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科大少年班有這么十來個年頭。 他的同學章程達當初險些就去了那里,不過沒有伯樂推薦,章程達沒這么門路,最終還是參加高考改變了命運。 章程達不曾做到的事,秦蓁做到了。 而且她還不到十二歲。 傅鵬霄拉著小姑娘到一旁去,“你是不是早就有這個打算?” 這個還真不是。 秦蓁這次來首都,主要目的是和設計中心這邊搭上線,想辦法回頭拉出幾個人來一起搞公司做研究。 至于少年班這事真不在她的計劃中。 然而你不得不承認,有時候計劃就是趕不上變化啊。 她的少年天才在那小縣城里有些太顯眼,但放到少年班里就沒那么惹人注目了。 秦蓁是這么想的,實際上這只是她的一廂情愿。 即便在秦蓁來的年代回顧科大少年班的歷史也不難發現,盡管少年班的三千多名學生成材率十分之高,但也沒有哪個人在航空發動機上做出突破性的研究貢獻。 有一類人被稱之為天才中的天才。 為普通人所羨慕的天才,也會有產生無力感。 而被眾多天才包圍的秦蓁后知后覺一件事。 秦蓁:我現在也成天才了? 她還算有自知之明,能夠借力打力,有先見之明,這些都是潛在的金手指。畢竟生活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營銷時代,什么沒見過呢? 但天才又不一樣,那是從基因就體現出來的碾壓。 就像是普通人重新回到高三也不見得能考上清華北大一樣。 人與人之間的智商差距有時候比人與狗之間的差別還要大。 系統:你才知道嗎?在本系統的帶領下,天才,算什么?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好嗎? 秦蓁:核平一下可以嗎? 系統:……當它什么都沒說過。 第173章 從芯開始13 秦蓁是少年班的插班生, 還是最小的那個。 不滿十二周歲的少女在這種天才少年中顯得分外的弱小。 吃住都在學校,衣食無憂。 何況還有學校的機房供使用。 秦蓁頗是開心。 少年班采用的是2 2模式,頭兩年都是進行基礎教育,后兩年則是進行學科專門教育。 這有點類似于小孩子踢足球, 孩童時代的重點在于興趣的培養, 打下堅實的興趣愛好基礎, 等稍微大了點再進行技戰術的傳授。 因為比其他同學入學晚了兩個月, 剛進校門的秦蓁先被測試了基礎知識。 老師們看她交上來的答卷紛紛沉默, “先去玩吧?!?/br> 玩這個詞并不是那么的常見。 可除了玩,還能說什么? “這個題目有點超綱了?!?/br> 少年班面向的學生以高一高二為主, 初中的稍微少了些。 雖說高中生做微積分題目并不稀奇, 然而這是一個初一的學生。 “李老師出的題目,這孩子不就是他推薦過來的嘛?!?/br> 秦蓁知道設計中心的老李頭是掃地僧, 但沒想到這掃地僧竟然還在這邊任教。 在機房看到老李頭時, 她有些他鄉逢故知的欣喜。 這種欣喜并沒有持續太久。 “找出這里面的bug, 找出來后我帶你去吃飯?!?/br> “吃什么?” 李國利看著掩藏不住那興奮神色的人, “你先找出問題來?!?/br> 那是相當長的一段程序。 應該是節選出來的一部分,秦蓁掃了一遍后,發現問題所在。 這沒辦法運行,意味著不能直觀的發現哪部分出現問題。 就要從這一行行代碼中尋找可能存在的邏輯錯誤。 工作十分的復雜。 但秦蓁很快就厘清了這一段程序的邏輯所在。 她沒有著急去尋找代碼里可能存在的問題,而是不斷的敲擊著。 機房里還有其他學生,畢竟少年班最先開設的便是計算機專業相關課程。 其他的人各忙各的,偶爾會停下來讓大腦稍作休息,思考下一步的動作。 然而對面卻一直沒有停歇。 敲擊聲被無限放大, 變得格外嘈雜。 “同……” 李國利笑瞇瞇的走過來,“怎么樣了?” 秦蓁活動了下頭頸,“差不多了, 我把前面做了補充,你看下對不對?!?/br> 她挺有把握的,把位置讓給李老頭,自己在旁邊打開了個電腦玩游戲。 掃`雷,風靡一時的單機游戲。 秦蓁被炸死的時候,李國利已經檢查完畢,“你怎么看出來的?” “那么多代碼我總不能一句句檢查吧?當然是想法子補充完整把這個程序運行起來?!?/br> 反推yyds! 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如果秦蓁沒猜錯的話,這應該是熊貓EDA中的部分程序代碼。 她畢竟沒有把完整的程序代碼都給弄出來,所以一開始還只是猜測。 李國利的這個問題讓秦蓁驗證了這一猜測。 “我們去吃什么好吃的?” “食堂的梅菜扣rou挺好吃的,要不去嘗嘗看?” 秦蓁不是很喜歡,不過看在有rou的份上還是答應了,“那行吧,其實我更喜歡吃鍋包rou。咱們食堂有鍋包rou沒?” “鍋包rou沒有,竹筍炒rou有,要不要試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