地方,仙師有言,這里很是適合曬鹽?!?/br> “海水之中蘊含很多海鹽,到時候可以把海水帶到岸上的鹽田里面?!?/br> “經過太陽的日曬之后,海水被蒸發了,剩下的便是海鹽,海鹽再經過過濾和蒸煮,就可以產出來白色的精鹽?!?/br> 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做蒸發,也不明白,這是什么原理。 但是仙師說了,按照圖紙上面的去做,肯定會有工匠知道該如何去做。 桑弘羊未曾見到過圖紙。 然而經過劉徹這一番解釋,就覺得這肯定可以產出來很多白鹽。 畢竟,這可是仙師指點的方法。 “此地未曾成為封地,倒是可以建造鹽田?!鄙:胙蚩粗貓D,說道。 其他的大臣見狀,也立即同意。 真要是藩王的領地,他們就面臨一個問題。 當然了。 這樣的問題在劉徹看來,根本就不是什么問題。 只要是給其他藩王一些好處,然后再利用這個藩王的一些過錯作為借口,把那海邊的封地給收回來。 那自然也就成為自己的了。 “陛下,臣有一問?!?/br> 另外一位大臣站了出來,躬身施禮道。 劉徹道:“講?!?/br> 韓安國看了一眼地圖,回道:“陛下,這東海之濱距離長安甚遠?!?/br> “從此地到長安,需要經過淮南,再到關中,最后到達長安之地?!?/br> “這一路之運送,怕是也需要耗費?!?/br> “臣聽聞,這淮南的九江之地,有一些水賊,他們要是見到了白鹽,豈有放過的道理?” “這關中之地,也有一些悍匪?!?/br> 韓安國提出來的疑問,頓時讓漢天子有一些新生悶氣。 咋! 自己這個大漢天子,想要為子民們謀福利,咋就這么難呢? 水賊、悍匪、淮南王。 這中間的確需要很多人的運送,才能夠保證海鹽可以送到長安城。 一來一去,便是軍餉和錢財??! “為了天下之子民,這運送白鹽之事,就交給羽林衛來,建立運鹽司?!?/br> “誰要是膽敢搶奪,那就格殺勿論!” 漢武帝知道,這其中,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淮南王,他這個人,還是有些野心的。 不然這些年,也不會擁有一些不從的聲譽。 而且,仙師也有言,以后可能會有八王之亂。 這大漢的藩王,那就不應該分封在大漢的疆土之內,或者是說,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分封。 周天子分封天下,最后的結果如何? 造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周天子勢弱,那些個諸侯國根本就不愿意聽從他的圣令。 大漢也是如此。 分封諸侯國,讓他們自治,很容易就造成他們養病自重的結局。 “遵命!” 桑弘羊等人看得出來,劉徹似乎是想到了不好的事情。 便連忙制止了這個話題。 他們也知道,一旦真的有人動了白鹽,漢天子是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 這朝廷要建鹽田的事情。 也被漢天子劉徹拿來宣傳了一番,并且表示,以后將會實現讓大漢所有的子民都能夠吃上白鹽。 而建造白鹽的隊伍,已經從長安出發。 前往東海之濱進行選址,然后建造白鹽工廠,負責這件事情的大臣,乃是竇嬰。 之所以安排竇嬰前往東海之濱,擔任鹽司的監正。 也是因為劉徹已經看到了竇嬰和當朝的大臣田蚡兩人之間的矛盾,再加上竇嬰所在的竇氏還是比較強大。 讓竇嬰去東海之濱,也是為了緩解竇嬰和田蚡兩人之間的矛盾。 也把竇氏的勢力遷徙到東海之濱去。 到時候,那里條件艱苦,竇嬰要是忠誠,自然會堅持下來。 要是只會賣弄,最后的結果,自然是罷免。 不得不說。 劉徹這個權術的運用,和李世民已經算得上是不相上下了。 比崇禎皇帝要好很多。 崇禎皇帝的權術,那就是班門弄斧,總是會讓自己距離死亡更進一步。 劉徹此舉能夠緩解大臣之間的矛盾,還能夠解決一個竇氏。 更能夠讓自己擁有一個鹽田。 竇嬰到了淮南之地,立即就受到了來自于淮南王的熱烈歡迎。 親自出城迎接。 誰知道,迎接的也不過是竇氏的幾個家臣和門客。 因為竇嬰帶著工匠,繞道去了東海之濱。 他也清楚自己的身份,作為漢天子的近臣,作為竇氏的族長。 他身上的擔子可不輕。 特別是如今的漢天子有了仙師的指點,以后的大汗肯定是越來越強大。 一個小小的淮南王,根本就不值得他在壽春停留。 在他的身邊,那可是有著漢天子的探子。 到時候被漢天子知道了,他的竇氏,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