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好東西,自然貴(求訂閱?。?/h1>
理論培訓結束。 次日。 一早。 所有學員被帶到了緬亞第一中心醫院。 接下來的一周。 他們每天早上去、晚上回。雖然距離有點遠,但醫院的員工宿舍的確安排不下這么多人,而新安市里能住的地方,早就滿員了。 于是。 沒多久。 各個癌癥診療室里多了幾個拿著本本的白大褂,一個主治醫生帶三人。其實也不算帶,主要還是在一邊看著,以自學為主。 一臺診斷艙旁。 段之槐在一名清秀的女護士后面站著。 表情認真。 學習。 就要有個態度。 站了十幾分鐘。 旁邊的cao作面板上忽然閃起了紅燈,那名年輕的護士一看,沖他微笑道,“段院士,右一次性血液采集管用完了,你來換下?!?/br> 一聽。 段之槐來了精神。 終于可以上手了。 “唉,好嘞?!?/br> 他高興地應了一聲。 接過護士工牌。 來到身后的一個大箱子前,這是一個銀灰色的強塑外殼箱子,長一米五,寬四十厘米,高六十厘米,里面是一排排模塊化的條形模塊。 整整十五個。 每個寬九公分。 把工牌放到一個標明采血管的模塊感應區上。 “滴!” 上面閃著的黃燈變綠。 “喀嚓?!?/br> 那個模塊微微彈出了一公分。 他知道,這里的材料管理非常嚴格,剛一掃,緬亞醫藥集團的后勤管理部門就會知道,系統會自動檢測診斷艙的狀態。 如果還沒有到要更換的時候。 你拿出來。 最遲十五秒。 后勤部的電話就會打過來。 十分高效。 所有的原材料在出庫的時候,就已經規定了只能在哪個設備上使用,哪個護士的工牌可以打開,其他護士的工牌是打不開這個箱子的。 而這個箱子的耗材用到別的設備上。 也是不允許的。 死板。 卻讓段之槐很佩服。 抓住把手。 段之槐把一個如電視里裝錢的那種手提箱大小的模塊拿了起來,不重,只有五六斤的樣子,透過表面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一個個細管。 這就是采血管。 診斷艙有電麻采血裝置。 采血管。 針頭。 都是一次性的。 用完了就得更換。別看小小的診斷艙,可它的消耗也是驚人的,因為還牽扯到理化指標檢查,各種各樣的化學檢驗液也得經常更換。 這些耗材。 不可能人工一個個往里倒。 全都是制作成標準模塊,插進接口處,這也是段之槐比較心疼的緣故,因為耗材短時間內都得進口,國內沒有相關設備制造。 來到診斷艙后面。 他看到了兩個采血管的模塊。 為了留有冗余。 以及避免其中一個接口故障,所有耗材接口都是兩個。 此時。 其中一個已經亮起了紅燈。 另一個顯示綠燈。 紅燈的表示已經用完,旁邊一個年輕學員接過護士的工牌,在上面刷了一下,也是滴的一聲,用完的采血模塊彈出來了點。 取下后。 在一個個使用過的采血管中。 全是紫色液體。 這是經過各種理化檢查后的血液,里面已經基本上都是化學物質,血細胞全都被破壞,采血管既是采血,又是排除廢血的地方。 如此一來。 方便。 也讓使患者擔心緬亞醫藥集團會搜集所謂的基因,段之槐舉起新模塊,緩緩插進去,當五十公分的模塊還有三公分在外面的時候。 忽然。 里面傳來一陣吸力。 “咔?!?/br> 卡扣鎖緊。 模塊安裝完畢。 接著上面的黃燈猛閃。 閃了十幾下之后,變成了綠燈。段之槐回憶起黃燈閃爍的原因---檢查模塊是否插錯,以及里面的東西數量和質量有沒有問題。 見此。 段之槐嘆了口氣。 科技。 改變世界觀啊。 接著。 他把裝有廢液的采血管放回了原先的箱子,算是入庫了,接下來,這些東西會被運送去另一個園區進行無污染銷毀。重復利用? 不。 因為成本比造新的還貴。 換完采血管。 不過十分鐘。 又換上了針頭,針頭是真的重,一個模塊里有五萬根短針頭,為了便于后勤,診斷艙的針頭型號被統一了,長度都是一點五厘米。 就這樣。 才四小時。 段之槐換了十幾次模塊,親眼看到診斷艙的效率,他已經不知道說什么好,一個診斷艙,頂一個醫院所有醫生加整個檢驗科。 雖然非常貴。 可效率是真高。 “咦,你們都是國內來的?” 送走了不知多少波人,終于有人注意到段之槐他們。 問問題的是一個華夏老人。 “是的,我們都是京城來的?!?/br> “巧了,我也是京城人,你們這是來干什么?難道。。。很快國內也能治療癌癥了?”那個老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地方去。 段之槐微笑點頭。 “是的,我們正在學習,預計年后可以在京城試點?!迸嘤柦Y束后,差不多就過年了,總結總結,再怎么也得拖到年后去了。 一聽。 老人高興不已。 “太好了,我老早就盼著國內能治,就不用跑這么遠,當初也是家里孩子手快,不然現在都輪不到我,不過,來這邊感覺還行,人都挺友好的?!?/br> 段之槐笑道:“那就好,祝你早日康復?!?/br> “好,謝謝?!?/br> 說完。 老人笑呵呵地進了診斷艙。 出來后。 隨口問道,“真快,話說,這個東西多少錢一臺?” 段之槐笑了笑。 “上億?!?/br> “這么貴?” 老人嚇了一跳。 剛自己踩的竟然是一臺上億的設備。 “好東西,自然貴?!?/br> “也是?!?/br> 這一天。 段之槐都在診斷室幫忙。 到了下午,還上手cao作了十幾次,臨近傍晚,算是結束了診療艙的跟帶學習。明天開始,將會去治療室那邊看手術設備的cao作。 回去的路上。 車上聊起了新的話題。 “聽說第三期會被分去其他縣市甚至鄉鎮,作為主治醫生坐診,這下好了,可以領略一下異國風情,不然來一趟啥都沒看見?!?/br> “說起坐診,我還真有點緊張,靠背表格治病,以前想都沒想過,希望不會出什么差錯?!?/br> “差錯?開什么玩笑,幾百個專家在遠程檢查方案?!?/br> “。。。好沒成就感?!?/br> “嗯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