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收養
    劉玉芳聽得心頭一動,就喊了周嫂子,“把小丫兒抱來?!?/br>    小丫頭在炕里的搖籃中,睡得香甜,突然被抱出來,就皺了眉頭,嘟了小嘴。    吳二嫂小心又笨拙的把她抱在懷里,只看了一眼就紅了眼圈兒。    “這孩子長得真好啊…”    “是啊,這孩子秀氣,而且特別懂事貼心,長大了一定是個好姑娘。    只是可惜,命苦啊。    剛出生就被扔在我們家門口…”    劉玉芳嘆氣,問道,“你們是聽芊芊說過了?”    吳二嫂趕緊點頭,說道。    “夫人,我們兩口子成親六七年了,一直沒有孩子。    原本是掌柜的在邊疆,我在家伺候公婆。    但掌柜的回來,我也一直沒開懷。    家里公婆都著急,我也著急。    人家說抱養一個孩子引一引,興許就如意了。    我也有這個想法,正好今日白師傅一說,我們夫妻都是歡喜,就趕緊趕來了。    不知…夫人舍不舍得把這孩子,送給我們家里養著?”    劉玉芳有些猶豫,想了想,她也直說了。    “按理說,你們夫妻跟著芊芊開點心鋪子,也是自家人,值得信任。    但這孩子是個可憐的,已經被爹娘拋棄了。    若是再尋的人家待她不好,就是掉進苦水了。    你們夫妻討她回去,是為了引一引,再生親生的孩兒。    人心很多時候都會變,就是親生兒女,做爹娘的還免不得偏心哪一個呢。    到時候,你們有了親生孩兒,再嫌棄這一個…”    吳二嫂放下孩子,又跪了下來。    “夫人,奴婢知道您心善,擔心我們錯待這個孩子。    但夫人我們也是想好了,才敢跑來同夫人求肯。    若是日后我不開懷,那這個孩子就是我們唯一的孩兒,我們自然待她千好萬好。    若是我當真有那個福氣,再生一兩個。    這孩子就是我們全家的福星,更是要感激她了,絕對不會苛待半分。    再說,我們簽了死契,我們是白家人。    若是我們違背了今日承諾,夫人盡管懲罰我們就是。    把孩子給我們養,總比給外人養要放心?!?/br>    話不說不明,吳二嫂這么一說,劉玉芳倒也覺得有道理。    確實,送給外人,就是對孩子不好,白家也不好干涉了。    但給了吳家兩口子,他們是白家奴仆,總不敢行事太過出格兒…    “芊芊知道這事兒嗎?她怎么說?”    “白師傅點頭了,但也說要我們過來,求得夫人同意?!?/br>    吳二嫂猜的事情成了,樂的合不攏嘴。    果然,劉玉芳嘆氣,眼見吳二嫂一直沒舍得把孩子放下,就道。    “那好,你把孩子抱回去養吧,這是個可憐孩子,以后對她好一些?!?/br>    “多謝夫人成全,多謝夫人…”    吳二嫂抱著柔軟的小姑娘,忍不住眼淚都掉了出來。    她盼著做母親好多年了,如今終于心愿達成了。    眾人都是歡喜找到了好人家,紛紛上前恭喜。    吳二嫂連連行禮,劉玉芳又擔心孩子抱去點心鋪子沒有吃喝。    吳二嫂卻說,點心鋪子做點心要用奶,孩子一起喝就行。    至于小衣衫,被褥之類,家里婆婆和小姑子們早就盼著她開懷,做了很多備著,如今正好派上用場。    說來說去,這孩子出生就好似特意為了進吳家門一樣。    點心鋪子那邊還忙,吳老二兩口子也不好多留,千恩萬謝之后,抱了孩子就上了馬車回城了。    這孩子來的突然,走的也順利,讓眾人一時還有些不習慣。    白老大使喚了大河小河去村里稟告里正等人,不用給孩子尋人家了。    但孩子到底給了誰,他們也不打算說,防備白老二或者那個小寡婦再去尋麻煩。    這孩子跟了吳家是福氣,起碼以后不會缺了吃穿。    但若是落到白老二和小寡婦手里,怕是一輩子就真毀了。    白芊芊早晨聽吳二哥夫妻說了幾句,就去上灶了。    下午回到點心鋪子,眼見孩子都抱了回來,也是驚奇。    小丫頭長的好,性子還乖巧,喂牛奶居然也喝得香甜。    無論是誰抱在懷里,她都不哭鬧,偶爾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看的人心頭發軟,恨不得把她放到心尖上兒。    整個點心鋪子,別說吳大娘,還是荷花等三姐妹,就是小梅和糖糖,都對這個孩子喜愛的不成。    這個抱一會兒,那個就趕緊搶過去,簡直不給孩子落炕的機會。    白芊芊看在眼里,晚上回家就同老娘說個仔細。    劉玉芳這才放了心,到底這孩子是放到他們家門前,若是替她選錯了人家,就是坑害了她。    趙斌忙了一整日,飯桌兒上聽說孩子被抱走了,也是放了心。    “吳二哥為人不錯,不會苛待孩子?!?/br>    有了他這句話,在白老大和劉玉芳心里,可是比旁人一百句話都要管用。    一家人終于能安心吃頓飯了!    出了正月,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山上的積雪融化,匯聚成小溪流,最終淌進村外的河里。    這倒是讓村里的淘氣小子,還有鴨子鵝歡喜了。    一邊鑿殘冰摸魚,一邊鉆進水洗澡。    結果,小子們因為濕了襖褲被打了一頓,鴨子鵝也因為丟了蛋被攆的嘎嘎亂叫。    早春就在這樣的熱鬧里,揭開了序幕。    心急的農人們開始往田里送糞,燒秸稈混合一起,打算翻地時候,深埋就是最好的肥料了。    城里的富貴閑人們,已經迫不及待穿上了春衫,開始招搖過市了。    點心鋪子的生意更好了,也因為添了一個小丫頭,更忙碌更有生氣了。    白芊芊帶上灶的隊伍,也是一日連著一日,沒有清閑時候。    王金娥母女倆在南山腳下,劉盼娣和李紅霞幾個跟著大伙兒上工,晚上回去還要練顛勺,湊一起琢磨菜色的竅門兒。    偶爾,白芊芊留宿城里的日子,就會手把手教她們一些。    所以,她們也是進步飛快,慢慢,有些菜,已經可以不用白芊芊親自出手了。    燉湯這類需要耐心的活計,更是被全接了過去。    因此,白芊芊也清閑很多,幾乎每次上灶,都只負責幾個主菜就成了。    而趙斌在家住了這么久,也要繼續帶著車隊北上了。    鐵蛋兒和蟈蟈眼巴巴想跟著再走一趟,但面點作坊這邊也忙的離不開。    兩人糾結的每日小臉兒都皺著…    這一日,白芊芊早早干完了活計,就去城南老字號買了一只燒雞。    劉玉芳昨日偶爾念叨了幾句,她如今可是全家的寶貝,別說一只雞,就是龍肝鳳膽也要尋到燉了啊。    出城時候,等著兵卒檢查,白芊芊居然碰到了老爹,手里也拎著兩只燒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