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災年
即便是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力去修河堤,他們也沒辦法,必須得給李恪修河堤,當工人! 原因很簡單。 當下正是災年啊。 災年在后世人眼里,那不過是一個空洞的字眼而已,可放在當下災民們眼里,可卻是那樣的殘酷。 因為,災年意味著他們沒有糧食。 他們沒有食物可以吃! 在這樣的情況下,問題就嚴重了。 沒有食物,吃什么? 吃土嗎? 哦,真的有人吃土,吃的是觀音土,甚至還因為爭搶這種土壤,而大打出手,打出人命的。 而且,吃了這種土之后,只有簡單的飽腹感,絕對不可能會活命的。 可即便如此,災民們還得搶著吃這種土壤。 這是因為什么? 答案唯有一個——饑餓! 因為饑餓,所有他們才如此做。 可以說,如果不是李恪,及時的打開了糧倉,進行賑災的話。 只怕是中原一帶,早已經是死難無數了。 而眼下,即便是洪水退了過去。 可災民們手中,還是沒有糧食啊。 他們甚至連房屋住宅都沒有——洪水連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建筑都能夠直接的沖垮,何況是當下時代,以土建造的房屋呢? 沒有房子,沒有糧食,他們只能夠聚集在粥棚附近,接受大唐官府的賑災,方可以活命。 而眼下,李恪給他們一個以工代賑的機會。 他們必須得跟著李恪走,去河堤上當工人。 否則,他們就沒有糧食吃了。 將修建河堤的事情,告訴了那些個城外的災民后,災民們反應強烈,紛紛表示認可。 在他們看來。 這是一個機會,吃飽飯的機會。 呆在洛陽,他們雖然可以餓不死。 但是,朝廷也不會讓他們吃的飽飽的。 所有人只不過是掙扎著死亡線上而已。 而如果,能夠到工地上干活的話。 按照李恪說的,至少能夠管飽。 而且,一天還發兩斤糧食。 這樣的情況下,但凡是個壯勞力,都愿意出去干活啊。 看著踴躍參加的百姓們,李恪十分滿意。 他思索著計劃。 首先,河堤是要修的。 但是,光修河堤還不夠。 洛陽城一地聚集的災民,就足夠修河堤了,剩下的災民,如何安置呢? 而且,這么多人,洛陽的糧倉里面的糧食,可吃不了多久啊,必須得想點辦法,給他們找吃的。 而從哪里找吃的呢? 李恪陷入了思索當下。 大唐帝國的糧食并不多。 因為當下大唐的糧食產量在那里擱那。 在當下的時代,想要有足夠賑濟數百萬災民的糧食長達一年之久的糧食。 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恪只能夠思索,另外的對策了。 比如說種紅薯! 紅薯這玩意,可是好東西啊。 產量高,而且,成活期比較短,只要火速的,在洪水退過去的土地上面,種植上幾十萬畝的紅薯,那么,如果一來。 五個月后,就可以收獲了。 可是,想到這個問題,李恪又皺眉起來了——紅薯可不好種啊。 紅薯是今年才引進入大唐的。 種子太少。 根本不太夠。 明年或許可能,但是今年,連這些個種子,都湊不到。 雖然紅薯插上一根苗就能成活,但即便如此,那苗也不好弄啊。 如果現在開始繁育的話,時間也跟不上了。 更何況,紅薯的生長期在那放著呢,這個計劃終究是不行的。 因為紅薯的生長期長達五個月之久。 而這么長的時間,根本就來不及了——百姓們可等不了這么長時間。 糧倉里面的糧食,撐死也就是再支撐兩個月的時間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得找到一個,新的糧食來源。 而上哪找到這個來源呢? 李恪的眉頭緊鎖起來,陷入了深思當下。 他實在是找不到,有什么地方,可以有這么多的糧食了。 反正,大唐是絕對沒有的。 大唐這些年,長年的征戰,社會空前動蕩,才太平了沒多少時間,在如今的大唐,想要有這么多的糧食,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大唐沒有這么多的糧食。 那又該上哪里弄呢? 李恪的目光,開始往南邊移去。 好吧,他盯上了南方。 “傳我命令,馬上把劉仁軌叫過來!” 李恪下達著自己的命令,一旁的高侃連忙點頭,又說道。 “殿下,劉仁軌眼下正在海邊,也不知道哪個地方,一時半會,只怕是趕到不了吧?” “讓他加快速度,另外,所有船只,也停止對海外的探索,停止其他地方的航線,讓他把所有的船只,能夠在海上跑的船只,都給人調集到海邊等候!” “殿下,您這是想干什么?” 高侃一臉的懵逼。 不明白李恪這么做的目的是在哪里。 而李恪,卻是咧嘴一笑,露出個笑容說。 “高侃啊,你想一下,咱們現在缺少糧食,而大唐又偏巧,沒有糧食,你說怎么辦?” “這個……” 高侃陷入了深思,他眉頭扭作一團。 很明顯,是在苦苦思索著對策。 可是,任憑他是怎么想,都沒能夠想出來辦法。 原因很簡單。 當下的高侃,并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糧食問題。 在他看來,大唐就是天下,大唐沒有糧食,那就只能夠等死了。 保聽見高侃苦著臉說道。 “殿下,臣沒有辦法,不過,臣想了想,如果咱們大唐的百姓們,能夠每一個人,省下一點糧食,那么,這么一來,興許就能夠省下來不少的糧食,可以救濟一下災民了!” “你這個想法不行??!” 李恪搖了搖頭。 “省一點?這何其之難?目光啊,要放的長遠些!” “殿下的意思是?” 高侃面露疑惑,有些揣摩不透李恪的想法。 而李恪,卻是指著南方說道。 “南洋有許多國家的,咱們可以從他們那里,弄來一些糧草啊,這么一來,咱們大唐豈不是就不缺糧食了嗎?” “南洋?” 一旁的高侃眼睛一亮。 不過隨之,他又皺眉說。 “可是臣聽說那些的小國,又窮又苦,還有煙瘴,瘟疫肆虐,能產多少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