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開國皇帝的獨女 第236節
結果就成了這樣!小人始終是小人,只盯著利己的一面,若能利己,必拍手叫好,若是損及自身,卻是恨不得將這一切盡毀之。 然這世上事,豈能樣樣都如人所愿。 既是打賭,雙方皆有勝算,若不想自己敗得太慘,自該手下留情,不宜趕盡殺絕。 與之而來,天下一統,朝廷確實該論功行賞,各人如何利于國,如何撫于民,樣樣在大昌這里都有一個小本本記下。 也正是因為天下一統,方有蕭寧論功行賞,封王一事。 封王鬧得連老天都被拉進來,一道的摻和他們人間的事,如今天道不認同銅匭內關于處置蕭寧,甚至是天下女子出仕之一事,那意味著什么? 蕭寧論功以封王,女子憑本事出仕,與天下男兒一般出將入相,任何男人都沒有資格再以阻攔。 誰想攔不是不成,這是要與天道做對嗎? 連天道都同意的事,偏你們一群小人為一己之私,罔顧天道之愿,只憑你們一己之所喜,為難于天下女子。確定不會引得群起攻之? 是以,在論起蕭寧之功當如何封時,孔鴻和蕭諶早有心里準備。 姚圣他們這些丞相,思量蕭寧為了封王鬧出的事實在不小,封王,板上釘釘的事。三書在朝的宰相們一道議功。 “兒臣請陛下許公主設府,同親王府一般無二?!逼翚饽?,認定事情當不會再生變故的一群宰相,突然聽到蕭寧這一開口。 額,這公主位同親王,沒什么好說的,蕭寧這一提是何意? 縱然一向腦子活絡的姚圣,這一刻也是一臉莫名。 孔鴻看著一群人無所覺的樣兒,忍住想捂臉的動任,輕聲地道:“公主所指,同親王一般,不僅僅似往日一般,只用一個名聲,而是一應屬官,禁衛,皆如是?!?/br> 名頭一樣有什么大不了的,蕭寧要的從來不是名頭一樣,而是一應配件,人,都得跟親王一樣。 “這不妥。公主開此先例,若來日其他公主無功于社稷,豈可與公主相提并論?”鐵全反應難得快,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怎么都覺得此事不可行。 “親王如何可設?亦當有功于社稷?”想拿有功無功來說,認定將來的皇室之女未必有蕭寧的本事,更不可能如蕭寧一般有功于社稷,是以不想改此制? 不改也成,把親王的規矩改一改。 這女子封王都得天道認可,天地之萬物,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在天道眼中都是一般無二的,既如此,豈能不一視同仁。 要求封公主時不能無功而封,那么親王也按這個規矩行事,如此,大家便能心服口服。 鐵全這就要脫口而出的話,突然隨著旁邊被人拉了一把,生生咽了回去。 拉他的人除了水貨能是誰? “公主之意,不欲封王,而只要求陛下改公主之制?”姚圣意味深長了看了蕭寧一眼,想到蕭寧為了封王一事鬧得天下紛爭不休,必是對封王一事勢在必得。 結果讓他意外,蕭寧并不想成為第一個女王,而是要為公主們改制。 從前的公主,就擔著位同親王的名頭,一應硬件軟件,皆比不上親王,具體請參考各朝關于親王公主的屬官對比。 親王府:傅一人,從三品;諮議參軍事一人,正五品上;友一人,從五品下;文學二人,從六品上;東ト祭酒、西ト祭酒各一人,從七品上。王傅掌傅相訓導。而匡其過失。諮議掌謀左右,參議庶事。友掌陪侍游居,規諷道義。文學掌讎校典籍,侍從文章。祭酒掌接對賢良;導引賓客。 長史一人,從四品上;司馬一人,從四品下;掾一人,正六品上;屬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一人,從六品上;史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六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功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倉