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大秦應當永世銘記仙師之恩
始皇帝沒有現在就殺了項梁。 他要讓項梁等人看到,大秦會更加的強盛,會更加的繁華。 而不是歷史上的二世而亡。 對于始皇帝而言,大秦的二世而亡其實就像是詛咒一樣。 時刻在他的耳邊縈繞。 就算是現在有著仙師的點化,他也不敢保證,大秦就真的能夠不會走向以前的歷史結局。 這一點,仙師曾經也有說過。 他雖然能夠點化這些帝王,可是真正實行計策的也是他們這些帝王。 每一個帝王的能力和心思都不一樣。 而且,仙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地都在看著他們,時時刻刻給出指點。 “陛下圣明?!?/br> 當項梁這些人被押送下去,再以廷尉的人對這些人進行徹查。 如若并非大jian大惡之人,只是以幫助謀逆者的罪名而處罰。 這些人不會死。 但是需要去礦山服徭役,也就是成為一個挖礦工。 這比之以前的大秦律法,那已經是非常寬容了。 最起碼讓這些人有了活命的機會,而不是直接被拉到外面砍頭,或者說,直接被坑殺。 對于始皇帝的做法,蕭何看起來是非常贊同。 “怎么,你覺得朕這樣做,是對的?” 始皇帝背著手,看著蕭何。 蕭何的所作所為其實很像以前的李斯,讓始皇帝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但是在某一方面,蕭何卻又和李斯有著很大的差別。 李斯喜歡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有一種相權大握,不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力。 而蕭何不同,他會注意到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們的能力。 在始皇帝需要他做事的時候,他會直接推薦某一個臣子去做,因為這樣的事情正好對應著他的能力。 當然有一些事情,蕭何也會自己去做,用他的話說,他的能力本就在此。 所以從蕭何被始皇帝征招,成為了大臣到現在,看起來好像立功并不是很多,卻也是始皇帝非常寵信的人了。 始皇帝身邊的蒙毅留在了咸陽宮,輔佐公子扶蘇監國。 這算的上是公子扶蘇真正意義上的監國,不少事情,他都有著處決的權力。 “陛下此舉正是遵從了仙師的仁政,項梁這些人的確有罪,但是以項梁本身來說,似乎卻又無罪?!?/br> “只不過,如今的大秦需要的是安定,是百姓安居樂業,大力發展仙師所指點的商業已經工業和農業。 而不是戰火紛飛,各地混亂不堪?!?/br> “陛下不殺項梁,而是讓他親眼看一看這大秦之繁華,讓他死得瞑目。 以后再以此事告知于天下,想來,百姓們會更加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安居樂業。 更會敬佩陛下的廣闊心胸!” 始皇帝意外地看了一眼蕭何,沒有再說什么。 六國的刺秦之計,就這樣結束了。 項梁建立在別山之中的村落,也進駐了大秦的官吏。 他們在這里安排墨家和一些徭役修建了直道,然后便聯通了外面。 當這里的百姓走出去的時候,才知道外面已經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那個逼迫他們服徭役的秦吏不見了,如今的大秦官員們,見到百姓都會笑瞇瞇地打招呼,還會和百姓一起下地視察,又或者在衙役中,為人伸冤。 更沒有了以前那種,做什么事情都要按部就班,一點兒都不能逾越。 特別是那些大秦的百姓,整日里都在干活兒,就像是有著干不完的活兒一樣。 不是收拾房間,就是在田地里面除草,又或者是開墾荒地。 又或者,形成一個隊列,走在官道上面,身上背著一些物品,在嚴格的盤查之下,進入都城內,換取他們所需要的物品。 如今,他們想要進入都城,直接就可以進入。 根本就不用盤查,也沒有路引。 城門前,那些守衛的士兵,都是安靜地站著,并不會阻攔任何一個路人進入城內。 看著往來都城的百姓,楚人是非常向往之。 他們也慢慢地靠近都城,然后觀察著兩邊的守衛,似乎在小心翼翼。 至于帶著他們來見世面的秦吏,則是親切地上前,和守衛校尉打招呼。 “葉大哥,我這次是來帶著他們進入都城看看,他們一直被人看管著,連寨子都未曾出去過?!?/br> 守軍的校尉似乎和這位秦吏還算是認識。 “無礙,進去吧,這些人,也都是可憐人?!?/br> 當他們進入都城內的時候,看到的是寬敞的街道,街道兩邊都擺著很多攤位。 這些攤位上面擺著各式各樣的貨物。 秦吏自費,給他們買了現在比較火的小吃,聽說是從仙境之中傳出來的。 叫做包子。 用一些素菜做餡兒,然后白白的面粉,咬上一口,那香氣,當真是無法抵擋。 關鍵是這種軟軟糯糯的包子,吃起來真的太讓人回味無窮了。 不少人吃完,恨不得現在就呆在包子店,永遠都不走了。 一天三頓都是包子,他們都能夠接受。 可惜。 秦吏身上并沒有很多錢,所以三個人一個包子。 只是給他們打打牙祭。 就這,他們已經是感恩戴德了。 以前項梁總是說,大秦的人都是壞人,大秦的官吏都是十惡不赦之人。 他們欺壓六國的百姓,讓他們去做很重很累很苦的活兒。 還會隨便就殺了他們。 總之在項梁的口中,外面就是一個地獄。 而現在,當他們真正的看到之后,才知道,外面并不是煉獄,而是非常繁華、非常美好的人間。 他們被騙了。 …… 始皇帝如今已經到了會稽。 他讓人去找的劉邦,并沒有找到。 此人似乎聽到了一些風聲,早就逃走了。 沒有找到人,始皇帝也沒有失望。 更沒有因此而大張旗鼓讓人去尋找劉邦,直接來一個全天下通緝此人。 至于還在尋找的韓信,始皇帝其實并不是非常在意。 對于他而言。 這樣的人才如果可以所用,那自然是極好的。 如果不能,相信不久的將來,大秦必然會有更多這樣的人才。 仙師也說過。 當學宮和圖書館建立的多了,當人人都可以讀書,那人才自然就不會缺。 大費周折去尋找一個兵家傳人,以后所謂的“兵仙”并不符合始皇帝的觀念。 在會稽停留了一段時間,始皇帝去視察了一下海邊的鹽田。 這才是此行的重中之重。 大秦還沒有鹽商,只不過鹽本來就非常稀缺。 如今有了鹽田,大秦的百姓就可以以很低的價格,或者是以物易物就能夠獲得白鹽。 “大秦應當永世銘記仙師之恩澤!” 始皇帝背著手,站在了高臺,看著不遠處的鹽田。 斜陽把他的影子拉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