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選擇
長城各口的戰役,就由107師的621團打響了。 前沿的621團打的非常有章法。他們先是用機槍擋住了日軍的戰車,再在后面布雷,然后再放戰車和裝甲車進來,在日軍戰車觸雷后,發動了反沖鋒。 如此兩次,兩輛戰車都被炸毀,日本兵死傷一地。 日軍退回去稍作休整,等后隊的戰車、裝甲車一到,便開始了第二波攻擊。 日軍拿出了全部的戰車、裝甲車,由一千余步兵配合,向第621團撲了過來。 621團沉著應戰,待日軍進至陣地前沿才猛烈射擊。 這回,日軍死戰不退。在20余輛小堡壘般的戰車、裝甲車助攻下,左翼老虎山的陣地,因為地形的原因,被兩輛瘋狂沖鋒的裝甲車突破。621團立刻派一個連逆襲奪回了陣地,擊毀了這2輛裝甲車。 整個陣地打成一團,戰斗直至天黑方才停止,冷槍的聲音卻一夜都沒的斷過。 第二天,戰斗繼續。日本人如同上班一樣準時,在8時整,又采用了同樣的戰術,在戰車、裝甲車的掩護下,集結了2000余步兵開始了進攻。 雙方一交手就進入了白熱化,幾個小時后,日軍見進攻沒有什么效果,便停下了攻擊,等待后面的重炮部隊。 這時,621團的傷亡已經近半。 到了夜里,師部為防日軍乘隙突進,把其他位置的幾個團做了調整,又把1個山炮連配置給621團,以加強該團火力。 等天放亮后,在飛機與大炮的掩護下,日軍也調整了攻擊方向,他們看到621團的左右兩翼陣地延伸到山間,便以這兩點為突破,繞到山坡上包圍攻擊,整個前線很快就岌岌可危起來。 107師雖然有一萬兩千多官兵,可即要分兵防范幾個路口,又要應對日軍的飛機、大炮、戰車、裝甲車和騎兵步兵,人手調配十分艱難。 由收容團整編的直屬加強營,這時反倒成了奇兵。 可張師長在這一天里,把手里的兵力東抽西調的,也沒動用加強營。 王洪幾次想說把加強營派上去,可看張師長似乎還有后招的樣子,就閉上了嘴。 成營長也感覺到了不對勁,跑過來請戰,卻只有一個參謀出面,讓他回去養精蓄銳。 直到凌晨時,日軍突然改變戰術,集中兵力向正面陣地突擊,以吸引621團的注意力,真正的攻擊點卻是老虎山左翼,一個大隊的日本兵不惜傷亡,發起了豬突沖鋒,大量士兵端著剌刀攻進陣地里,與中國士兵打起了慘烈的白刃戰。 這時,直屬加強營終于被派了上去。 這股生力軍突然間殺進陣地,他們不但將這個大隊的日軍擊散,還尾追著日軍打到了正面攻擊的日軍的側翼,整個戰線上的日軍都被迫撤退,雙方這才又回到了起點。 當日下午,67軍軍長王以哲從古北口抵達107師部,在現場看到107師傷亡過重,急需休整,并且在戰略上,107師前突,同時把守數個路口也有心無力,決定將該師撤退到古北口內,與第二十五師換防。 當晚,該師各部開始進行撤退,于次日晨4時全部撤至古北口附近。 這4天的戰斗,王洪都看在眼里。107師的戰斗,直接造成了日軍傷亡一兩千人,自身傷亡卻有三四千人,這讓王洪在邊上看的唏噓不已。 可這時,王洪已經來不及回味107師的整個戰斗的過程,王以哲帶來了張六少辭職的消息。 他立刻跟67軍的人辭行,帶隊向北平急趕。 把這個連的士兵交回軍營后,他立刻去見張六少。 這時,張六少已經通電下野,何應欽已經上任,取代了他的職權。 張六少見到王洪,苦笑著說:“回來了?” 王洪點了點頭,回道:“回來了!” 張六少說:“還想帶兵不?” 王洪搖了搖頭,觀看張師長他們指揮作戰,他已經知道了到了師級指揮,行軍作戰,跟下棋一樣,山川地形、士兵武器皆是棋子,走一步看三步,這不是他的擅長。 張六少看出王洪是真的不想帶兵,就說:“那你準備一下,今晚就去上海,我得把這煙戒一下?!?/br> 隨后頓了下:“以后想帶兵了,你就去找王以哲,掛個副師長?!?/br> 王洪苦笑著又搖了搖頭,他早想明白了自己的處境。 張師長這些帶兵的人,都有根基,上面換誰,也得拉攏這些手下有兵的人。而他是張六少給的將軍,在軍隊中沒什么人脈,手中又無兵權,張六少走人,他也得跟著走人。就算到張六少的心腹王以哲手下當個副師長,最后,還是孤家寡人,沒有根腳。 張六少這邊正在收拾東西,王洪沒多待,跟張六少的大管家和貼身保鏢老譚聊了幾句。 老譚沒拿王洪當外人,拉王洪到了一邊,說:“六少到上海待段時間就出國,你要不去帶兵,倒是可以陪六少出國散散心吧”。 王洪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老譚看王洪點頭了,卻又接著說道:“時間可能挺久的,一兩年吧,你帶上夫人一起去吧”。 王洪愣了下,他的腦袋有點不夠用了,見老譚轉身就去忙他的事了,就喊上了三個內弟,一路上想著這件事兒,回到了家里。 兩位夫人見到他突然間回到家里,都驚喜了起來,可隨即就聽到了王洪的話:“婧之,你這有六個月了吧,能不能坐火車?坐輪船?” 趙婧之“啊”了一聲,有些懵懂的望向王洪。 王洪看沒幾個小時的準備了,快言快語的,把張六少下野的事情說了下,然后說了行程。 幾個小時后,大家就要坐火車去上海,他很可能還得陪張六少去外國轉一圈,可能要待上一兩年,可以帶上夫人。 這話的信息量太大了,兩位夫人和三個內弟一起懵了。 ------ 每章一說:在1928年,國術正式確定了套路演練、短兵、長兵、散手和摔跤組成的“國術”競技體系。其中有兩項,到現在也很少有人知道。一個是短兵。剛出現時稱“擊劍”或者“中國式擊劍”。后因為具有刀劍同體的特點,在技戰術打法上與西洋的擊劍方法迥異,人們便改稱為“短兵”。另一個是長兵。長兵是槍、棍、大刀、戟、戈等長兵器的總稱,在實踐中,以三米長的白蠟桿子替代。今天的人看到的國術或者傳統武術,基本都成了拳腳功夫,跟這兩項至今沒有被普及和推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