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崔民干說的有道理,朕允了
魏征對于大唐要對外開戰這種事情,是有一些不太茍同的。 因為大唐就算是真的開疆擴土了,征站了更多的疆土,也終將會被這些疆土所累。 畢竟除去這中原之地以外,那些疆土上的百姓也都是夷族之人。 對于仙師中的一句話,魏征還是非常贊同的。 那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縱觀古今,中原大地上的王朝都要對抗北地的蠻族之入侵者。 大唐真要是開疆擴土,要用多少戰士們的鮮血來奪來這些疆土呢? 真要是奪來了,又要如何治理,如何處置那些異族的百姓呢? 這都會是一個難題。 “魏公這話說的,我們就放著那些個好地方,讓那些異族之人占著?” “戰爭自然會有流血犧牲,但是若無戰爭,大唐又如何彰顯天朝上國之威嚴?” 程咬金不服氣,直接就對魏征叫嚷著。 “程將軍稍安勿躁,我并不是說,大唐并不能對外開戰,而是現在不能?!?/br> 魏征自然不想要和這個混世魔王爭論什么。 聽到這魏征的話,程咬金自然也不好說些什么。 李世民這時候則是站出來了。 “玄成說的不錯,大唐現在并不能對外征戰,貞觀二年之時,大唐對突厥的作戰,已經是讓大唐負重而行?!?/br> “如今應該休養生息,鼓勵百姓農桑為主,也要多多發展工藝和商業?!?/br> “仙師這一次也點化朕,大唐如今并不需要急于開疆擴土,也沒有外在的強大敵人,更沒有天災和人禍?!?/br> “如此安定的大唐,需要的是大力耕種,從而讓百姓都可以吃上一日三餐的飯食?!?/br> “吃得飽,穿得暖了,這才算是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br> “這個時候,再思開疆擴土,于國于民而言,都不會有什么困難?!?/br> 魏征連忙躬身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也是連忙躬身施禮,說著,“陛下圣明!” 這個時候不跟著拍馬屁,那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大家都是聰明人。 李世民抬了抬手,壓了一下。 “朕打算建立武舉之策,眾卿以為如何?” 坐在上面的李淵,看著意氣風發,已經有一種睥睨天下的魄力。 這心中也就難受了起來。 想當初……。 “唉?!?/br> 李淵在心中嘆了一口氣。 雙眼無神地看著還在躬身的百官們,似乎對于接下來的結果,已經是了然于胸了。 “臣等無異?!?/br> 世家之人是擋不住這一刻的李世民的。 沒有了強大的八柱國,這朝堂之上掌兵的人,又都是李世民最為忠誠的部將。 朝野上下,也沒有敢直接站出來反抗,更沒有了那些個有著強大野心和能力來反抗的人。 他們只能是自食惡果。 選擇了服從。 一個武舉而已,他們世家還是能夠培養的出來的。 當然,這種事情其實對于那些個武將來說,也是有一個福音了。 他們如今已經位居國公之位。 只要是不犯下什么大錯,這一生也算是榮耀富貴到了頭。 但是他們也有著后輩啊。 下一輩之人,不可能還要通過軍功來慢慢獲取官職和爵位吧? 有了武舉之后,他們就可以通過武舉來成為軍中的郞將等等。 這樣一來,也就可以不用在戰場之上用生命來獲取軍功。 在李世民借著這個仙器觀賞大會的時機,定下了這樣的國策來。 一時間,還真的沒有人敢反對。 “朕要撤出一部分的士兵,讓他們歸于田野,去開荒耕種,等到以后若有戰爭之時,再度調回?!?/br> “爾等以為如何?” 這開荒,說的自然是把那些不毛之地,還有一些適合耕種的地方,開墾出來。 而這不少的土地,都算是無主之地,但是卻也已經在私下里,成為了某一些人的私有財產了。 這一下子,算是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 百官們不敢說話了。 他們敢答應嗎? 這要是答應了。 誰也不知道這事后會出現什么意外來。 到時候,誰來背著個黑鍋? “陛下,此事,臣以為應當從長計議?!币詾榇蟪颊境鰜砹?。 黃門侍郎崔民干站出來了。 此人乃是博陵崔家的二房,也是一位相貌堂堂,并且有著大才之人。 早些年從事于隋朝,后來歸降于李淵,跟隨李神通南征北戰。 再然后就是現在的黃門侍郎。 李世民眼見此人站了出來,就知道世家終究還是要有一些話要說了。 “為何?” 李世民的聲音聽不出來一絲的感情,不知道他是怒,還是真的要知道原因。 “陛下,如今大唐剛剛平定了突厥之亂,然則,這邊關需要戍守?!?/br> “如此突然裁軍,邊關之將士們必然會有慌亂?!?/br> “而且,裁軍之后的那些將士們,也會有一些不滿,他們也未必愿意回歸于田野耕種?!?/br> “臣以為,以士兵開荒尚可,但是卻不能讓他們直接歸于田野耕種?!?/br> “一則,他們大部分都是早年便從軍,于農桑之事不熟耳,這二則,便是他們于軍中習慣了,突然回歸于田野,可能并不是很習慣?!?/br> “如若這些士兵們在地方上有所異動,也不利于地方上的治理?!?/br> “臣認為,可以派遣一部分將士們去開荒,這耕種的事情,還是要交給農戶?!?/br> 崔民干這話,聽起來的確是沒什么毛病。 就是李世民聽了也都覺得非常中肯,他倒是忘記了,那些軍中的漢子,都習慣了戰場的廝殺,如何會過的貫鄉野的生活? 這裁軍之后,真的要是發生了點兒什么。 他這以后的謀劃,可能就更加不好實施了。 “言之有理?!?/br> 李世民這一句,聽著似乎是真的在贊同。 畢竟他的手,可是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眼神也的確是在思索。 而不是背著手,站在那里一臉平靜。 可若是楚風在這里,還是要堅定要裁軍的,這大唐如今的農戶能有多少? 開荒出來之后,這些個田地完全可以屬于那些將士們的。 可要是交給了農戶。 這天下的很大一部分的農戶都掌握在那些佃戶的手中,而這些佃戶,都是鄉紳、富商以及世家之人的手中。 還有一部分,也都是大唐的親王、國公等有爵位的人手中。 讓農戶去耕種這些開荒出來的田地,最后糧食也都會進入這些人的手中。 他們會交賦稅嗎?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軍中的那些個老兵,還有那些個傷殘的將士們,以及并不想繼續在軍中之人。 這些人,完全可以讓他們解甲歸田。 只要是這些人有了田地,就不用朝廷繼續養著他們,還可以為大唐的糧農司生產一些糧食。 如若每一年都能讓一些這樣的士兵解甲歸田,獲得一些田地。 這才是真正的能夠建立不世之業,解決底層清苦百姓和貴勛、富商豪族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