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章 不開心的印度(求訂閱?。?/h1>
面對二叔的問題。 唐青微笑說道:“要問我覺得他們的行為誰對誰錯,我認為都對。至于緬亞環保技術公司是不是到頂峰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br> 一聽這話。 唐凱立即想到了什么。 湊過來小聲道:“唐唐,你是不是有什么消息,有關二十六號的?!边@個消息,除了外界好奇,他們整個圈子都在猜測。 可惜。 并沒有任何有用的消息流出來。 “不能說?!?/br> 唐青微微搖頭。 果然。 唐青知道些什么。 “那好吧,有什么建議?”唐凱換了個問題。 “建議的話,有閑錢,可以多買點緬亞環保技術公司的股票?!碧魄嗾f道,這技術出來,股價要是不漲個一倍,才是奇怪。 好消息。 唐凱立馬做出了判斷,有可能是革命性的新技術,而且應用廣泛。 “你還是不準備買?”唐凱問。 “我買來做什么?” “賺錢啊?!?/br> “沒閑錢,算了?!碧魄鄵u頭。 “行,我也沒什么閑錢,這一次,也不湊這個熱鬧了?!碧苿P這半年已經追了數次浪潮。緬股開市,賺了一波,阿里巴巴上市一波。 彗星集團、微晶科技、青元科技。他都去湊了熱鬧,現在也有點累了。錢嘛,按部就班,把現在的事業做好,也能來不少錢。 學學唐青。 做什么就做什么。 專一。 不亂想。 不投機。 深耕現有產業。 就這樣,唐凱給唐青的成功,安了一個自以為正確的標簽。投機久了,唐凱也覺得沒了之前的熱情,都是撿錢一樣,沒什么成就感。 相對來說。 還是去做實業,創造社會價值更有勁。 。。。 六點一刻。 車隊到了內比都。 遠遠看去。 內比都已經有了大城市的雛形。巨量的資金投入,讓這里一改幾年前的落后,幾年前,這里充其量也就一個華夏的縣城模樣。 如今。 寬闊的街道。 整齊的林木。 特色的建筑。 讓人耳目一新。 進城后。 唐凱讓司機到處逛了逛。 “唐唐,你上次來,這里到處是工地,沒什么看頭,現在好了,大部分非高層建筑幾乎投入使用,一個個都很有特色?!?/br> “人真多?!绷旨蜒┑?。 “是啊,新安市接待能力有限,而且很多人第一站就是來的首都,因此,那些新投入使用的酒店,第二天就立馬會被訂購一空?!?/br> “這里的定位是政治中心。高樓大廈沒有那么多,非常寬敞,比較適合居住,金融和制造業中心在緬亞經濟特區,這邊未來只做首都使用?!?/br> “。。?!?/br> 路上。 唐凱都在介紹,雖然唐青知道,但從別人嘴里說出來,還是有點意思。 一小時后。 來到二叔的別墅酒店。 看著進出的豪車。 “生意不錯嘛?!碧魄嚅_口道。 “哈哈,還行?!?/br> 唐凱的笑容,說明是真的還行。他的別墅型酒店占地大,綠化好,又靠近城區,名聲很大。當然,租賃價格也是昂貴的。 最低一棟一百萬亞元一個月。 相當貴。 不過,世界上有錢人多了,這點錢,對很多人來說僅僅是毛毛雨,也就是說,這二三十棟別墅,每個月的租金就高達幾千萬。 一年稅后能賺一個多億。 沒辦法。 這是奢侈性消費。 有奢侈品稅。 很重。 能占去利潤的百分之六十。雖然稅重,可唐凱已經知足了,當初,土地 建筑。他全部花下來,成本也才花了一個多億,現在一年回本。 還有什么好說的。 這還是人家把客流吸過來的,沒有轉錄原液,他能收十萬一個月都夠嗆?,F在妥妥的增加了十倍收入,再嗶嗶,就是不知好歹。 。。。 次日。 上午。 內比都首都機場。 簽訂醫療貸款的印度代表團抵達。 坎親負責接待,零沒有親臨。印度來的僅僅是個副的,雖然印度是大國,但從心理上,坎親并不認為零的地位比印度總統低。 他能來。 并不算怠慢。 零也不是不見,而是在總統府等印度的代表。 對于緬亞銀行的這筆貸款,坎親還是有點高興的,以前,他們比印度還窮,還落后,掙點盧比都不太容易,現在卻反了過來。 是。 你印度體量大。 人口多。 gdp高。 可日子過得并沒有咱輕松。 不過。 提到gdp,坎親就想起了零給他的年度任務---gdp增速百分之五十。這個數字,讓坎親睡覺都在想怎么解決,如何解決得好。 “倫達先生,歡迎?!?/br> “你好,坎親先生?!?/br> 副總統倫達親切地和坎親握手,他們是第一次見面,之前,兩國雖然是鄰居,可交流不多,更別提什么隆重的外事訪問了。 “你們這個機場修得真不錯?!眰愡_贊嘆道。 “謝謝,其實都是華夏的技術,他們修機場很專業?!笨灿H笑道。 “原來如此?!?/br> “請,我們零總統正在等您?!?/br> “好的,我也希望盡快達成協議?!眰愡_并不在意零沒來親自接他,一個能創造如此奇跡的人,自傲一點無可厚非,人家的確厲害。 不過。 一想到坎親的年gdp增速目標是五十。 他就覺得可笑。 五十? 去年的四百多是特殊情況,這要是五十了,你不得差一點趕上我們印度gdp的一半?這怎么可能,我們可是十來億人口呢。 上車后。 車隊向著總統府駛去。 進入城區。 倫達郁悶地看著周圍。 三年前。 印度根本就沒正眼瞧過著鄰居。 三年后,你想正眼瞧,人家都不一定正眼瞧你,幾千萬人口,只有印度的二十多分之一,去年gdp竟然就將近印度三分之一。 幾百的增速。 亮瞎了他們的眼鏡。 一個個革命性的技術出現在這邊,他們只能干看著,特別是在他們最引以為豪的醫藥上,幾乎是全方位地被碾壓,仿制?也行。 在緬亞醫藥集團的其他專利藥上,他們反向研究后,仿制難度不大。 可是。 最關鍵的轉錄原液,到如今是一點頭緒沒有,別說工業制造,實驗室制備都不可能。這樣一來,他們就別無選擇,只能先引進。 慢慢破解吧。 對于鄰居的崛起。 不僅僅是他,印度上下都開心不起來,準確的說,是羨慕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