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不過因為室內訓練少,田徑隊這邊就派人參加了一次就沒再折騰。 這次齊總想要派秦蓁去參賽,薛明覺得大概是想要磨礪下這孩子的銳氣,讓她見識下世界水準。 不過就不怕把人打擊到嗎? 瞧著秦蓁沒說,薛明也沒自討沒趣。 她覺得齊總這有點拔苗助長了,國內也有大大小小的賽事,讓秦蓁去參加就是了, 何必上來□□本參加比賽呢。 這個安排本來也沒廣而告之,等到李敏芝知道后她有點懵,“怎么去日本了?還有誰?” 問完這個問題她又覺得自己有點傻, 隊里其他人沒見少,還能有誰呢。 只有秦蓁一個人。 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一瞬間,李敏芝覺得心里頭有點泛酸水,隊里這是把秦蓁當頭號種子來培養啊。 哪怕她才十四歲半。 “希望越大壓力越多責任就越沉甸甸,不過你還年輕,就當出來長見識就好,別給自己太多的心理負擔?!?/br> 這話讓秦蓁樂呵起來,飛機眼看就要降落在成田機場,她沒想到自己竟然故地重游。 可惜時間所限,不然怎么也得在日本股市賺點錢再說啊。 系統:宿主請正視現實,你沒錢。 秦蓁:……你能優雅的滾一邊兒去嗎? 她是窮啊。 最有錢的時候手里頭幾十億美元,現在兜里干凈的只有五十元人民幣。 誰讓她拿了新劇本呢? 不過這次室內邀請賽如果能拿到還算可以的成績也有獎金。 畢竟大老遠的邀請人來參賽,可不是得那點真金白銀出來? 不然歐美的運動員吃飽了撐的來這里參加比賽。 收到邀請的不乏田徑場上的大牌運動員,往年這個時候能夠來參賽的都只是少數,不過今年稍微特殊些,排名靠前的田徑運動員竟然有半數來到了東京。 室內田徑賽的發展歷史坎坷又曲折,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國際田聯會議決定舉辦室內田徑運動會,并且于86年通過了一系列決定正式規范了室內項目。 去年三月份的第二屆室內田徑錦標賽又創造了不少的世界紀錄,加上明年三月在布達佩斯體育館將舉辦第三屆室內賽事,不少運動員都來這里為即將舉辦的室內賽熱身。 盡管室內賽的成績相對來說不如室外賽事成績好。 鄧平也是來到東京后在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這才了解到這一情況,腦海中的第一念頭是“大意了”。 原本是覺得歐美那邊高手不一定來,讓秦蓁和日本選手先小小的較量一番,反正亞洲范圍內田徑成績大差不差。 誰想到來到后才發現不對勁了呢。 賽事從12月7號持續到9號,一共有男子13項、女子11項賽事。 女子組的項目包括6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60米欄、跳高、跳遠、鉛球、3公里競走。 其中秦蓁報名了60米和400米兩個項目,這次鄧平沒托大,不敢讓她參與太多,畢竟室內訓練秦蓁還不是很熟悉。 是的,秦蓁還是第一次參加室內賽事,甚至要和一些頂級高手同臺競技。 便是沉默寡言的鄧指導話都多了起來,“主要是方便了解這些頂級高手是怎么比賽的,近距離的觀察比錄像更有用?!?/br> “那這樣說,我或許應該選擇退賽,到觀眾席上拿著望遠鏡來觀察?” 鄧平:“……”孩子你這么皮,家里人不打你的嗎? 秦蓁瞧著黑著一張臉的教練假裝沒看見,“我知道,我又沒想著跑第一,能拿點獎金就挺好?!?/br> 日本人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想要拿到獎金那就意味著得跑進決賽。 室內賽的含金量雖然也還算可以,但參賽人數和世錦賽完全沒得比,因此預賽又是半決賽,16進8的賽制雖然相對輕松些,然而比起那些成名已久的大牌選手。 秦蓁是貨真價實的陪跑。 想要跑出點成績實在是太難了。 鄧平是真的沒抱希望。 以至于當秦蓁竟然真的闖進了女子60米決賽時,他傻了眼。 當看到今年的奧運會雙料冠軍竟然沒有晉級決賽時,鄧平揉了揉眼睛。 “別看啦,她的沖刺能力強,可是60米哪有那么多沖刺時間呢?” 室內比賽為什么不是很受田徑選手們歡迎,原因就在于室內和室外項目技術要求不同。 常規跑道是400米,而室內田徑跑道長度是200米,其中直道65米,彎道35米。 除非常年進行室內訓練,運動員的技術自然以戶外為主。 即便是頂級運動員能夠依靠自身實力硬拉一把,但偶爾也有失手的時候。 比如這次,喬伊娜便馬失前蹄。 當然這可能與她在奧運會后社交商業活動相對較多、缺乏系統訓練有關。 爆冷讓美國人成為焦點,讓日本的這場戶內田徑邀請賽都登上頭版頭條的新聞。 而不小心闖入決賽,身高不足156、年齡14歲270天的秦蓁也在頭版新聞中占據了一個豆腐塊。 她是唯一闖入決賽的黃種人。 成績7\'\'43,在決賽選手中名列末位。 然而能夠闖入決賽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14歲九個月的秦蓁一時間成為日本媒體爭相報道的選手,以至于喬伊娜的爆冷都相形見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