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一碗餃子惹麻煩
“師傅,何家和武家想必是看見咱們買菜了,派人送了兩車菜過來。 武家那車還有韭菜,小白菜等新鮮菜呢。 您想吃點什么,中午讓陳嫂子做?!?/br> 糖糖端了紅棗茶進屋,給師傅解渴,順口提了兩句。 “是嗎,這么點兒小事又驚動這么多人?!?/br> 白芊芊想了想,就道。 “讓陳嫂子做個蔬菜粥,給兩個孩子送去。 再包一些韭菜豬rou餃子,把咱們先前路上買的干蝦仁泡發一些,放進去。 何家送一份,武家多送一些。 記得告訴陳嫂子,別忘了放料油?!?/br> “知道了,師傅。 讓陳嫂子給您做點兒什么啊,您傷著,不好吃韭菜呢?!?/br> “給我來一碗細面吧,放點小白菜,放一個荷包蛋?!?/br> “那我跟師傅一樣,吃面?!?/br> 糖糖眼見師傅點菜,這是有胃口吃飯,很是高興,蹦蹦跳跳跑去灶間幫忙包餃子。 何家那邊,接了餃子,自然很高興。 何老夫人吃了一盤子,兩個孩子也是一人一碗蔬菜粥,也是飽足的對頭睡午覺了。 “難為芊芊這孩子了,自己傷的那么厲害,居然還記得給我張羅吃的?!?/br> “可不是嗎,老夫人。 二夫人給您選這個住處可是太好了,康哥兒有曦哥兒一起玩,吃喝都跟著借光兒呢?!?/br> 何老夫人笑呵呵,倒是大方承認。 “最占便宜的就是我了,起碼不虧嘴啊?!?/br> 眾人都是笑起來,“那也是老夫人好福氣?!?/br> 再說武威侯府里,武二夫人惦記白芊芊的傷,還要派婆子過去送點東西,問問情況。 結果,何家倒是送了食盒過來,盒子里是生餃子。 碰巧,幾個孫兒下了學過來請安,嚷著餓了。 武二夫人就趕緊讓人把餃子煮了,幾個孫兒吃的極香甜。 就是一向有些挑事,不愿意吃酒菜的小孫兒也吃的嘴角流油。 武二夫人歡喜又驚訝,就道。 “你們這是早晨沒吃飯嗎,餓的厲害,吃的這么痛快?!?/br> “不是啊,祖母,這餃子真是鮮美,好像春日的味道?!?/br> “對,就是春日的味道,蝦仁也很甜?!?/br> 武二夫人好笑,當孩子們哄她高興了。 結果,她夾了一個送到嘴里,就更驚訝了。 “哎呀,真是味道太好了。 難道是這韭菜的關系,春日新生發的,肯定味道要濃郁?!?/br> 武大少夫人等三個兒媳,因為孩子在,也都湊來說話。 聽得這話就道,“母親說的是,吃了一冬日的蘿卜白菜,有點兒不同的鮮菜,肯定胃口更好?!?/br> 武三少夫人也是笑道,“說起來,咱們莊子上的暖窖菜也該收割了。 我還…” 她剛說到一半,武同從外邊進來,聽得母親屋里熱鬧,很是高興。 他最怕母親因為meimei,整日悶悶不樂。 “母親這里有什么好吃的,可有兒子一份兒,打馬回來,路上肚子就餓了?!?/br> “你可回來晚了,怕是沒你的份兒了?!?/br> 武二夫人趕緊喊了婆子去端些點心過來,給兒子墊墊饑。 “這餃子不是灶間包的,是將軍那邊送來的。 聽說是你義妹讓人包的,特意送來給我吃個新鮮。 幾個孩子下學餓了,先給她們飽飽肚子?!?/br> 武同聽得笑了,就把先前送菜一事說了。 末了笑道,“義妹這是借花獻佛了?!?/br> 武二夫人應道,“怪不得,我還想呢,她摔的那么重,怎么特意送了餃子來。 原來是因為這個,這孩子是個有心的?!?/br> 武同拿了一塊梅花糕,剛要吃,他三歲的小女兒就捏了一個餃子,一定要爹爹吃。 武同拗不過女兒,一口吃下,真心夸贊。 “義妹家的廚子手藝真是不錯,怪不得姨母總是夸贊?!?/br> “是啊,這幾個孩子平時挑嘴,今日都沒少吃?!?/br> 大少夫人趁機提議,“等義妹養好傷,逮到機會我可的多請教一下。 咱們大人還罷了,孩子們多吃半碗飯,可就長半碗力氣呢?!?/br> “好啊,芊芊吝嗇的,一定不會藏私?!?/br> 武三夫人聽說莊子上的韭菜都被丈夫送到了將軍府,臉色就難看之極。 她扯了帕子,極力忍耐。 這會兒再聽眾人一個勁兒夸贊,就忍耐不住了,沖口就道。 “義妹是上灶廚子出身,旁的不成,做飯當然最拿手了?!?/br> 這話很是突兀,而且語氣里滿滿都是鄙夷。 別說大人們,就是幾個孩子都聽出了惡意,停了筷子。 武二夫人當即就沉了臉,武同也皺眉望向妻子,不明白她怎么說話如此失禮。 武大夫人趕緊給孩子們使眼色,“你們吃飽了嗎,回去午休吧,下午還要繼續上課呢?!?/br> 幾個孩子趕緊起身行禮,然后退了出去。 就是武同三歲的小女兒都是如此,沒有撒嬌,很懂規矩。 武同見女兒如此,臉色好了一些。 幸好,女兒大半時候都養在母親身邊,若是養在小家子氣的妻子身邊,怕是性子也要歪了。 武三少夫人見的如此,有些后悔方才口不擇言。 但話已經出口,收不回來,她又覺得委屈。 全家,包括她的丈夫都為了一個外人,這般對她。 她說的是事實,又不是故意辱罵。 武二夫人最是不喜她這副樣子,想呵斥幾句,兒子又在旁邊,怕兒子難做,于是擺擺手攆人。 “我乏了,你們都回去吧?!?/br> 大少夫人和二少夫人趕緊起身,武同也扯了妻子行禮退下。 大少夫人借口要個繡花樣子,同二少夫人走了。 留下武同黑著臉帶了妻子回去自家院子,奴仆們極有眼色,遠遠見著就跑光了。 三少夫人進屋就抹了眼淚,“三爺,我不過說句實話,母親怎么就生氣了。 就算那個宇文小姐救過姨母,也待康哥兒很好,但她總是外人,不是蘭溪!” 武同臉色更黑,開口呵斥道。 “閉嘴!你知道什么,平日小家子氣,家里人都不同你計較,你卻一點兒長進都沒有。 在自家丟臉就算了,如今還要丟人丟到外邊去嗎? 義妹當初在路上,可不是照顧姨母和康哥兒那么簡單。 若不是她聰慧穩妥,姨母和康哥兒怕是都不能活著回來! 蘭溪沒了,康哥兒沒了娘,母親疼得肝腸寸斷。 若不是寄情于義妹,哪有今日開懷! 你作為兒媳,不感激義妹,反倒處處鄙薄。 真當母親和嫂子們看不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