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日本乃至德美兩國的聯合降息是穩定本國貨幣的一種策略。 盡管日元升值讓日本的商品不再那么的物美價廉, 但是在新一年的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1985年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將近五百億美元。 日元升值的目的是什么?說通俗點不就是縮小兩國的貿易差額嗎? 然而這個五百億整整比去年的三百六十多億擴大了將近40%,貿易逆差在擴大。日元升值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還要繼續搞貨幣,降息不可避免。 然而對于投機市場的人來說, 降息則是意味著機會的到來。 金融市場上, 有一種極為常見的手段——加杠桿。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那就是手頭上的錢不足夠, 借錢來投資博取大的收益率。 最常見的加杠桿莫過于貸款買房。 而現在, 日本央行三次下調利率, 這意味著對于投機客而言,他們可cao作的資金越來越多了, 自己手頭上的資金不足可以從銀行貸款嘛。 現在利息也不過是3.5個百分點, 從銀行借出一百萬,一年的利息也才三萬五。一百萬投入到外匯市場, 運氣好的話不到兩天就可以掙到貸款利息。 降息自然會讓金融客們想方設法從銀行里借錢, 錢生錢不好嗎? 另一方面貸款利息的下降也會影響存款利息, 公民將錢存在銀行里所獲得的利息收入也會下降, 那為什么還要存在銀行呢? 當這筆錢從銀行流向市場時,那最好的去處應該是房市、股市外匯等金融市場。 只不過日本人對于金融市場不夠敏感,還沒有多少人想著從外匯市場掙錢,他們對股市的興趣也沒那么高,暫時還沒沖進來當韭菜。 即便是東京的房價已經在悄無聲息的響應著廣場協議,默默的漲價了一些,這也并沒有引發市民太多的熱情,大部分人也不過是在消費時大膽了一些而已。 畢竟工作還是那個工作, 可口袋里的錢每天都在無形中變多,他們就算多一點點消費也沒問題的。 吃的玩的這才是關系到民生的所在,房產股市且再等等你的人民。 這也日本央行的三次降息的本質背道而馳, 要知道降息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扶持本國的工業。 本國貨幣的升值不利于出口,畢竟過去一美元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得花1.2美元。日元升值意味著在國際市場上日本產品的價格優勢下滑,而為了維持日貨的市場份額,讓本土的企業存活下去,銀行主動降息。 一方面降低了工業企業的貸款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讓國民把錢取出來投入到實業發展中去。 日本政府的這個想法讓秦蓁大受震撼—— 到底是多大的腦回路,竟然會覺得老百姓嫌利息低把錢取出來后竟然會投入到實體經濟中? 想不明白。 實體經濟的投入產出比并不高,尤其是在時間成本的作用下,這個回報率就更顯得磕磣。 顯然,日本人也沒有政府假設中的那般“思想覺醒”,倒是秦蓁已經早好幾步布置好了未來的路。 只不過房地產這塊,她沒有下手。 秦蓁大膽卻也謹慎,在鄰國的首都炒作房子,萬一被日本政府察覺,國家也不見得能把她給撈回去。雖然系統跟她一再擔保絕對沒事,但秦蓁暫時不冒這個風險。 她只是小小的做了試探,堅決不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全民瘋狂時代還沒有到來。 秦蓁繼續在外匯市場上折騰。 …… 秋山樹理覺得他的老板真子小姐是一個很奇怪的女人。 經濟學背景的秋山樹理在來到大中貿易社后很快就發現了這其中的古怪。 他一直都有進行股票的炒作,也算是略懂其中行情。 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肯定是有賺有賠嘛。 實際上只要大頭是賺的,跑贏銀行利息,不對,前段時間政府發行了不少短期國債,能夠跑贏國債的利率,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好的。 當然,對金融市場上的人來說,錢翻倍才是首要目標。 如果能夠翻倍呢?很簡單,只要保證每個月的盈利有6個百分點,一年就能成功將資產翻倍。 然而秋山樹理發現,大中貿易社的盈利點不是每個月六點,而是每周六個點…… 這怎么可能? 外匯市場不可能永遠有這么大的起伏,每天一個點并不難,可是你怎么能保證能夠抓住最高點賣出又在最低點買入呢? 即便是股神也做不到的吧? 但問題就出現在這里。 他和田島等人也只能盡可能的尋找機會,而真子小姐不過是隨便指點買入賣出,就是最佳時機。 不信邪的秋山樹理和田島等人一直在觀察,他們觀察的結果是,哪怕劉的基本薪資比他們比,哪怕劉的業務提成比他們少,但是他總是拿錢最多的那個。 這個中國勞務,賺的比他們多得多。 到底誰才是股神? 秋山樹理和田島由貴邀請劉明吃飯。 他們幾個最近上白班,工作結束后的邀約讓劉明不太好拒絕。 等他回到那邊宿舍時,天已經黑透了。 從電車上搖搖晃晃下來的年輕人在步入廠區后,手也不抖了,腿也不晃了,哪有半點喝醉酒的樣子? 郭強來找劉明說事的時候,就看到劉明在打電話,用的竟然還是英語,“是的,他們有些套我話的意思,我說我沒什么經濟頭腦,按照您的吩咐來做,反正賠了也不會怨我。他們還有些不太相信?!?/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