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二道難關
書迷正在閱讀:他來時星月落懷、神醫狂妃有點野、我把暴富系統上交了、沒有人比我更懂辦公室戀情、女配她只想壽終正寢[快穿]、強制幻想、我真不是神醫、快穿之養老攻略(上)、你我同罪(骨科1v1高H)、都市之君臨天下
達成協議后,回去的路上,張來先和秦小槍還在感慨著林總的雄才偉略,感慨著麥總的當機立斷,卻不見麥文舟的臉卻黑了。 張來先和秦小槍正你一言我一語的聊的正開心。 麥文舟突然插問一句,“你們說一說,我們接下來要去怎么管祝友???”他剛剛聊得興奮,和林超涵達成了口頭協議,但一出門,還是覺得自己上當了,接了一個燙手的山芋。他有點想反悔了。 張來先和秦小槍兩人立即閉嘴不言了。 張來先現在年齡大了,真正成為秦威的高層后,對過去的事看得更清楚明白了,秦威當時要不是麥文舟來后,開新篇搬新址樹新人,不顧一切地拼命發展,現在根本不可能走出困局,還能發展壯大到現在這個地步。 這個過程,有一些巧合的因素在里面,有一些特殊的情況,能不能再次復制秦威的成功,他不清楚。 秦小槍現在成長了很多,要讓他說清楚秦威如何成功的,他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要讓他去談談怎么解決其它廠家的問題,他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看著兩人都閉嘴不言,麥文舟自言自語道,“我剛才想了,其實祝友也沒什么了不起的。秦威現在人才濟濟,放出一些,也沒有問題?!闭f著,回頭看了看兩人,“去祝友負責管理的人員,首批我決定就派兩個人。就是你們倆!” “不要啊,老大!”秦小槍嚇了一跳,“我不想離開你!” “這個,麥總,你是不是再考慮一下?”張來先尷尬,在秦威他已經是高層,混到了一個舒適圈了,讓他這個年齡去祝友,重新再來一遍?他想想都要打個寒顫。 “哼,就你們了,沒什么好推辭的,我想過了,讓我親自去管祝友,這件事不靠譜,我有自己的事要做,但是祝友我還必須得管起來,所以,去祝友的人,必須得能嚴格執行我的要求,能夠與我很好地配合工作,還有,他們必須熟悉了解我的管理風格。也就是說,只有我身邊,跟我關系很好的人才能勝任?!?/br> “怎么,你們倆覺得自己不符合這些個條件嗎?哪個條件不符合,可以提出來嘛,我斟情考慮?!丙溛闹壅f這話的時候皮笑rou不笑,聽得開車的周師傅都忍不住心里發毛。 這都是送命題啊,不去,就是跟麥文舟不親密,去了,那無數的坑要跳,太難了。 兩人最后只能含淚答應了。 祝友鑄造廠,無論多大的坑在那里等著他們,都得義無反顧地跳,這次他們要是推辭,接下來在秦威的日子就難受了,還不知道麥文舟會怎么整他們呢。 聽到他們都同意了,麥文舟滿意地點點頭,嗯,看起來,自己還是很受各位高層管理人員擁戴的。這不,都沒發表什么反對意見,讓指東就打東,這就是鐵軍啊。 “你們倆呢,可以考慮從秦威挑選一批適用的干部去祝友,嗯,那些技校出身的干部,年輕有沖勁,又有技術,還比較服從管理,可以帶一批過去,還有老秦威出身的干部,也可以帶幾個過去,他們能鎮得住場面……” 聽著麥文舟談著規劃,張來先和秦小槍兩人心中縱算萬般不情愿,也只能點頭稱妙,大贊麥總想得周全啊。 當然,麥文舟也離不開這兩人,他們在祝友待的時候也不長,也不是每天都待在那里,兩年后,當祝友正式上了軌道,重新選拔了一批干部過去管理后,兩人就回到了秦威。 這兩年在祝友的日子,卻是兩人人生中大概最精彩的一筆,見識了各種人情復雜世事難料,但終歸大權在握,有秦威和西汽兩大支柱在背后頂著,他們也還是帶著祝友完成了新材料和新工藝的設計,帶著祝友走上了正道。 把問題推給麥文舟,也是顏苿無奈的選擇。 此時的她,在推動試制中,又面臨著第二道難關,這就是主減速器結構的難題。而這里面最關鍵的部分就是軸承單元的問題。 這方面,秦威只能提出自己的需求和看法,在具體設計和制作方面是沒有那個技術能力的。 余錦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前吧,我們的設計是主動齒輪的軸承,是一對兩個圓錐滾子推力軸承,裝配過程中需要調整軸承預緊力,但是調整過程中會影響到嚙合位置,所以在裝配過程中需要反復聯合調整,裝配工藝比較復雜,對于裝配工的水平和經驗要求都比較高,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人開發出一種新的軸承單元,把兩個推力軸承封裝到一個外殼當中,預緊力調整只需要一次,而且不影響嚙合印跡,如果采用這種技術,會大大降低裝配難度,也能更好的保證產品一致性。