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寶沙鼓著雙頰不忿地抱怨著,她是趙永樂身邊四個大宮女里年紀最小的,性格也最天真爛漫,趙永樂向來愛聽她說些外頭的傳聞取樂。 趙永樂聽了她這番抱怨,并不以為意,她前世名聲就差,傲慢驕橫,欺壓臣女,哪樣沒被京城眾人嫌棄過?落水的傳聞對她來說實在是小事。 如果是上輩子的她,或許還會懊惱一番,但此時的她一點不放在心上。 趙永樂淡淡道:“也是他們閑著無事,我落水連風寒都沒得,難道他們還嫌可惜?” 一旁安靜做著針線的金川聞言,微微蹙眉,納悶道:“郡主,奴婢也覺得奇怪,咱們當時就讓別宮總管太監管住底下人的嘴,您又是吩咐寶沙回宮里親自報給太子殿下,這宮里也有太子殿下呢,消息肯定也瞞得緊,好歹也要過幾日才叫不相干的人知曉,怎么才過了一天,外頭人都知道了?” 趙永樂聽了這話,沉了眼神。 這事確實有點古怪。 她上輩子落水后就跟這輩子一樣,其實沒什么大礙,連風寒都不曾染上,就是上輩子很快就察覺發痘的傷口有潰爛的跡象,令她如坐針氈,整日惶惶。 這輩子她才落水不久,且太醫都說她沒事,這種傳聞無甚有趣,聽到的人不至于還刻意到處宣揚,就像上月皇室里一個老王妃差點噎食而去了,人既無事,親友間略知道便罷,其他無關人等還沒那么無聊傳得滿京城皆知。 這次確實不尋常,難道……是有人刻意散播她落水的事? 趙永樂用指尖輕敲床板,理著思緒,忽聽得守門小宮女進來同金川說話。 金川聽罷,回頭笑著對趙永樂道:“郡主,端康王與王妃遣人送了補品來慰問您?!?/br> 趙永樂聽到端康王夫妻的稱呼,臉色立刻陰沉下來。 忽然她腦中靈光一閃,令她瞪大了雙眼。 她從半臥的姿勢坐直起身,寶沙連忙上前來塞了軟枕在她背后。 金川這時從外頭領了人進來,只見兩名太監與一名宮女垂頭貓腰走在金川后面,然后恭敬地跪下行禮。 趙永樂的眼神立刻犀利地盯住了那個長相并不起眼的宮女。 第4章 皇室嫡系 她想起來了。 上輩子也是有這么一樁事,她落水出事,作為大魏的皇太子獨生女,自然皇親國戚都要表示一番關心。 而端康王便是皇太子的親弟弟,也就是趙永樂的二叔。 大魏朝的當今皇帝乃是章平帝,娶妻薛氏,兩人膝下僅有兩個兒子,雖有幾個嬪妃,但她們都沒有子嗣,大魏朝的皇室嫡系人口因此十分稀少。 大魏朝自開朝以來也有三百余年,皇室愈趨保守僵化,朝廷命官權力極大,一派盛世底下隱現瘡孔,也是海外升平,不曾有動搖國本的大事,局勢暫且和平。 皇室規矩甚重,進宮的嬪妃首看家世,什么舞姬伎子之流,在大魏皇室已絕跡百年,故而就算薛皇后僅生了兩個兒子,后宮又無其他子嗣的情況下,章平帝也不曾再多選嬪妃入宮。 這卻釀成了一個令滿朝文武焦慮的情況。 皇長子被立太子后,娶妻兩廣巡撫之女梅氏,成婚十多年卻只有一個獨生女,便是趙永樂,出生即封明珠郡主,如今剛及笄。 皇次子封端康王,娶妻壽安侯府嫡女柳氏,生育一女趙芷螢,七歲時封宜芳郡主,如今也有十三歲了;也不知是不是大魏皇室這代子嗣注定不豐,端康王側妃妾室十多人,但還是苦等多年都沒有第二個孩子,還是端康王妃終于在去年誕下一子,取名弘孝。 這可是大魏朝皇室嫡系苦等多年的男嗣,剛滿周歲便請立了世子。 端康王在皇太子之前先有了嫡子,這自然引得滿朝人心浮動。 也或許是皇室就此有了子嗣的緣分,端康王立世子后,太子妃便傳出有孕的好消息。 這讓眾人也忽然醒過神來,現今圣上雖然已五十有七,但看起來還身強體壯,皇太子三十七歲,太子妃也才三十四歲,完全可以再生育子嗣,且看太子妃這胎結果如何,大可不必急著站隊。 因此這才讓趙永樂對母妃的這一胎如此重視,前世因為她落水毀容,引得母妃動了胎氣,沒能保住那小兔崽子,讓他們一家人自此水深火熱,這也是為什么她能夠重生回來的原因。 小兔崽子若能平安降生,他們一家的命運肯定不會像上輩子那般可悲! 且說端康王夫婦聽聞她落水的消息,作為長輩派人送補品過來也是理所當然,金川從那兩個太監手中接過禮單,來到趙永樂面前奉上。 趙永樂并不看,只微微點了點頭,一徑盯著落后那兩太監一步的宮女,勾起嘴角道:“二叔二嬸有心了,且替我致謝,待我身子好了,再親自給二叔二嬸道謝去?!?/br> 兩太監恭敬應了,這時那長相平平無奇,很容易讓人沒有印象的宮女便上前一步,開口道:“啟稟明珠郡主,奴婢奉宜芳郡主之親筆信,請明珠郡主過目?!?/br> 說完便雙手恭敬地奉著一封信箋,金川正要走過去接,被趙永樂輕輕抬手攔住。 趙永樂淡淡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宮女愣了下,卻很快反應道:“啟稟郡主,奴婢沛兒?!?/br> 趙永樂瞇了瞇眼,果然是這宮女。 她內心波動不已,但面上卻平靜如水,又問:“可識字?我病中懶怠看字,你念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