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先交出玉璽[基建] 第53節
等到消息第三十封信發過來的時候,蕭雪行的理由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最后他十分不走心的寫了一句:這邊氣候好,臣決定在這邊休養一段日子,待到明年春再回去。 嗯,明年春天的時候應該能抓到對方了,若是糾纏了這么久還抓不到,蕭雪行自己都受不了。 蕭鉉收到信之后差點也吐一口血——被氣得。 南兗州雖然帶個南字,但那是因為原本的兗州被一分為二,北兗州如今在北魏手里,沒辦法才這么稱呼,實際上南兗州比建康還靠北,冬天的時候越往南越是溫暖濕潤,更適合休養哪里有人往北跑的? 至于蕭雪行說找到了蕭子瑢的下落,說什么他被別人困住什么的,蕭鉉一點都不相信,蕭雪行是什么人,如今整個齊國論謀略論武功能比他強的沒有幾個,甚至這天下能比他強的都有限,什么人能這么長時間都讓他連一點尾巴都抓不到? 肯定是蕭雪行的借口! 蕭鉉恨不得親自過去把蕭雪行給抓回來,后來還是朝中大臣勸他,表示攝政王身體不好啊,大冬天的長途跋涉對他不利,不回來就不回來吧。 聽上去好像是為了蕭雪行著想實際上蕭鉉很清楚,這些人根本就是畏懼蕭雪行,蕭雪行在的時候這些人一個比一個老實。 哪怕蕭雪行需要養病,并不經常上朝,但他在建康就是一個威懾,那些有小心思的人根本不敢伸爪子,可現在不一樣,蕭雪行不在,他們也更囂張了一些。 蕭鉉這段日子為了壓制這些人簡直是焦頭爛額,否則他也不會非要讓蕭雪行回來,畢竟蕭雪行這個攝政王的存在讓他有些尷尬。 一個成年帝王,朝上還杵著一個攝政王,這只能說明他對朝堂的控制力不夠,權利也不夠。 可沒辦法,蕭鉉從出生開始就跟皇位無緣,也沒認真學習過,當皇帝哪里是那么容易上手的? 蕭鉉恨不得帶人直接去找蕭雪行,幸好最后他按捺住了,并且無奈表示明年夏至之前,蕭雪行必須回來! 比起正旦,冬至夏至這樣的節日似乎更加重要一些。 蕭雪行得了蕭鉉的信順手就放在了一邊,輕笑一聲說道:“陛下急了,看來我不在的這段日子,建康也出了不少牛鬼蛇神?!?/br> 凌福站在旁邊問道:“殿下,要回去嗎?” 蕭雪行將碗里最后一點藥膳一口飲盡,擦了擦嘴角說道:“回去?回去做什么?” 凌福撓了撓頭:“去收拾他們啊,那些人以為您離開了建康就肆無忌憚,屬下看是欠收拾?!?/br> 蕭雪行搖頭說道:“不急,現在蹦上臺面的都不過是用來探路的棋子,真正的棋手在后面躲得很深,再等等吧,我沒工夫跟他們折騰這些?!?/br> 一個一個揪尾巴收拾太浪費時間心力,不如等他們都冒頭之后一鍋端,只不過……可能他們的陛下最近會辛苦一些。 蕭雪行心里稍微愧疚了那么一丟丟,但很快就拋到了腦后。 如果皇位上坐著的是蕭子瑢,他肯定盡心盡力,哪怕累一點也要把那些人擺平,但是蕭鉉的話,他倒不是想隔岸觀火,只不過就是沒有那么著急罷了。 還在等著蕭雪行離開的蕭子瑢并不知道他還要留在這里過正旦,蕭子瑢現在每天的日常都是關注城內基建,盼著蕭雪行早點走,關注來冬天取暖,盼著蕭雪行早點走,關注來年春耕,盼著蕭雪行早點走。 是的,就算在這個過程中他都沒耽誤事情。 甚至沒有讓別人知道他的發愁,小娘子們熱火朝天的將需要住的房子都蓋出來之后,剩下的房子蕭子瑢就沒著急,反而是讓大家開始準備修建城墻。 劉彩娘有些不解地說道:“修建城墻?這個急什么?更何況我們也用不著城墻吧?” 城墻是防御體系,她們這邊連如今的攝政王都找不過來,有什么必要修建城墻? 蕭子瑢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城墻不是為了防敵人的,主要是為了防泥石流?!?/br> 雖然他們這里地處山谷中間的一小片平原,看上去還算安全,但天災人禍什么時候都說不準,一旦遇上泥石流就是九死一生。 蕭子瑢沒辦法預防泥石流,像是后世那樣在山腳下弄一些網攔著都做不到,因為現在沒有后世那種輕便又結實的材料,蕭子瑢思前想后就只能給他們的城池上一層保險。 那就建一圈城墻好了,城墻外面還要有護城河,這樣泥石流來的時候,如果是小規模的,就直接填進護城河,要么順著水被沖走,要么留在河道里,等不危險了再去清理河道就是。 如果規模大一些,護城河也沒辦法攔住的話,那么城墻還是能夠阻攔一下的。 