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武舉開始!
天授二年,四月初一,萬眾矚目的大唐首屆武科終于開始! 武科的舉辦不同于文科,文科只能夠在長安貢院當中進行,畢竟科舉考試極為嚴格,要防范作弊,各種考生還要經過搜身,這才能夠進入考場, 但武舉的話就沒有那么多規矩了,總而言之還是一句話,那就是實力為尊,只要自己實力夠強,那才能夠有奪取武進士甚至武狀元的希望, 當然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手段不能夠太下作,像是什么暗器啊毒藥之類的手段,那肯定是不能夠上臺了! 但是也因為武舉的性質和科舉完全不一樣,所以女帝直接下令,武舉的比試地點,就在皇宮承天門前的那一片巨大廣場上, 這處廣場乃是長安城朱雀大街和皇宮的交界之處,面積廣闊,天授元年的舞獅大會就是在這里舉辦, 上官婉兒當初那一舞千手觀音,現如今都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而武科的熱鬧,雖然說和上元佳節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畢竟不可能朱雀大街沿街十里各大商家店鋪都設立各種彩樓,掛上燈籠, 人流量比起上元佳節來說也沒有那么大,但是這武科同樣也帶動了長安城巨大的人流量,許多店鋪商家都發現這幾個月來的買賣都要比以前好做了很多, 尤其是各大酒樓飯館兒包括一些聲色場所尤為熱鬧,典型的代表就是朱雀大街那兩座海底撈火鍋樓以及長安北城的平康里,這段時間生意可謂是火爆至極。 畢竟從大唐各地前來長安參加武舉之人,那一個個基本上都是以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為代表,這樣的人物不敢說年少多金,但豪爽大氣是最起碼的, 來到長安城那不得先消費一波,再者,練武之人食量大,性格豪爽,出手也闊綽,不和那些文科考試的各地學子一般寒酸倒不行,大部分學子前來長安之后,只會把自己關到客棧當中,根本就不出門不消費! 所以如果單論對經濟的帶動力和影響力的話,那么武舉的確是要比科舉更大一些! 天授二年四月初一, 如同上元佳節一般,女帝一襲赤金色龍袍出現在承天門城頭之上,頓時間引起長安城當中無數百姓的歡呼,畢竟哪怕是天子腳下,但對一般人來說,也根本沒可能會見到女帝陛下! 只不過這一次女帝出現在長安城頭,朱雀大街上的長安百姓相比上一次上元佳節膽子大的倒是多了不少,甚至不少百姓在歡呼雀躍之際,也會借著這個機會向承天門上的女帝陛下看去! 畢竟最近長安城當中倒是沒有了女帝女扮男裝微服私訪的那個消息,但是之前一段時間,這個消息可是傳的風風火火,甚至讓長安城當中的許多土豪惡霸都不由收斂許多,根本不敢再在街上招搖撞騙了! 只看到城墻之上的女帝陛下,許多長安百姓心中也頓時間不由犯嘀咕,如此風華絕代的女帝陛下就好像是天上的明月仙子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真的會有女扮男裝微服私訪的惡趣味嗎? 不過此刻身處承天門之上的女帝陛下,卻是不知道這些百姓心中所想,看著承天門下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十個大擂臺,女帝此刻也頓時間不由志得意滿! “程老元帥,這武舉就勞煩程老元帥主持了!” 女帝地頓時間不由把目光看向一旁的程咬金,武舉總考官乃是由程咬金擔任,如今大唐朝廷也只有程咬金有這樣的資歷和威望! “老臣遵命!” 程咬金今天也是難得的換上了一身鎧甲,多少年了,自從薛仁貴接過大唐武將的大旗之后,程咬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再披甲上陣, 今日之武舉雖然并不是親上戰場,但對程咬金而言卻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畢竟這大唐開天辟地的第一次武舉,有程咬金進行指揮,也算得上是一次名流青史之事了! 程咬金身披甲胄,走下承天門城墻,擂臺下則是擺放著一塊又一塊巨大的石磨盤, 走到最中間的一座擂臺上,程咬金頓時間雙手按住看臺,看到這位老元帥如此動作,承天門前的許多百姓頓時間都不由安靜下來,靜靜聽著這位程老元帥要說什么! 眼見大家都安靜下來,程咬金此刻也不由頓時間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后沉聲說道:“今天乃是一場盛會,乃是我大唐第一次武舉開辦,武舉之事非同小可,乃是為國家選拔有用之才,我程咬金承蒙陛下圣恩,擔任此次武科總考官!接下來我就向大家宣布,此次武科考試如何進行!” “此次武科會考共分為四項內容,第一項乃是氣力,老夫身后所放的這些大磨盤就是此次武科考試所試氣力之用,舉起磨盤越大,在第一輪當中所占的名次也就越高!” “第二輪乃是騎射,明天會進行騎射方面的比試,騎射之術,乃是我大唐將士邊關作戰的要領,只有熟練掌握騎射之術,才能夠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兵將!” “第三項乃是對戰,諸位可看到老夫身后的這十座擂臺,這十座擂臺就是為對戰所設,只有通過第一輪和第二輪的武科考生,才有資格站上第三輪的擂臺!” “而第四輪乃是考兵法策略,武舉所選拔的絕不是一個個普通將士,更是我大唐以后的將軍,所以不光要作戰勇猛,更要熟練掌握兵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老夫言盡于此,望各位考生好好發揮!” “下面我宣布,天授二年,長安武舉,現在正式開始!考生入場!” 隨著程咬金的一聲大喝,此次報名參加天授二年武舉的所有考生幾乎同時間入場, 武舉雖然是大唐第一次舉辦,但是影響力依舊還是非常深遠,主要是科舉大家已經司空見慣,武舉之事發酵的時間比科舉還要多了幾個月時間出來,因此參加武舉之人,比起科舉來說,那可是一點也不少, 這些從大唐各地紛紛趕來的練武之人,此刻全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考上武狀元, 畢竟有句俗話說的好,教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凡有志之士,一旦文成武就心中所想的第一個目標,那自然是出將入相,報效國家,當然報不報國家的不一定,但是這出將入相卻是必須的,而在出將入相的過程當中,自然也就慢慢實現了報效國家的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