同時和輪邊輪轂軸承,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用軸承單元結構會大大降低裝配難度,提高裝配效率,但是這種軸承單元只能進口,價格比我們之前用的高數倍,如果全部采用軸承單元,整橋成本會上漲10%!” 聽到這個數字的其他人都有些震驚了。要是光這一個部件就漲那么多價,那還干個什么勁? 魏寒忍不住問道,“這個難道就不能找替代品嗎?” “好難的!”余錦圖搖頭。要那么容易,還討論什么,直接解決就是了。 顏苿陷入沉思,這件事情,還得靠外部采購和合作來完成。 但是去外部合作也得考慮可行性方案,有些事,不是說你花錢買就能買到最好的。 老丁作為一個老技術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咱們研究新橋,不一直是有兩套方案的么?” 這件事情也只有少數人知道,顏苿點頭,“對,還有一套保守方案,用大量的傳統結構和技術來實現?!?/br> “那我們也可以這么干,這兩個方案并行,一套是傳統結構的繼續用,這個我們好找供應商,至于市面新出現的這套,我們也考慮,先納入試制研究的范圍,先試制了看效果再說,畢竟漲價那是以后生產的事,我們吧,先得考慮能不能實行性能,你們說對不對?!?/br> 陳翔連連點頭,這個主意對,雖然有一點浪費,但是不至于說會將來只選擇一套方案行不通推倒再來。 那是相當耽誤時間的。 試制為什么要花特別多的錢呢,實質上問題就在這里,大家不知道哪套方案行得通,所以能用的方案都盡量試試,尋找最優解,到最后用戶的手中,看上去很簡單成形的東西,實際上那背后都代表了無數的磨礪、演習和嘗試。 顏苿咬牙點了點頭,那就兩套方案并行,兩種結構的主減速器殼和兩種輪轂結構,一種用軸承單元,一種傳統結構,一塊就做吧。 總有一套能頂用吧。 然后這套方案也到了麥文舟那里,麥文舟剛緩一口氣,又看到了顏苿等人提出的新問題,只得硬著頭皮同意了他們的選擇,無非就是多花錢了,干就是了。 這次,他只能帶上鐘澤平和李學斌他們去搞定軸承單元的問題的了,供應商有國內也有國外的,前面余錦圖說的市面上出現的新產品,就是國外的,其實解開了看難度也不大,但問題在于現在國內外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都特別重視。 如果抄襲了對方設計,將來會面臨巨額的索賠,那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只能買或是引進技術,但是國外方面一開口就是天價,而且只能買,引進技術沒門。 沒有辦法的時候,秦威只能在國內尋找合作進行技術公關了。 麥文舟為了這件事前后跑了國內好幾個省,終于最后敲定了兩家廠子進行合作。 本來也不難,但是驚動了國外廠家的后果就是,對方為了堵死國內廠家的活路,聯手在專利上作文章,以互相授權的方式共享軸承單元的所有專利,而對其他競爭對手封鎖,堵住了幾乎所有的技術線路。 這反而激發了中國廠家的好勝心,和秦威合作的兩家廠子日以繼夜地刻苦鉆研,最后是其中一家軸承廠,通過結構變異和拆分的次一級手段繞過了專利,開發出了輪轂軸承單元。 這也是一次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它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確立了國內軸承生產的先進性。 而它也如愿以償地成為了秦威在車橋生產方面的獨家合作方。 國外方面得知中國人研制成功后,當夜就將產品降價50%要賣給秦威。 可是此時的秦威,早已經看透了他們的嘴臉,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雖然國內的軸承價格略高一些,但是已經遠低于之前的心理預期價位了,而且,量產之后,成本還能繼續下降。 這讓國外廠家偷雞不成蝕把米,差點徹底失去了中國市場。 當然,國外的技術還是很先進,有相當大的可取之處的,對國內廠家也有很大幫助,麥文舟聽取了鄭好玩的建議,和國外廠家進行專利合作溝通,對方最終放下傲慢姿態,最終國內軸承廠家以授權買斷形式得到了軸承單元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權,最終解決了國產化軸承單元的難題,后來,它在軸承單元這一塊的產量占全世界50%左右。 也就是說,困擾秦威新橋研制的一個難題,反過來,后來又成就了一家偉大的企業誕生。 在這個過程中,秦威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二道難關歷時半年之久,才最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