蕭子瑢設計的城墻跟普通城墻不一樣,外面的墻面是直上直下的,但里面卻呈梯形,從橫切面看的話就相當于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樣子,這樣能給城墻更好的支撐。 為了這個,蕭子瑢對城墻的建設也是下了死力氣的,不再像是蓋房子那樣使用泥磚和竹子做內部支撐,而是選擇最笨的方法,用石頭和石灰砂漿來建城墻,這樣肯定是比用泥磚要費事一些,首先石頭就不是那么好找的,他們得找一處合適的石場進行采石,其次就是運輸問題。 可就算是費事蕭子瑢也不打算換方法,大不了前面后面的城墻不著急,兩側先建好。 看看用同樣方法建的萬里長城多么的堅固,而他們手上的石灰砂漿比那個時候要先進得多,如果真的遇到特大泥石流,總能給她們跑出去的機會。 如果連跑出去的機會都沒有……那就是天要滅他們,放棄掙扎吧,蕭子瑢也沒別的辦法了。 劉彩娘聽了之后表情嚴肅了一些,泥石流這個問題必須重視,遇到雨水充沛的年份,泥石流幾乎是說來就來,就之前匪寨周邊也不是沒有過村落,甚至匪寨的祖輩都是那附近村子里的人,結果因為泥石流,家破人亡,沒有了地也沒有其他生計。 那時候朝廷又連年征戰,山河動蕩,更沒工夫管他們這些小老百姓,于是那些人的祖輩就干脆落草為寇,至少能活下去。 劉彩娘算了算說道:“這樣的話,正旦之前未必能夠完工?!?/br> 蕭子瑢笑道:“誰要正旦之前完工的,只要別耽誤春耕就好,就算到春耕的時候還沒建完也是優先春耕的?!?/br> 劉彩娘振奮精神說道:“城主放心,我一定督促大家早出晚歸爭取早日建好城墻?!?/br> 蕭子瑢眼皮抬都沒抬便說道:“別以為建城墻就不用讀書了,快結業了,等結業的時候弄一個結業考試?!?/br> 劉彩娘瞬間沉默,十分哀怨地看了一眼蕭子瑢,在發現她們城主十分冷酷無情,并不打算改變主意之后,只好無奈的過去通知眾人。 既然決定建城,蕭子瑢就帶著人在周邊開始尋找合適的山石,山石也不是很好找的,首先為了掩人耳目要盡量在山內,其次還要石頭足夠堅硬,太過脆弱是不行的。 最后選定了一處通體大多都是青石的山,只不過這年頭想要采石只能先在石頭上鑿出一條縫,然后再往里面鑿一排楔子,再將石頭分裂開來。 這事情純靠苦力,別說現在,就算后世的時候這種采石方法都持續了很久。 那么現在蕭子瑢他們的問題在于沒有采石的工具。 她們之前用的器具大多都是石器,連廚具都是,也就是最近廚具一點點換成了青銅器皿,這還是因為他們有了錢,一趟一趟跑州府買來的,而在這個采買的過程中還要躲避蕭雪行手下的追查,所以現在出去采買的都是衛隊成員,可以說是十分辛苦了。 可如果用石器來采石的話,那么作為石器的石頭就必須比需要采的石頭硬度更高才行。 可她們弄的石器都是選的不那么硬的石頭,太過堅硬的要么不好造型要么就是到了一定程度會變得太脆,正所謂過剛易折。 而他們找到的青石算得上是最近最堅硬的石頭了。 蕭子瑢摸了摸下巴說道:“還是得要金屬啊?!?/br> 當然他要的不僅僅是金屬,更想要的是鐵。 也幸好到了跟元嘉交易的時候,蕭子瑢派人出去小心翼翼地跟元嘉交易完畢之后帶回來了一些鐵礦和青銅器皿。 蕭子瑢從選定的石場回來看著那些鐵礦石微微一笑:“總算是快要走出原始社會時代了,唔,先弄些鐵合金的器具吧?!?/br> 他拍了拍手轉頭對劉彩娘說道:“是時候建冶鐵作坊了?!?/br> 第55章 劉彩娘怔怔看著蕭子瑢說道:“可是……我們不會啊?!笔捵蝇?/br> 這個倒不是她謙虛,要說做農活什么的,她們都會,蓋房子這種技術含量不算太高,更何況還有蕭子瑢指導的事情也勉強能勝任,但冶鐵? 她們連青銅器都沒有冶煉過??! 蕭子瑢十分淡定的一揮手:“沒事兒,有我呢?!?/br> 這句話很好的安撫了劉彩娘,劉彩娘去找人修建,而蕭子瑢要做的事情就是出圖紙。 冶鐵坊的圖紙其實并不難,需要的東西也簡單,唯一的難點不在別的,而在火焰的溫度。 銅的熔點比較低,所以它是最早被冶煉的金屬,鐵的熔點比較高,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就已經出現,但因為技術上的難度并沒有普及,到后來雖然冶鐵技術也逐漸發展,但五胡亂華又對這片大地上的科技水平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整個科技水平倒退了不少,現在民間已經難尋鐵器,也虧了元嘉是北魏宗室,否則還不一定能弄得來鐵礦石。 