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田徑賽場尤其是競賽場上兼項的并不少,百米飛人往往還會去跑二百米,雖然不能統治這兩個項目,但是兼項拿下冠軍也不是不可能,卡爾·劉易斯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兼項百米和四百又或者兼項二百和四百米,拿下這倆冠軍的職業運動員還真沒有。 實際上,百米、二百、四百,這三個短跑項目的技術也不一樣。 能夠在單一項目上做到頂尖已經非常不容易,都想要實在是有點難。 宋玉濤不知道秦蓁的那個教練趙海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想著讓這孩子把所這些短跑項目都報了。 也不怕太過辛苦耽誤了后面的成績。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心蠢蠢欲動。 只需要2毫秒就可以跑進55\'\'了,秦蓁能在半決賽中提升一下嗎? 宋玉濤瞪大了眼睛,不想錯過分毫。 起跑線上,秦蓁做起跑準備。 四百米依舊是蹲踞式起跑姿勢。 處于黃金賽道的人吸引了不少的注意力,業內人士的關注點在哪里,秦蓁自然知道。 她向來能夠冷靜的分析一切。 發令槍響時,秦蓁幾乎是立即沖了出去。 “她的反應是真快呀?!?/br> 齊懷中也發現了這一點,這小姑娘有點像是大草原上的獵豹,對“危險”有一種來自骨子里的敏銳。 盡管對于四百米選手來說,反應能力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還是對身體素質的考驗。 齊懷中始終不相信,全錦賽前秦蓁竟然就跑過一次四百,還是在學校的學生運動會上。 當時她跑得不算多快,不過學校運動會而已,又不是奧運會賽場。 現在的秦蓁可是準國家隊選手,能跑出什么新的成績呢? 處于不同的跑道上,前一百米都是外側的選手領先,不過秦蓁的提速很快,還沒有跑完第一個百米就拉近了和第五跑道的距離。 不難看出,同齡選手中她的水平的確是高出一截。 四百米可以分為四個一百米。 第一個一百米加速,達到百米或者二百米的90%。 第二個百米是直道,要保持前面的速度。 第三個百米是彎道,這里是對運動員極大的挑戰,彎道技術不好的很難在四百米,尤其是國際賽場上取得好的成績。 最后一個百米則是對運動員生理極限的挑戰,除了沖刺再無其他選擇。畢竟科學研究表明從中后段開始選手體內已經堆積了大量的乳酸,而終點就在眼前,除了依靠無氧呼吸獲得能量外,別無他選。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在高度缺氧狀態下完成的比賽。身體機能不會騙人,人的意志力和身體能力的對抗,誰取得上風并不好說。 秦蓁這會兒挺不好受的,她沒有積分無法從系統商城這里兌換相關的技術資料,所依靠的也就是自己從體校閱覽室看到的期刊文章以及原本的知識儲備。 人體生理極限所決定,無氧運動維持的時間就一分鐘左右。 當然讓運動員全程不呼吸跑四百米那是要人命,不過后半程的話憋氣沖刺是家常便飯,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運動員在最后沖刺階段不算特別“體面”。 相較于百米,四百米選手腳下都有些rou眼可見的晃動。 而此刻,秦蓁就處于這么一種狀態。 腦子缺氧,已然不能思考問題,唯一的念頭就是往前跑,甚至在沖過終點線后還在繼續沖刺。 系統忍不住的喊她,這讓秦蓁驟然間回過神來,能夠呼吸新鮮空氣。 這種感覺可真好啊。 腦子里仿佛浸泡在酒精中,整個人都暈乎乎的。 直到被人抱起,秦蓁才反應過來他們在喊什么。 “新的紀錄,新的紀錄,54\'\'73!” 盡管距離國內400米紀錄還有兩秒多的差距,距離世界紀錄有七秒的差距。 可很久很久沒有年輕選手能夠一再創造新的紀錄了。 年輕人意味著希望,意味著經過打磨,他們或許真的能夠去國際賽場上與其他選手競爭。 跟隨在趙海身后的苗苗不知道為什么想起了秦蓁的那句話—— 你可以永遠相信秦蓁。 作者有話要說: 兼項200m和400m具備統治力的運動員有,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邁克爾-約翰遜 以及80后的女子運動員阿勒森-菲利克斯 第141章 東方飛人24 是的, 你可以永遠相信秦蓁。 賽前,沒幾個人認為上海市體校會在這次全錦賽中拿到什么成績,全國的體校何其多?憑什么運動基礎不怎么樣的上海能拿到成績呢? 北方的幾個體育大省可不想答應。 而當u16的那個小姑娘創造一個個全新的青少年組紀錄,將幾塊冠軍獎牌拿到手后, 任誰都沒辦法再用“運氣”這個詞來形容。 總不能說人吃興奮劑了吧? 國內的體育圈并非那么的一干二凈, 吃藥這種丑`聞也不是沒有, 但再次也是省隊才有這能耐。 體校的小選手嗑藥?沒聽說過。 全錦賽也沒什么藥檢, 不過也不著急。 是金子總會發光, 這要是外面鍍了一層銅,早晚能被人看出來。 何況齊懷中可是個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 要是上海那個小姑娘真的嗑藥跑出來的成績, 別說是她的職業生涯,整個上海體校往后都甭想往國家隊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