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趕海養家糊口[女尊]、我在魔頭手下當演員、當學神去了垃圾中學以后、小師兄,借點靈力可好、萌寶逆襲:醫妃娘親不愁嫁、謀金枝、我靠惡毒成為六界黑月光、朱砂痣她重生了、火影:我真不想當叛忍、延遲熱戀
黑白的一般的小康家庭買得起,?而富裕的人家追求更好,他們不差錢,?差的是更好的質量和與眾不同,?兩個層次的人都不放過。 姜柏自己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興沖沖回去了… … 禮部的事兒姜榆已經漸漸上手,姜榆也終于在進了禮部半年多,才知道這于主事看自己不順眼的原因。 這于主事是當初鄉試時廣省的主考官,?裴大人的外甥,當初裴大人對他和錢衡不喜。 但是當初鄉試排在錢衡后頭的那個人,并沒有在會試中得名。 一向以來,鄉試前幾名在會試中還能取得好成績,是鄉試考官們慧眼識珠的表現。 尷尬在于,當初裴大人極力反對他們的卷子,是甄大人堅持他們才排前三名的。 這事兒雖然外人不知道,但是老師已經告訴過他們了,所以他們這座師門生的香火情是半點也無的。 全程中,姜榆也并沒有得罪這個裴大人,想來這個裴大人對于寒門出身的人多有看不上,或者是他和錢衡的出人頭地讓他覺得自己看走了眼惱羞成怒,不知道他怎么跟于主事交代的,反正于主事一見面就惡了他。 在鄭瑛那聽到這其中七拐八拐的關系時,姜榆簡直震驚了,這簡直就是無妄之災,官場上果然彎彎繞繞多得很。 自己不如鄭瑛這般知道人情世故,還是安安分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好,至于其他的他倒也不必強求。 他資質雖然沒有于主事老,但是他們說起來也是平級,又不是上下級關系,很不必看他臉色行事。 真題解析雖然還在寫,但是如今銷量已經接近穩定,頂多在鄉試之前,爆賣了一番。 姜榆寫了這許久,也已經得心應手,對他來說,如今寫真題解析,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看著寶娘都如火如荼地搗弄起新書來,姜榆也在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另外再寫一本書。 至于寫什么,他得好好思考一下… 不過沒等姜榆想好要寫什么,禮部的人又慌了手腳,不為別的,概因他們司要空降一名員外郎。 若是旁人倒也罷了,能驚動整個禮部的,是因為空降的是被皇上放到禮部來歷練的太子爺。 老板的兒子過來體驗生活… 十二歲的太子已經有了幾分少年模樣,謝睿一向重視嫡長子的教育。 把謝邡放到禮部,一個是他禮部雖然不是六部中最具有實權的部門,但是一個禮字就足以擔得起最清貴的地位, 太子還小,可以年紀大些再去戶部吏部。 一個司可以根據情況,配置一到三個員外郎,如今他們司只有一個員外郎,上頭有郎中頂著,下頭有主事辦事,累不著謝邡,謝睿這樣安排實在是煞費苦心。 只是他們司的同僚,最近都是繃緊了神經。 姜榆這幾年,斷斷續續都被謝邡召見去宮里講學,就是這個少年點亮了姜榆夫子的技能點。 謝邡也從一開始叫他姜編修變成了姜先生,仙貝出生的時候,他還讓人送了禮,這倒讓姜榆有些狗仗人勢的感覺。 他知道因為這個,好些人不敢找自己麻煩,其實以他的學識和年紀,當不起太子的老師,宮里有很多的大儒。 就算姜榆再怎么自信放光芒,也不會覺得自己的學識能夠比得過他們去,不過是謝邡對民間對寒門充滿好奇罷了。 這次謝邡到了他們儀制清吏司,果然表現出了對他親近,只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謝邡已經隱隱有了謝睿給人的那種壓迫。 謝睿的后宮已經又誕下了兩名皇子,雖然如今不過牙牙學語,話都說不利索。 但是謝睿正值壯年,等到他退位起碼還有二十年,那時候是個什么情形誰又能預料呢? 謝邡從來不天真,經過他父皇的教養,他也知道籠絡寒門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對姜榆散發出善意,一個是因為他講的事兒有趣,一個是因為他要傳達出他的善待寒門聚攏人才的決心。 其實他覺得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他的東宮里有幾個寒門出身的官員,這個姜榆就不錯,只是這事不可cao之過急,得父皇自己提起才行… 若是他主動提起,事情終究不美… 姜榆并不知道這個人小鬼大的小老板再想什么,但是通過他們的聊天,他想到了新書的靈感,就寫一本趕考相關的手冊。 包圓了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的準備,考試中途需要注意的事項,客棧的情況,一路的所見所聞,有點類似于后世的旅行手冊。 現在交通堵塞,好些考生也是為了省錢,兩眼一抹黑自己懵懵懂懂就出遠門了。 畢竟好些人家砸鍋賣鐵只出得起一個人上京的盤纏,哪里有那個條件再請個人照顧自己? 富貴人家有人可以打聽,不必擔心這些,所以他這書是給和他差不多或者家里水平更低的考生看的。 說寫就寫,他洋洋灑灑寫了一堆,中途還到京城各處實地考證,把客棧店鋪的好壞收費問了大概,中途還到翰林院去找書查資料。 倒是讓他遇上了許久沒見的江杰。 作為一起在京城為官的同鄉,他們友好地打了招呼。 那個沉默寡言自尊心強的少年,如今眼神變得溫和,看到姜榆還低聲跟他推薦了自己最近看到的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