而且這一次能弄來,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時候,且用且珍惜啊。 蕭子瑢一邊感慨一邊開始動手做鼓風機。 哦,是最簡單的鼓風機,依舊是用大家的老朋友竹子做的,直接用竹管做出一個t字形,將其倒置,上面再加上一個活塞推手,這就能用人力送風,至于更高級的……那就需要電力,那個東西太復雜,至少蕭子瑢現在不想弄這些。 只不過一個鼓風機并不能讓火焰的溫度達標,所以需要同時好幾個人進行鼓風才能讓銅鐵融化。 這件事情幾乎是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有金屬器皿代表著大家的生活比之前更進一步,所以小娘子們幾乎是比蕭子瑢更關心冶煉的結果。 在做好鼓風機并且實驗沒有問題之后,蕭子瑢直接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進行開爐。 原本他是不在意這些東西的,信鬼神之說歸信,但是現代人對于什么黃道吉日這種東西講究還是不多,蕭子瑢來這里時間不長還沒被完全同化。 不過在大家的堅持下他可有可無的選了一個比較好的日子進行開爐。 鼓風機是選的幾個力氣比較大的小娘子,在上崗之前她們也是經過培訓的。 畢竟想要冶鐵爐火的溫度就要保持一段時間,所以一上來就猛吹風是不行的,必須保持一個勻速吹風,讓爐火既能融化鐵礦又能長時間保持這樣的溫度,這就需要持續的力量輸出。 怎么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力氣也是一門學問。 當鐵礦熔化成鐵水的時候,小娘子們的臉看上去也就比紅彤彤的鐵水差一點,大家都很激動卻又憋著不敢喊出聲,生怕影響到站在爐前觀察鐵水狀態的蕭子瑢。 火焰和鐵水的溫度都很高,大家都是知道的,為此除了那幾個需要運作鼓風機的小娘子,其他人蕭子瑢愣是沒讓她們進來! 蕭子瑢一邊對比腦子里的圖一邊在觀察鐵水的狀況。 這也是他親自動手的原因,有的時候圖片表達的東西很難用語言形容,而且用語言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蕭子瑢必須親自來看著才行。 眼看著鐵水跟圖上展現得差不多,也跟文字形容對上之后,蕭子瑢就將鐵水拿了出來倒入了之前準備的模具之中。 那是一把劍的樣子。 他們這里的第一把鐵器選擇做成劍是蕭子瑢想了很久,征集了大家同意最后才做的決定。 做農具雖然好,但也最多就是做農具的一部分,比如說曲轅犁的犁鏵部分。 這個鐵器作為他們手上出產的第一把總是要有象征意義的,未必需要有多么實用,卻不能讓人覺得不夠高貴。 而武器則是最好的選擇,一把漂亮的長劍應該能夠鼓舞人心。 當然最主要的是無論是什么工具,蕭子瑢都不可能完全用鐵來鍛打,肯定是要弄成鐵合金的,否則純鐵的農具給誰好像都不合適。 蕭子瑢等到鐵水稍微冷卻定性之后就將其從模具里面弄出來,當然用的依舊是石器,并且是青石做的,別說這石頭還真的比較耐熱,遇到這樣的溫度也沒有出現什么問題。 蕭子瑢將劍胚放在鍛造臺上開始進行鍛打。 這一次是他親自進行鍛打,原本陸柳她們想要幫忙的。 畢竟在她們眼里,城主大人雖然不算弱不禁風,但也斯斯文文,天生就該拿著筆坐在書案后面看書寫字,哪里能做這些粗活? 可蕭子瑢卻堅持要自己來,畢竟除了他,就算把步驟一點點寫上恐怕都沒人能夠弄明白要鍛打到什么程度才能成為百煉鋼。 是的,蕭子瑢決定鍛造百煉鋼,作為他們這里的第一把武器,總要鋒銳一些才能更加提氣,也算是給大家鼓鼓勁兒。 蕭子瑢拎著小娘子們特地給他做的石錘一點點的鍛打劍身。 隨著鍛打逐漸成型,蕭子瑢也從一開始的生疏逐漸變得得心應手,雖然一下一下地捶打很累,但是這樣重復的工作卻能讓他短暫地放空大腦,身體勞累卻給大腦放了一個假。 因為屋子內部的溫度很高,蕭子瑢又堅持穿著衣服不肯光裸上身,這就導致他身上的衣物此時已經全部汗濕,額頭的汗水更是順著臉頰一滴一滴地滴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