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戶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騎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法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士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參軍事二人,正八品下;行參軍四人,從八品上;典簽二人,從八品下。 長史、司馬掌統理府寮,紀綱職務。 掾掌通判功曹、戶曹、倉曹事。 屬掌通判兵曹、騎曹、法曹、士曹事。 主簿掌覆省王教。記室掌表、啟、書、疏。 錄事參軍事掌付事勾稽,省署鈔目。 錄事掌受事發辰,兼勾稽失。 功曹掌文官簿書、考課、陳設、儀式等事。 倉曹掌廩祿請給,財物市易等事。 戶曹掌封戶、田宅、僮仆、弋獵等事。 兵曹掌武官簿書、考課、儀衛、假使等事。 騎曹掌廄牧、騎乘、文物、器械等事。 法曹掌推按欺隱,決罰刑獄等事。 士曹掌公廨舍宇,繕造工徒等事。 參軍事掌出使及雜檢校事。 典簽掌宣傳教令事。 親王親事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執仗親事十六人,正八品上;執乘親事十六人,正八品上。 親王帳內府,典軍二人,正五品上;副典軍二人,從五品上;府一人;史一人;帳內六百六十七人。 親事府典軍、副典軍掌領校尉已下守衛陪從事。執仗掌執弓仗。執乘掌供騎乘。親事掌儀衛事。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掌領親事陪從事。 帳內府典軍、副典軍掌領校尉已下儀衛陪從事。帳內掌儀衛事。校尉、旅帥、隊正、隊副掌領帳內陪從事。 公主邑司,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財貨出入、田園徵封之事。其制度皆隸宗正焉。 瞧著吧,公主的人多少?親王的人又是多少? 明顯的區別對待! 事到如今,蕭寧連天都利用了,若不光明正大的把男人只做利于自己的一切,絲毫不為女人們考慮,如何對得起這些日子的忍氣吞聲? 不得不說,蕭寧這一要求,才算是理所當然。 公主封王,改的不過是蕭寧一人,若是改公主之制,自此,皇女和皇子一般,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屬官,往后誰能上位,就得看誰的本事更高。 “公主,公主這是要為后世留下后患?!辫F全是不太想說了,但越是細想蕭寧提出的要求,越發覺得,不提都不行,蕭寧要是讓皇子和皇女一般,并無差距,那不是給他們一樣繼承權,將來,將來爭皇位的人不要太多?!昂蠡??鐵公想過一點嗎?若是大興朝可讓清河郡主繼承皇位,如今會是何等局面?”凡事不好一直盯著那一點的不利,更應該想想好處。 前朝的小皇帝們,個個都不錯,可惜小身板太小,擰不過大.腿。倘若女子都可以繼承皇位,承繼家業,大興朝未必不能再興。 清河郡主縱然受盡磨難,若是給她機會,她未必不能擔起這個天下。 那大興朝還會因為后繼無人,不得不亡嗎? 蕭寧就是想提醒鐵全,凡事皆有兩面性,她現在的情況,不考慮后患,也得先考慮她的問題。 作為皇帝唯一的女兒,讓她將天下拱手相讓于人,斷不可能。那便只能是想方設法的助自己一臂之力,掃平更多的障礙。 姚圣悠悠道:“天道不恥天下男兒輕視于女子,改公主之制,一如帝王之子封王之制,凡有功于社稷者,男便可為王,女可封公主,一應屬官相同?!?/br> 提起所謂的天道不恥天下男兒輕視女子時,何嘗不是在告誡鐵全,這人在做,天在看,小心無大錯。你總不想被人指責,有悖天道嗎? 蕭寧真是越來越喜歡姚圣,這一位實在太過乖覺,怎么能如此的自覺呢? 鐵全一塞,若說之前他是有多同意蕭寧封王一事,那定是騙人的。