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負荊請罪!
看著魏征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劉仁軌的臉上頗有一些尷尬。 不過他還是開口對著面前的魏征道:“魏大人這是在查閱地圖?” 魏征看了一眼劉仁軌,然后點了點頭。 “你那里的災情,現在如何?” 考慮了一會后,魏征方才開口對著面前的劉仁軌開口詢問道。 劉仁軌低頭沉思一會,然后嘴里苦澀的回答起來。 “如今災情比想象中的還要嚴重,這次的災情,已經爆發了一個多月了,此刻想必已經遍地尸骸,易子而食了!” 想到這里后,劉仁軌心中也有一絲苦楚。 魏征聽到劉仁軌的話后,有一些不解的抬頭詢問起來。 “如此重的災情,為何你們這些地方官不上報朝廷?” 劉仁軌看了一眼魏征,心里十分無語。 魏征身為長安官員,更是陛下身邊的重臣之一。 哪里會知道地方上的事情? 不過劉仁軌也是一個直性子,他冰冷的開口。 “魏大人,您久居朝堂中心,如何能懂咱們這些地方官的苦楚?” 這一句話,直接將魏征堵的說不出來話。 他整個人直直的看著眼前的劉仁軌,許久之后,方才嘆了口氣。 他倒是忽略了這件事,雖然他出身普通,可是如今身居高位已經這么多年,早就已經潛移默化改變了許多。 不過這個劉仁軌,也不是一無是處。 起碼這個家伙,還敢跟自己說實話。 魏征本就是一個直腸子,這劉仁軌的性格,他倒是十分的喜歡。 敢直言不諱,這種人,現在可是十分少見了。 魏征作為朝堂之中的諫官,他也有自己的無奈之處。 那就是每次他一提出什么,朝堂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人幫他說話,幾乎清一色都在反對。 這件事,令他也有一種無奈。 他也有想法,想要培養兩個幫他說話的諫官。 只不過他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敢于不畏強權,直言納諫的人,朝堂之中根本就沒有幾個。 這劉仁軌,倒是一個好的選擇。 他是三皇子李恪推薦的,這李恪什么性格,他如何能不知道? 若是這家伙沒有特殊的地方,李恪根本就不會推薦。 這一次,倒是可以好好的考察考察他。 要是真的可以,他也不介意幫他在朝堂之中謀取一個合適的差事。 正好,他也算是還了李恪的恩情。 這次李恪可是親自舉薦他去調查災情之事,更是為他送來了劉仁軌這樣的人,他也算是虧欠李恪一份恩情。 “劉仁軌,我聽說你是先皇時期就已經入仕?” 劉仁軌想都沒想,直接點頭承認。 按照道理來說,這么多年,這家伙不可能寸步未盡???可是為什么他還是一個小小的縣令? 似乎是看出了魏征眼睛中的不解,魏征絲毫沒有廢話,直接開口對著面前的魏征解釋了起來。 “我沒有后臺,也沒有銀子!” 魏征聽到了劉仁軌的解釋后,非但沒有任何的不悅,反而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這家伙,越來越對他脾氣了! 他頗為滿意的看了眼劉仁軌,然后嘴里冰冷的開口道:“我大唐絕對不會埋沒任何有能之士,也不會放過任何作jian犯科之人,你的事,我會親自去調查的!” 劉仁軌得到了魏征肯定的話后,整個人滿臉的興奮和激動。 這么多年,他在任職期間,任勞任怨。 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作jian犯科,反而大有功績。 他壓根就不害怕魏征去調查,他怕的是這劉仁軌不去調查。 想通了這里后,劉仁軌的嘴臉露出了一抹笑容。 “多謝大人!” 魏征笑了笑,然后對著劉仁軌道:“你不必謝我,要謝你應該好好的謝謝三皇子!” 劉仁軌聽到魏征的話后,滿臉的不解。 他實在是不明白,為什么要感謝三皇子? 這三皇子,和他僅僅只是見了一面,不過是一個沽名釣譽之人罷了! “魏大人,這三皇子不過是一個沽名釣譽之人,我為何要感謝他?” 魏征聽到了劉仁軌的話后,明顯一愣。 “三皇子沽名釣譽?” 他臉色有一些尷尬,臉色甚至是有一些變得難看起來。 當即他嘆了口氣,然后對著面前的劉仁軌道:“你莫非不知道?這次調查災情選擇你我去的原因,就是因為三皇子親自舉薦!” 看了一眼劉仁軌,然后魏征頗有些不爽的開口道。 “另外,全長安沒有人不知道三皇子的功績,絕非你嘴里的沽名釣譽之人?!?/br> 劉仁軌看了一眼魏征,然后有一些不甘心的開口質問起來。 “魏大人,這三皇子李恪,公然違背陛下之命,與民爭利,這還不算沽名釣譽?” 魏征看了一眼劉仁軌,嘴里有一些不爽,回答起來。 “你莫非以為這些銀子三皇子自己留下不成?我告訴你,這些銀子都被拿出來用于救濟災民了!” 魏征此刻頗為氣憤的繼續大聲的呵斥起來。 “莫非你以為,滅了東突厥大軍,平定了異族之人,也算是沽名釣譽?” 劉仁軌臉色略微的有一些漲紅了起來,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口了。 眼見著他的樣子,魏征再一次開口道。 “你可以去長安城百姓家中好好的看一看,有些人已經供奉起三皇子的長生牌位了!” 這句話說完,劉仁軌差點想找一個地縫鉆進去。 一時間,他已經沒有臉面繼續在這里待下去了。 他一直認為是沽名釣譽之人,竟然還能舉薦他為魏征的副手? 別人不清楚,三皇子如何能不知道自己對待他的態度? 就算是如此,李恪依舊舉薦了他。 這讓劉仁軌有一些不知所措,甚至是羞愧。 好半天之后。劉仁軌離開了魏征府邸。 他面紅耳赤,緊接著,連忙快步的回到了家中。 他一夜未眠,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去李恪府邸道歉。 他脾氣就是如此,認為對的事情,就如同倔驢一般,絕對不會認錯。 但是錯了的話,他也一定會主動認錯! 第二天一早,劉仁軌光著身子,背后背著荊條緩步向著李恪府邸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