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知道是臨城主帥的女兒,也該趕緊報官或者以禮相待才是,怎會說要買她回家? 趙永樂看著龐書雁,想起她前世經歷,她作了趙芷螢的丫鬟,為趙芷螢出了許多壞主意,后來便被嫁給一個官員作妾。 依著趙芷螢的性子是很不尋常的,畢竟是自己貼身丫鬟,何故要嫁給官員作妾?傳出去也不好聽。 如若趙芷螢真與高士寧相識,說不定,上輩子趙芷螢就是將龐書雁嫁給了高士寧? 且龐書雁還在龐仰威回京之后,沒多久就急病死了。 趙永樂理了下現在的情況,趙芷螢很可能與高士寧私下有接觸,關鍵就在這保福寺,而趙芷螢都是以跟柳姨娘約見為由才去保福寺,看起來理由還算正當,并不能拿來當作趙芷螢認識高士寧的證據。 正思索間,龐書雁說道:“郡主,可是保福寺有古怪?您若懷疑,不如找人充當流民,去投奔這保福寺,那些僧人慣會使喚人做事,不愁找不到他們行事不端的地方?!?/br> 林義在旁嘆了口氣,說起:“前陣子確定保福寺有古怪的時候,就想到這法子了,只是保福寺后山起火,保福寺被牽連,也燒毀了后方寺壁,保福寺便以寺院有損為由,不但不再收留人,還將原本住在里面的流民趕了出去,說是暫時養不起了?!?/br> 龐書雁聽了,便道:“他們既說養不起,那就捐香火錢給他們,說愿意協助他們重建寺壁,這工人可由咱們的人充當,便可混入寺院內了?!?/br> 趙永樂聞言,撫掌笑道:“還是你聰明,我們幾個苦思幾日都沒有法子,你既說那些僧人懶惰,想來咱們假作身分,出錢出工,他們不會不答應?!?/br> 林義也是喜笑顏開,當下便開始安排起來。 *** 趙永樂別過他們,回了宮來。 恰好今日有臨城的來信,林義順道給了趙永樂。 趙永樂思索著平陽侯府那柳姨娘也慣常去保福寺,不知與高士寧是否有所關聯? 若拿這事去問陸行墨,他離家多年,看著像是不管家事的模樣,只怕也不知道……或者可以請陸行墨的祖父幫忙,請他安插人在侯府盯著那柳姨娘? 正思考著,趙永樂打開信來。 不料,信上卻只寫著四個字‘佳期將近’。 趙永樂不由怔忡。 信末倒是落了款,與往常相同,只是再無其他文字。 趙永樂將這信箋翻來覆去,不明所以。 還記得上回陸行墨說了已得北夷王宮的宮室制圖,并會尋人打探,而蕭隆義那里,貶了好些人,只顧提拔蕭家一系上來,他尋了好些贓證,且等待時機請臨城文官彈劾。 趙永樂還以為這次送來的信,會說到后續的部分,卻沒料到只是這四個字。 什么‘佳期’? 趙永樂不由想到在寧平侯府時,察覺潘玲似乎與陸行墨正議親,潘玲那性子,很難得長輩喜歡,趙永樂雖覺得心中不大舒服,但也沒有太擔心。 更何況她也沒有擔心的資格…… 倒是那位蕭大姑娘,言談間彷佛與陸行墨相識一般,且竭力維護陸行墨,也不知是陸行墨什么人? 趙永樂本要使林義去打聽這蕭大姑娘是誰,但她想了想,還是作罷。 打聽了又能如何?縱使這蕭大姑娘與陸行墨有往來,她還要去質問陸行墨不成? 男未婚女未嫁,她也沒有答復過陸行墨當初那番表白,何必拿這個去問他,惹人誤會。 她便將這蕭大姑娘的事擱置一旁。 后來母妃暗示她要請禮部擬列駙馬人選,趙永樂猶豫了很久,最后還是沒能對母妃提起陸行墨的名字。 他曾說希望入選那駙馬名單,或許他并不知道,他倆若是成婚,他須得放棄前程,他在臨城經營日久,她豈能那么自私,讓他拋下一切? 趙永樂當夜失眠了。 她捻著那信箋,腦中全是陸行墨的臉。 上輩子跟這輩子的記憶交錯出現,她覺得與陸行墨已經夠親密了,但一回神,又覺得彼此是那么陌生。 隔日,她終于下定決心,頭一次提起筆來要回信過去,問他那句‘佳期將近’是什么意思。 *** 蕭隆義讓屬下們簇擁著從宴席上離開,他喝了一些酒,便要走在路上散散酒氣。 屬下們勸他乘轎,他嗤道:‘怕怎的?我出生入死都不怕,怕那一點寒氣?’ 原來他妻子的陪房在臨城新開了間絲絨鋪子,特意辦了桌席要請主人家,蕭隆義的夫人來了癸水,懶怠出門,卻因著寵信這個陪房,要給他作面子,好叫臨城眾人知道這絲絨鋪子是蕭將軍家里的,旁的店不許與之爭鋒。 所以被妻子催著來參加宴席,那陪房極力勸酒,蕭隆義好不容易才辭別出來。 蕭隆義身材偉岸,劍眉入云,鼻懸若膽,皮膚黑紅,頗有幾分正氣模樣,父親是名帥蕭一魁,父親戰死后,便繼承其父家軍,后來被派至臨城駐兵。 他近來春風得意,封了主帥后,只當臨城都聽他吩咐,好似土皇帝一般,家里用度也愈加奢華,比之京城世家也不遜色。 夜色涼如水,他正走在路上,親兵四個跟在后頭,他看著臨城沿路店鋪宅院,只覺悉在手心,十分快意。 卻不防沉悶悶‘咚’的一聲,他后腦勺突遭重擊,立時昏了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