只是他沒有像太多的人那樣的不要臉,想抹殺蕭寧立下的不世之功。 然而鐵全存的心思,他不發表意見,這天下照樣會有數之不盡的人反對蕭寧封王。 結果不出他所料,確實有很多人反對。 蕭寧請以天證,由上天向天下證明,他對女子出仕為官,甚至是蕭寧論功封王一事是否不滿,鐵全又覺得蕭寧太狠,竟然連一丁點的退路都不給自己留。 鐵全思量若是天雷真的劈在封蕭寧為王的詔書上,那意味著什么? 之后,鐵全也考慮該如何為蕭寧收拾殘局。 可惜,不用他出手,蕭寧的事情辦得那是相當的漂亮,眾目睽睽之下,天雷降于請以處置蕭寧的文字銅匭內。 這天都站在蕭寧這一邊,晴天降雷的,誰能說造假? 鐵全亦不知該喜或是憂。蕭諶早已言明,天下江山,將來必是蕭寧的,鐵全追隨這一家子,也是早有決斷,定是助他們父女到底的。 且觀蕭寧之行事,若為天下主,定是一代明君。 但,這都是基于蕭寧做事靠譜的前提上,且蕭諶至今確實只有蕭寧一個血脈,不讓蕭寧上,叫別的人來,誠如蕭諶早有明言,這世上能有幾人容得下蕭寧。 鐵全無論如何也是舍不得蕭寧發生任何意外的,天平自是傾向蕭諶和蕭寧的。 但并不代表鐵全從心里認同蕭寧處處為女子爭取,引領更多的女人出頭。 現在,蕭寧更是要以一己之力改公主之制。 這要是改了,依蕭寧的意思,一切按親王的標準,如此一來,必再生爭端。 若連女子都有了繼承權,這對蕭寧所處的境況是好事,對后世,那是更加引起骨rou相爭。 “若有不同意見,舉手表決?!笔捴R也不是獨斷專行之人,看出鐵全的不認可,好吧,這宰相多了,也是為了方便大家各持己見,順便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孔鴻自是舉手的,姚圣亦然,再有一個水貨,也是配合無比。至于明鑒和顧義兩位遠在千里之外,可與他們通信。 眼前宰相們,現下舉手三人,再加一個蕭寧,便是四人,就剩下一個鐵全??v然明鑒和顧義反對,票數也是少服從多,同意蕭寧改公主之制的事,就此通過。 鐵全的視線落在水貨的身上,無聲地控訴。 水貨吧,那是早些叫蕭寧懟得懷疑過人生,如今面對蕭寧提出的諸多主意,實在想不出反對的理由。 再者,這連天道亦認為蕭寧行事并無不妥,倒是那些處處揪著性別之事,這不許女人做,那不讓女人干的,才是最叫人討厭的。 且之前蕭諶是有言在先的,提醒他們,千萬不要跟蕭寧做對,因為跟蕭寧做對,就等于是跟他做對。 須說句真心話,蕭諶和蕭寧不管是作為皇帝,亦或是公主,其實都做得很好。 水貨確實不好挑他們的毛病,尤其不愿意在大事上拖他們的后腿。 改公主之制,蕭寧不過是爭取了她該要的一切。雖然鬧出封王之事到現在,按理來說應該是請蕭寧直接封王更為妥當。 認識蕭寧這么多年,要是水貨還不懂,蕭寧行事素來有章程,根本不會隨便聽人勸諫,改變主意,枉費他活了這么些年。 天理昭昭,或許在很多人看來,蕭寧請天證道一事,實在冒險,但結局是讓蕭寧十分滿意的。 至少從這一刻開始,沒有人還能再拿天道阻止蕭寧做任何事??v然這一切明明為男人所不能容,男人們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論功行賞的詔書,一封又一封地在朝堂上宣讀。眾人其實都豎起耳朵,想聽聽蕭寧會被封為什么王? 但重頭戲永遠都在后頭,比如蕭寧的詔書。 “鎮國公主于國有功,于民有利,原該進封為王,然公主為天子女,既于國有功,也當封為公主。食邑加三千,掌銅匭之言?!?/br> 然而讓他們意外的是,蕭寧明明為了爭得封王和他們吵得不可開交,連老天都被蕭寧拉出來了。蕭寧現在既然不想封王? 不對,應該說是,蕭諶竟然不封蕭寧為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姚圣在旁邊注意到不少人面露喜色,還以為蕭諶和蕭寧又起了間隙,滿心歡喜。 眼神掃過這群以為得償所愿的人,眼中盡是憐憫。 果然,你們永遠都不會明白蕭寧圖的是什么。也就意味著你們這一輩子都斗不過蕭寧。