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探虛實
郭先生見了,也沒有推辭,囑咐幾句就走了。 租住的這個小院子,租金高,也有高的原因。 就像昨日糖糖幾個說的,往北走兩條街,就有市集。 附近百姓都來這里采買,很是熱鬧。 而往南三條街就是商區了,一條街足有三里地長短。 街路兩側都是商鋪,吃喝穿戴用,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聽說這樣的商區,在東西南三城去也各有一個。 這般看來,倒是比徐州府更發達繁榮一些。 街路上,乞討或者破衣爛衫的路人很少,百姓臉色也都不錯。 白芊芊忍不住看的點頭,這里比之徐州府要富庶很多。 糖糖和荷花年輕,忍不住買了一些帕子或者小首飾。 她們在點心鋪子也忙了小一年了,每月都賺工錢,但平日忙碌,根本沒有機會花用。 如今可是終于撈到機會了,恨不得每個小攤子,每個鋪子都光顧。 陳三妹日子過得仔細,買了兩樣兒需要的用物就不肯再掏錢了。 白芊芊給蘭蘭買了幾樣小吃,哄得小丫頭眉開眼笑。 至于紅姑一直走在白芊芊身邊,生怕路人碰到她。 白芊芊就挽著她進了一家繡莊,這一調就挑了十幾塊意料。 大半都是給未出世的孩子準備的,算著日子,這孩子是年后二月初出生。 那個時候,天氣還沒有暖和。 襁褓和衣褲都要棉的,需要準備的東西就更多一些。 還有白芊芊自己以后肚子越來越大,衣裙也要縫制一些寬松的。 紅姑針線不成,糖糖和荷花要張羅點心鋪子,陳三妹也要上灶,蘭蘭還小。 白芊芊考量了半晌,就在繡莊里定做了一些。 她如今肚子還不算明顯,借口家里嫂子懷了身孕,身量和她差不多。 繡莊的人也沒懷疑,按照各個時期放寬尺寸,各做兩套。 雖然白芊芊不要太過繁復的繡紋,衣料也是簡單舒服為主,不要華麗昂貴的。 但數量多,這筆生意,繡莊也不少賺。 最后,定了取貨日期,繡莊老板娘就熱情的把眾人送出了門。 白芊芊派人回院子去問了問,聽說郭先生不回家吃飯。 她索性就帶了眾人尋了個附近口碑最好的酒樓,解決了午飯,也是打探一下“敵情”。 做到知己知彼,也找找自己的不足。 中午飯口時候,酒樓上客達到了一半,生意還可以。 眾人女子居多,不好坐大廳,就上了二樓包廂。 白芊芊和陳三妹研究著,點了八個比較考驗功夫的菜色。 結果,小伙計陸續上了菜,眾人挨個嘗過,都是有些失望。 本以為白鷺洲這么繁華,飲食業定然也會發達。 但沒想到,口碑不錯的酒樓,水平比之徐州府還有很大差距。 先不說四季樓有料油添彩,就是烹飪手法都更多樣。 這里許是食客口味清淡一些,每道菜都略顯得單薄。 “師傅,若這里都是這般水平,咱們開酒樓,必定生意會興隆?!?/br> 陳三妹平日很是老實本分,這個時候難得驕傲了一把。 白芊芊點頭,但還是說道。 “其實,認真說起來。 這里的水平才是正常,咱們徐州府原本就是有名的飲食之道盛行。 加上這兩年,咱家的上灶隊伍被推崇,很多烹飪手法傳揚出去。 各處的廚子都在琢磨,推廣開來,整體水平都是高了很多。 所以,如今我們初次吃到這里的菜色,才會覺得落差大。 不過,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里的菜色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白灼和冷盤還不錯。 這幾日,你閑著無事,就多出來走動,到處都嘗嘗看。 不要怕花錢,多了解一下,心里更有數?!?/br> “是,師傅?!?/br> 陳三妹恭敬應了,又把每道菜嘗了嘗,味道記在了心里。 還算不錯的兩道,眾人又討論了一下,猜出大半調料和手法,這才回家去了。 糖糖和荷花張羅著要在院子里建一個小烤爐,備著平日烤點心吃。 馮春兒等人就去買磚石等用物。 蘭蘭拿了街上買的小吃,笑嘻嘻跑出去玩耍。 晚飯前,她就跑了回來,同眾人稟報。 “小姐,隔壁是個大雜院兒,后院住的是個府衙里的捕頭一家,據說他家婆娘很厲害,生了兩個兒子。 前院住了三家,一家賣豆腐,一家是泥瓦匠,還有一家是街上賣雜貨兒的小販兒。 再往巷口過去,一家是開布莊的,一家是個舉人的別院兒?!?/br> “蘭蘭厲害啊,出去這么一會兒,就打聽這么仔細?!?/br> 糖糖逗著蘭蘭,惹得蘭蘭臉紅。 “我跑去隔壁,那家賣豆腐的閨女叫虎妞兒,特別實在。 我問什么,她就說什么。 就是她太能吃了,把我的栗子都吃光了?!?/br> 說到這里,小丫頭心疼的撅了嘴巴。 眾人都是笑,“這幾日總要上街,到時候再給你買就是了。 再說了,家里明日就砌烤箱了,點心都吃不完呢?!?/br> “我要吃點心!”蘭蘭高興壞了,“咱們家的點心最好吃?!?/br> 白芊芊想著以后要在外走動,免不得就要碰到左鄰右舍。 她就道,“明日開始,我就換婦人打扮了,方便在外走動不說。 以后真是肚子大了,省得人家看到,風言風語?!?/br> “師傅,你自己舒坦就成。 其余你都不用擔心,這些鄰里鄰居的事,交給我們就成?!?/br> 糖糖趕緊應下來,正好福嬸子也端了菜進來,一邊摘菜一邊笑瞇瞇聽眾人說話。 這會兒,她也應道。 “小姐,這市井人家啊,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看人下菜碟。 小姐不妨冷淡一些,不用搭理誰。 平日有事,有我們出面兒就是了。 就算外人有心算計,摸不清咱們虛實,反倒不敢得罪咱們了?!?/br> “福嬸子說的是,待得明日烤了點心,各家送一盤,其余就不用走動了。 這內院兒,除了自家人誰也不能進。 外人想沾邊兒都不成!” 眾人七嘴八舌商量妥當也就算了。 第二日,馮春兒等人了磚石回來,進進出出開始忙碌著建烤爐。 免不得,就惹來左右鄰居探看。 聽說新鄰居要建烤爐烤點心,人人都是驚奇。 畢竟點心這東西都是鋪子里賣的,就是自己家偶爾做做,也是大戶人家的做派。 這對外聲稱姓郭的人家,到底是什么來頭,日子過得這么講究奢侈… 有婦人酸溜溜在背后說道,“興許就是做個樣子罷了,平日能把白面餅烙明白就不錯了?!?/br> 眾人都是笑也沒放在心上,結果第三日,郭家院子里就處傳出了誘人的香甜味道。 大人們還罷了,孩子們卻是受不了啊,恨不得趴在郭家門縫兒往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