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這話術可真生硬。 秦蓁也沒再繼續糾結,“他給我找了幾本專業書,我想想看看。要不你回頭去讀個夜大?” 劉喜民沒讀過大學,甚至連高中都沒上過。 去讀個夜大也挺好的。 這話惹得人哭笑不得,“咱們這地方,哪有夜大?” 秦蓁恍惚了下,自己好像基本上都是待在大城市,倒是忘了這就是個小縣城,教育資源還沒到位。 “那好吧,等我學會了教你,都一樣?!鼻剌柘肓讼?,補充了一句,“頂多沒文憑嘛?!?/br> 劉喜民被她逗樂了,“那你先看書,我去做飯?!?/br> 做飯是在外面,畢竟屋子小,要是油煙味散開,都能浸到衣服里面去。 秦蓁看著從傅廠長那里拿來的書,研究了起來。 國內關于機械方面的書多是參考國外,而這種參考也帶著時間差。 落后十年幾乎是標準。 一流大學的實驗室或許能夠緊跟國外進度,但對于普通大學來說,教材都相對落后。 比如秦蓁手里頭拿的這本,她當初研究航空發動機時就看過。 將近三十年啊,還在用這個當教材,真的是…… 國內高等教育也太任重道遠了些。 從系統商城換了本關于集成電路的書籍,秦蓁打算研究這個。 系統:可以投射到你所看的書上喲,年卡用戶只需要六萬點,宿主要不要? 秦蓁:謝謝,沒錢。 系統:……那你賬戶里的積分打算產崽生寶寶嗎? 秦蓁:關你什么事? 六萬點。 打劫呢? 秦蓁又不是冤大頭,自己當初要死要活跑出來這點積分,容易嗎? 系統:老客戶了便宜點?你覺得五萬點怎么樣? 秦蓁:五百。 系統:人家是打骨折,你這是打回娘胎吧? 秦蓁:不樂意算了。 反正她現在也挺習慣的。 國內對于集成電路的研究起步還算早,并沒有落后于世界多少。 從世界范圍內來說,對集成電路研究最早出成果的應該是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由德州儀器公司制造的集成電路板創造了歷史,這也意味著集成電路時代的到來。而這小小的集成電路很快便應用于軍事領域,尤其是導彈制導系統。 軍隊成了大買家,當時的美國空軍是世界上最闊綽的集成電路消費者。 六十年代中期,國內開始了對集成電路的研究,在前十年內可以說建立了我國的電子工業基礎。 然而這個美好的開局并沒有持續下去,大規模引入國外的入手設備導致國內儀器設備工廠先后“破產”,幾乎將國內電子工業基礎打的粉身碎骨。① 進入二十世紀最后一個十年,某種意義上電子工業的發展試圖“撥亂反正”,然而效果并不算多好。 前有日本人的領先于世界,后來又有阿斯麥爾橫空出世占領了高端設備市場,國內只能賺點辛苦的代工費,甚至于當貿易戰開始后,技術被禁連這點代工費都沒有了。 秦蓁看完了這本《集成電路全球通史》后,整個人都陷入了緘默之中。 系統:五百就五百啦,但下不為例哦。 系統:宿主,你不回答我就當你默認了哦。 系統:扣除五百點積分,宿主你檢查一下,沒問題我就先休息了。 系統:宿主,宿主? 秦蓁:還活著。 她只是在想事情而已。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集成電路或者說芯片注定了成為全球焦點,信息時代的到來讓通訊、交通對芯片的依賴性越發強烈,何況到了二十一世紀中葉,誰又能預測到那時社會的發展進程呢? 趁著現在還沒被落下太多,抓緊趕超是必須的。 但想要趕超,又太難了些。 想要在芯片上趕超,這意味著得需要掌握半導體設備的相關技術。 和航空發動機相關技術保密,你研究出來那就是你本事不一樣,半導體設備相關的技術一個個的全特么的是專利,要么中外合資引入技術,要么就得花錢去買,關鍵是還不一定能買到。 信息技術的研發就像是一群人在攀登華山。 自古華山一條路,先爬過去的人卡在那里,后來人就沒辦法繼續往前去。 要想過此路只能留下買路財。 誰先攀登到山頂,誰就是絕對的王者,說掌握全球命運未免有些夸大其詞,但賺的盆滿缽滿絕對沒問題。 秦蓁深呼吸了一口氣,再努力吧。 …… 駱新蕊沒想到會在廠門口看到秦蓁。 小女孩白皙的臉蛋像是雞蛋白,讓她覺得自己十足的黃臉婆。 “阿姨,我能跟你談談嗎?” 秦蓁覺得有必要來一趟。 如果沒有她的存在,依照劉喜民的性格,和駱新蕊重組家庭的可能性高達百分之九十。 這才是他原本正常的人生。 秦蓁作為這個變數,自然有變數的自覺。 一大一小兩個女人在河邊坐著。 秋日里的花蚊子盤桓許久趁機落在秦蓁腿上,剛舉起獠牙要大肆進攻,危險忽然間降臨。 花蚊子想要飛走,但慢了一步。 秦蓁一巴掌拍死了這讓人心煩的玩意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