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不同意,不做就是(求訂閱?。?/h1>
倫達微微低頭。 沉思著 腦子轉的飛快,分析此事的利與弊,最后發現,這是一個風險中等的嘗試。要在印度人口稠密地區試點,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歷史已經證明。 山區沒有那么多復雜、強大的當地宗族影響,很容易做通工作。 至于山區能不能發展出城市。這有什么不行的?新安市,緬亞經濟特區的主要城市也都在山區,華夏很多城市亦是如此。 誰敢說山區不行? 只要交通方便,有吸引力,一切都不是問題。 “地點必須接壤?” “實驗,當然要距離我們近一點。如果有可能,我們希望發展成一套成熟的城市建設類項目。建哪里,怎么建,我們說了算?!?/br> “為什么?”倫達皺了皺眉頭。 我是買商品的。 連送貨地點都無法選擇了? 零解釋道:“如果把它比喻為一件商品,我們將會提供最好的服務,按照客戶需求定制產品,為保證使用安全,我們會建議在限定環境使用?!?/br> 費了點腦子。 倫達才想明白這話的意義。 無語。 你也管的太寬了吧。好吧,誰叫是你貸的款呢! “包括哪些項目?” “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貸款,而是一個城市的一切,包括主建筑、配套設施、發電廠、自來水廠、道路。。還有產業規劃等服務?!?/br> “這都管?” “嗯?!?/br> “建設招投標呢?” “你們負責審核建設方案,我們負責一切建設內容,你們還可以監理質量,但招投標是我們的事情,大規模采購,我們可以拿到更低的價格?!?/br> “這不妥吧?!?/br> “沒關系,這是交易,不同意,不做就是?!?/br> “。。?!?/br> 倫達被噎著了。 一句話你就要撂挑子,太任性了吧,一想到人家本來是準備在非洲做實驗,他們印度是剛好撞上,也就不難理解了,誰有錢,誰就有決定權。 不做。 沒人逼你。 “產業規劃,如果沒有企業來呢?” “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我們提供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當然,還得有你們的宣傳配合,以及政策支持?!?/br> “若運營不好?!?/br> “我們會深入評估原因,如果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改,如果是貴方的問題,貴方負責改。如果改正不行,證明貴國不適合這類項目?!?/br> “。。?!?/br> 倫達又問了十幾個問題。 對整個框架才算是有了一定了解,越了解,就越覺得有搞頭,就是有點郁悶,若是第一個試點運營不好,就不會有下一個。 拜拜了您。 這讓倫達有點擔心,因為評估后,按照約定,只要不屬于主權和內政,且有利于城市發展,他們都得一定程度上按照要求整改。 比如城市的治安。 做不好。 自己換人。 換人還做不好。 零方會幫他們訓練培訓。 若硬有大問題,印方卻是死活不改,那就再見。城市建設貸款如數歸還,總的來說,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有種‘城市建設 運營服務培訓’的味道。 很新穎。 “有合作細節嗎?我想帶回去討論一下?!眰愡_感覺今天的收獲比之前想要的項目和商品貸款更大,國內應該很感興趣。 “有?!?/br> 零點頭。 對秘書說了一句。 很快。 秘書就拿回來一沓,看樣子不下兩百頁的策劃書??灿H無比詫異,他還真不知道有這類計劃,但看情況,零已經想了很久了。 也沒太在意。 零是干什么的? 指明方向的。 而他們,都是為了這個方向服務,因此,這類事情,如果沒有到要執行的時候,并沒多大必要告知他們,坎親都想湊過去看看。 “這是暫定文本,你們可以回去看看,慢慢討論,但只有一個月時間,一個月后,我們會考慮開始試點計劃,你們不做,我們只好別人?!?/br> “明白?!?/br> 倫達有點急迫。 過了這店。 估計要等些年。 因為實驗需要時間,城市建設,花個兩三年很正常,加上穩定運營,四五六年都有可能。等人家試點結束,可能這一任印度總統都退休了。 到那時。 下一批保不齊沒他們印度的份。 中午。 倫達和零吃了個午飯。 “坎親,下午帶倫達先生轉轉?!?/br> “是?!笨灿H點頭。 倫達明天就回去了。 。。。 下午。 坎親帶著倫達,看了幾個周邊比較特色的工程。 最讓倫達感興趣的。 就是新農村建設。 “真漂亮?!?/br> 看著全新的建筑,干凈的水泥道,規劃整齊的田地,翠綠的農作物,以及那恬靜的田園風光,倫達忍不住贊嘆道,深吸一口氣。 好干凈的空氣。 這在印度是想都不敢想。 弄個示范村出來,估計村里人還得不高興,因為你修水泥路,可能占了人家的耕地,人家寧愿多種一茬農作物,也不愿意要水泥路。 印度政府手里沒什么地。 這個原因。 讓他們想玩什么都玩不轉,只能繼續咸魚,生活才過得下去。反觀人家,這樣的美麗村落,已經變成了人家的農村標準。 “全國都是這樣嗎?”倫達忍不住問。 坎親搖頭。 “還沒有,在緬亞經濟特區的新安地區,已經全部完成,但其他兩個新并入的地區,還在建設當中,其他邦正陸續推進?!?/br> 這等大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別的邦不像緬亞經濟特區,土地歸誰與緬亞銀行集團所有,政令幾乎是瞬間下去,執行效率驚人。其他邦還有一個執行過程。 因為效率問題。 零已經問責了不少各邦高層。 還從緬亞經濟特區調了一個副區長去其中人口最多,當地勢力最復雜的邦,擔任一把手,坎親本以為至少一兩年才能有所成效。 可是。 零的那個手下。 愣是兩個月就把那里整頓得服服帖帖,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而其他兩個從副區長升上部委二把手的兩個人,也拿出了卓越的成績。 這些成績。 也讓一切質疑消聲。 更讓兩人的上司很有壓力,更加拼命的工作,不然,指不定被手下替代。當初調過來的時候,兩個副區長其實是降職使用。 兩年后。 緬痶至少七位部一把手退休。 兩人上去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